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甄嬛傳》已經成為現象級的大爆電視劇,在這部劇中,一眾優秀演員為我們貢獻了精湛絕妙的演技。
有人說,《甄嬛傳》都被網友們“盤包漿”了,隨著一次又一次腦洞大開的分析,很多人發現,其實甄嬛懷著雙生子二次回宮的戲份里,上一屆的“宮斗冠軍”烏雅太后,已經發現了事情端倪,但是,出于種種原因,她卻沒有揭穿。
不得不說,烏雅太后真是妥妥的“老狐貍”。
果郡王傳來身死噩耗,甄嬛決意回宮復仇
在電視劇中,因為烏拉那拉氏皇后的陷害,讓甄嬛發現了自己其實是早逝的純元皇后的替身。
而此時此刻的皇帝,也因為甄嬛擅自穿了純元皇后的故衣而大發雷霆,他不僅沒有給甄嬛任何解釋的機會,還在一怒之下,把甄嬛關了禁閉。
皇帝的薄情寡義,再加上驟然得知自己其實是另一個人的替身,就連所謂的“莞莞”愛稱,其實也有著純元皇后的影子。
接二連三得知那么多滅頂消息的甄嬛,一時間心灰意冷,她整日以淚洗面,回想著和皇帝的昔年情愛,卻發現,這幾年的時光里,恐怕沒有一點兒真心,皇帝對自己的所有寵愛,全部來源于一張和純元皇后極為肖似的臉。
就在這時,冷漠的皇帝還問罪了甄嬛全家,甄嬛更是一蹶不振,而她的貼身丫鬟流朱為了讓甄嬛有機會請太醫,不惜以命相搏,最終才用血淋淋的生命喚回了甄嬛的理智。
誕下朧月后,甄嬛自請出宮至凌云峰,已經對甄嬛感到厭煩的皇帝自然是二話沒說地同意了,而甄嬛和槿汐、浣碧一路到了凌云峰。
在凌云峰,甄嬛三番兩次遭受姑子的迫害,差一點就要在寒冬臘月中殞命,好在一直是果郡王陪同在甄嬛身邊。
其實,甄嬛還在宮中時,就已經知道了果郡王對自己不一樣的情愫,奈何彼時她是皇帝的寵妃,他是皇帝的弟弟,所以兩人是絕無可能的。
但是現在,甄嬛已經是廢棄之妃的身份,這輩子都不會再有機會返回皇宮,而果郡王也對她展露了一番真心,面對如此熱忱真摯的愛意,當時年紀不過二十出頭的甄嬛很快動搖了。
終于,幾次以命相護后,甄嬛終于對果郡王敞開心扉,兩個有情人也度過了一段濃情蜜意的好時光。
可惜好景不長,果郡王接到密令,將要離開甄嬛,甄嬛向他表明自己的決心,一定會等他平安回來。
等待的日子變得焦急而漫長,甄嬛時常去陪果郡王的母妃說說話,等她返回到自己的居所后,卻見太醫溫實初一臉沉痛地對她說:“嬛兒,果郡王他……他已經死了!”
這個消息對于甄嬛來說,肯定是一個巨大的晴天霹靂,她的心情比當年得知自己是替身時來得還要悲痛。
就在這個時候,甄嬛發現自己懷有身孕,她更是感覺天都塌了。
但是,堅毅如甄嬛,在喝墮胎藥和保胎這兩個選項中,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
因為她知道,果郡王的死一定另有蹊蹺,但是她遠在凌云峰是沒有辦法替他報仇,所以一個念頭浮在甄嬛心中:“我要回宮,我一定要替允禮報仇!”
