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界的規矩,兒子不能拜老子為師
馬三立是壽字輩,所以馬志明也得找壽字輩的相聲前輩拜師。當年馬志明要拜師的時候,壽字輩的藝人還剩三個,分別是馬三立、陶湘九、郭榮啟,這倆人和馬家都沒什么來往,郭榮啟和馬三立還有些說不清的糾葛。
就在一九八二年,侯寶林到天津拜訪馬三立先生。當天中午在馬家吃飯時,侯寶林就問三叔,志明是誰的徒弟?馬三立反問道:你說他算誰徒弟?我又不能收他,陶湘九在福建又找不著,郭榮啟也找不著。
當時壽字輩的確實不多了。不過馬三立說的其實也是話里有話。侯寶林非常聰明,那當然是一點就通,那我就收吧。馬志明當時已經38歲了。他的師承一直是馬三立的心病,而馬老等的就是侯寶林這句話,事情就這么定下來了。
侯寶林回了北京,馬三立父子兩想著很快就會有結果,哪知道侯寶林那邊一直沒有動靜,可能是因為太忙吧忘記了,馬三立父子也不好意思催促。
不知不覺四年過去了,一九八六年,天津曲藝家協會在長城戲院舉辦了一場馬氏相聲專場,邀請侯寶林去當嘉賓,而侯寶林卻以身體不適為由讓干兒子,于世猷代替他去了天津。
演出結束后,馬志明對于世猷說:你回北京問問侯先生,當年他答應代拉的事還算不算?馬志明當時已經四十出頭了,還是一個海清,能不急嗎?
于世猷回到北京把事情一說,侯寶林說有這回事兒,我這就去辦。于是一九八六年四月,在天津南市的一家飯店,馬志明正式擺枝。當時天津相、世界名家幾乎都到了,場面熱鬧非凡。
馬志明除了拜侯寶林為師,還拜了侯寶林的大師兄王鳳山。從那時開始,馬志明算是進入了朱闊泉的門下,成了王鳳山,侯寶林的師弟,要不二次提起,恐怕馬志明真的成了海清了。
對于少馬爺、馬志明拜師的質疑主要是他通過拜師朱闊拳成為了寶字輩相聲演員,這也是目前校全世界輩分最高的。在相聲圈里,輩分真的是大家都非常看重的代拉收徒弟這種形式之所以被保留下來,就是大家都想通過拜師來獲得一個較高的輩分。
馬志明成了寶字的輩分,這肯定會讓很多同行羨慕嫉妒恨,這種情緒在日后馬志明收徒弟時總會出現一些人阻攔就表現得很清楚了,馬志明自己也承認,如果他收了一個年輕的徒弟,讓李金斗這樣的年齡怎么開口叫師叔?
然而這場拜師只是名義上解決了師承的問題,而實際上馬志明根本就不知怎么和侯寶林來往,就連后來的侯耀文、侯耀華也都跟馬志明沒什么交情。
他自己也說過,自己的相聲都是跟爸爸學的,別人沒教過自己什么,而且自己也不愛串門。正常的師兄弟之間的交往幾乎沒有。
在人們看來,馬志明根本沒把這件事太當回事,既然是人家主動提出來的,咱就走個形式,免得駁了人家面子,僅此而已。就因為這樣,坊間傳言說侯寶林與馬志明的關系不好,為什么侯寶林和馬志明的關系不太親近?
先從侯寶林這邊來說,侯寶林作為相聲大師,在當時相世界的地位是無人能及的,圍著他身邊的朋友太多了,根本不可能有時間跑去天津去和馬志明親近。
再說兩個人雖是師兄弟,可兩人年齡相差二十七歲,明顯是兩代人有代溝,再從馬志明這邊來說,一是馬志明自尊心很強,馬三立也是相聲大師,還比侯寶林高一輩。
侯寶林承諾代拉師弟之后,一拖就是四年,最終還是馬志明主動催問才舉行了拜師儀式,如果不是催促的話,肯定還會再拖一段時間。馬志明心里可能會有點怨言,也就會有隔閡。
二是馬志明性格耿直,不善交際,說話直來直去,不會拐彎抹角,無意之中就得罪了不少同行。就這種性格,想讓馬志明主動去討好遠在北京的侯寶林是不可能的。
其實到了馬三立和侯寶林兩位大師相繼去世后,馬志明也沒正兒八經收過什么徒弟,按他自己的話來說,那些名義上的徒弟都不應該算數,我沒給他們說過話,也沒給他們受過藝。平時也沒什么來往,怎么能算是師徒關系呢?
馬志明的性格就是這么鮮明,他從不在意所謂的輩分,盡管在許多相聲同行看來,他有些離經叛道,不想拜師的時候可以一輩子不登你家的大門,但想收徒弟時卻誰都攔不住。就是相聲界里規矩辦事的獨行俠馬志明,對于馬志明的師承,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