這個我覺得就正常劇情吧,車出了車禍本身也要修,重新印了唄。就是表示阿耀心里一直有歡頌,阿耀是那個陷進去的傻子。真的不怎么理解,光從鏡頭語言和伏筆,暗示,鋪墊來說,這電影蠻優秀的,起碼作為電影的藝術感上來了,但是怎么會有人直接說這電影和郭敬明一個水平呢,真的太搞笑了,無知太幸福了。我覺得前半段純粹是為后來的苦痛作鋪墊的,就是講了一個故事。
如果它真的有明確的結尾我反而覺得變成了虛構的東西,就很沒意思。高中時候喜歡韓寒,每本書都看。相比較李煥英這種正面的表達。我更喜歡韓寒描繪的父子,兄弟之間的羈絆已及男人眼中理想愛情。如果說后會無期是1988的翻牌,乘風破浪、飛馳人生是價值觀和夢想的輸出,這部電影更像是韓寒的自傳。從小鎮青年到大城市,一切猝不及防,然后無比懷念那時候的海風和生活。
對大多數人來說,沒有飛躍珠江的機會,就算有也要拿出自己最重要的東西交換。拋開對于演員劉浩存個人家里問題的影響來說,這電影其實還可以,只不過前后部分的銜接處理的不太好,比如喬杉飾演的角色接演唱會就有點太突然,都沒交代背景提要下。感覺有點魔幻現實主義內味,南澳其實是不存在的是韓寒虛構的一個地方,海上又突然起霧了營造一種朦朧不清的感覺。
女主給男主送心愛的摩托車,男主也沒有死,女主卻死于意外的車禍,更有一種意外的感覺,結局太歐亨利。我認為不是被巨輪掀死,就是酒后游泳溺死了,因為電影是男主視角,所以進行了一定的美化,在男主記憶中的大哥死于意外,死的轟轟烈烈,實際上大哥死于自己的愚蠢。其實還有一個伏筆,女主說自己學過電子琴,但是左手不靈敏,男主說自己左手靈敏,離合器控制的特別好。然后女主開車掛檔很爛。我覺得后面承包商撞車沒看到人。
可能是掛擋錯了沖過去,然后汽車撞到摩托車的車尾,車輛側翻,人沖江里了。我認為吳仁騰(無人疼)就是沒有人疼,男主爺爺去世的早,奶奶也失憶很久了,談過了女朋友好多都分手了,沒有人對吳仁騰好。而吳仁耀(無人要)從小就沒有朋友,就只有一兩摩托車為伴,沒有母親,父親也從不回家。他到廣州尋找父親的時候才發現父親已經重組了家庭并且有小孩了。
如果不是因為接了翻譯的活,可能這輩子都不回南澳看他。女主去世了,交通事故原因很容易查出來,車上有歌星,警察一調查就調查出來了,事情肯定被曝光,謊言被拆穿,人財兩空。游樂場老板即時恩人又是仇人,男主崩潰。喜歡看be,這次我以為是個單純的青春片才去看的,但是看完就一邊對男女主角這種社會邊緣人物的經歷感到壓抑,一邊不斷不斷回味細節。
總體上我還是很喜歡的,我沒有很高的審美造詣,看了各路影評才對很多情節呼應和伏筆恍然大悟,我單純覺得能引發觀眾不斷思考的電影就已經很棒了,至少他真的讓我本人深陷電影情節中的無助,無法自拔。而且我最喜歡電影里所有東西都只差一點點的那個細節,例如女主的理想世界就在酒店門后,可是他們卻沒能進去,男主離飛躍珠江就差一點,他們也差一點就還清所有債務,有情人終成眷屬。感覺就用電影的手法來暗喻現實沒有那么多的功成名就與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