巧妙設局,妃位之身回宮
在槿汐和蘇培盛的幫助下,甄嬛成功與皇帝見面,而經過了這么多年,皇帝對甄嬛的怨氣早已煙消云散,但是此時此刻,甄嬛雖然依偎在皇帝的懷中,但是她眼中已經沒有幾年前對皇帝的愛意。
終于,甄嬛以“鈕祜祿·甄嬛”的身份回到皇宮,此刻,皇帝也昭告天下甄嬛懷有身孕。
然而這個世界上,除了槿汐、浣碧、溫實初和果郡王母妃,天下沒有別人知道,其實甄嬛肚子里懷著的小孩,并非是皇帝親生,而是果郡王的血肉。
隨著甄嬛的月份逐漸增大,她的孕肚也引起了許多人的爭議。
心思一向細膩的安陵容和皇后說:“甄嬛的肚子,看起來絕不像六個月?!?/p>
皇后也覺出事有蹊蹺,但是無論皇后怎么拐彎抹角地向皇帝打探,皇帝都咬死了不松口。
事實上,甄嬛肚子里懷著的,是一對雙生子。
正因為是雙胎,所以孕肚較之尋常孕婦會大上許多。
正因為是雙生子,所以甄嬛很好地掩飾了她本人真正的懷孕時間,其實要比給皇帝侍寢的時間還要早上一個月。
而生性多疑的皇帝,也因為甄嬛懷著的是雙胞胎的原因,沒有去細查兩者之間的時間差。
隨著甄嬛臨盆的時間越來越近,她的肚子也越來越大。
那些痛恨甄嬛的妃子們,找不到對甄嬛下手的機會,于是開始在宮中散播傳言,說甄嬛肚子里懷著的根本不是皇家血脈。
但是甄嬛已經事先給皇帝上過眼藥,所以皇帝沒有信任那些流言蜚語,終于,在甄嬛的巧妙設計下,她假裝自己早產,經過一陣漫長的痛苦后,甄嬛誕下雙生子的消息不脛而走,這下子,后宮里的人都明白為什么甄嬛的肚子會看起來那么大了。
不過,在這爾虞我詐的后宮當中,有一個人,其實早已看穿了一切,她就是烏雅太后。
太后發現甄嬛秘密,三次試探甄嬛
烏雅太后,也就是先帝的德妃,雖然表面上看著風輕云淡,對后宮瑣事不聞不問,但她其實是全劇中最為精明的一個角色。
她為了鞏固母家地位,在純元死后,又把宜修抬到皇后的位置,甚至在自己臨死前,還偷偷藏了一道太后懿旨,為的就是在皇帝和皇后決裂后,能夠保住烏拉那拉氏的皇后之位。
所以說,打從一開始,烏雅太后就知道,純元皇后的死絕對沒有那么簡單,不過,因為宜修同樣是她的侄女,所以她選擇睜只眼閉只眼。
能知道這樣驚天秘密的人,必然會對甄嬛有所懷疑,在《甄嬛傳》中,甄嬛回宮以后,烏雅太后三番兩次地試探甄嬛。
第一次試探,是甄嬛初初回宮時,烏雅太后立刻在第一時間召見了甄嬛。
彼時烏雅太后看著甄嬛的肚子,意味深長地說:“你這個肚子,哀家看著比尋常肚子要大得多?!?/p>
不得不說,烏雅太后的試探很有深意,一方面是表明自己不完全信任甄嬛懷孕回宮,另一方面是皇室看重血脈,烏雅太后絕不會讓人在龍裔上面動手腳。
但是此時的甄嬛已經身經百戰,只見她不疾不徐地說道:“臣妾肚子之所以比尋常人大一些,是因為太醫說,臣妾懷的是雙生子。”
烏雅太后“哦”了一聲,旋即讓自己的人去給甄嬛診脈,好在太醫得出的結果確實是甄嬛懷了雙生子。
不得不說,甄嬛這個雙生子懷的實在太過恰當,不然她回宮之后,連烏雅太后這第一關都過不去。
盡管有了太醫的確診,但是烏雅太后仍然沒有完全的相信甄嬛,因為她也知道,甄嬛是個心機城府十分深沉的女子。
不過,太醫的話做不了假,而甄嬛也不可能收買自己身邊的太醫,所以烏雅太后只好暫時先按下不表,臉上表現出對雙生子的期待。
然而從太后寢宮中走出來的甄嬛,卻沒有表面上那么鎮定,她深知得抓緊時間誕下雙生子,不然流言蜚語只會越演越烈,到時候再次引起皇帝的疑心就不好了。
因為實際月份比甄嬛謊報的月份要大一個月,所以甄嬛故意略施小計,提前了生產的日子。
經過幾個時辰的痛苦折磨后,雙生子終于誕生,此刻得到甄嬛順利誕下雙生子的皇后等人,這才明白為什么甄嬛的肚子會看起來那么大,而生性多疑的皇帝為何沒有深究這件事情。
不過,還沒有等甄嬛喘一口氣,烏雅太后的第二次試探來了。
甄嬛誕下雙生子的第一時間,烏雅太后便派出了自己的最信任的人,也就是竹息姑姑,第一時間來到甄嬛的床前。
而甄嬛看見竹息,也知道了烏雅太后其實心中還有疑慮,只是礙于種種事情,她沒有表現出來而已。
竹息一來,立刻對皇帝說道:“奴婢是奉了太后的命,來看一看小阿哥和小公主?!?/p>
皇帝已經沉浸在巨大的喜悅當中,沒有察覺烏雅太后讓竹息來的深意,只是讓下人把兩個小孩子抱給竹息過目。
竹息姑姑仔細看了兩個小孩子以后,喜笑顏開地說:“小阿哥和小公主,眉眼之間,很像熹妃娘娘!”
但是言語間,卻沒有提及兩個小孩子哪里與皇帝相似,這個時候,聰慧的甄嬛及時來了一句:“孩子還小,哪里看的出什么地方像臣妾。”
竹息看完后,臉上沒有一點異樣,再次給皇帝和甄嬛道喜后,她就回去給烏雅太后復命了。
原來,烏雅太后讓竹息來,是為了替她看一看,甄嬛生下的孩子究竟與皇帝像不像。
若是甄嬛與別人懷的孩子,那么長相上必然會和皇帝天差地別,然而雙生子的父親卻是果郡王,而果郡王又與皇帝有著血緣關系,所以孩子自然是相似的。
但是,聽完竹息的回稟,烏雅太后的疑慮依舊盤踞在心中,她想著:還是要親自瞧上一眼才好。
皇帝和皇后帶著甄嬛的兩個小孩去給烏雅太后請安,太后雖然在病中,卻執著地撐起身子,想要親眼看一看孩子,不過,這兩個孩子中,她只選擇了六阿哥弘曕。
這時候,烏雅太后說了一句別有深意的話:“六阿哥白白嫩嫩的,不像皇帝,生下來的時候,黑黢黢的?!?/p>
其實,烏雅太后已經瞧出了一些端倪,但是無奈沒有準確的證據,所以她不好把話說死說絕,只能隱晦地提醒皇帝,讓皇帝自己去發現,不過眼下的皇帝還沉浸在喜悅當中,自然是沒有聽出太后的弦外之音。
與此同時,劇里還有一個非常小的細節,烏雅太后說:“阿哥的封號你定,公主的封號熹貴妃定,等惠嬪的孩子生下來,封號由哀家來定?!弊阋砸姷迷谔笮闹?, 沈眉莊的孩子要遠遠重過甄嬛的孩子,可惜太后臨死前也想不到,沈眉莊的孩子竟然也不是皇帝的孩子。
第三次試探,也就是全劇中的重頭戲,滴血驗親。
祺貴人告發甄嬛與溫實初私通,并且她所誕下的雙生子也不是皇帝的親骨肉,震怒的皇帝雖然沒有全然相信祺貴人的話,但是也沒有完全的相信甄嬛。
這個時候,詭計多端的皇后提議,滴血驗親,如果六阿哥弘曕的血與皇帝的血相融,那他們就是父子關系;反之如果不能相融,那么甄嬛欺上瞞下,后果不堪設想。
盡管甄嬛苦苦哀求,但是皇帝想起先前種種蛛絲馬跡,他無視甄嬛的請求,讓皇后端來一盆水。
溫實初的血和六阿哥的血滴在同一盆水中,因為水中被皇后動了手腳,所以兩人的血很快就相融了。
皇帝震怒,打了甄嬛一巴掌,但是甄嬛深知自己的孩子絕對不可能是太醫溫實初的,所以皇后端來的水肯定有問題。
果不其然,水中加了一種名為白礬的東西,就算兩人不是親生父子,血液亦是可以相融。
第二次的滴血驗親又蘇培盛去準備,這一次,甄嬛和溫實初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此次滴血驗親的風波鬧得如此之大,連剛進宮的慎貝勒都得知了此事,惶急慌忙地趕過來為甄嬛開脫,可是在后宮遍布眼線的烏雅太后,卻是自始至終都沒有露過面。
若是太后出手,必定能摁下一切,但是太后偏偏沒有出手,甚至一句話都不曾捎給甄嬛。
由此可見,烏雅太后對甄嬛的雙生子一直心存疑慮,所以才默認了滴血驗親的發展,好在最后的結局有驚無險,而烏雅太后事后也沒有多說什么。
其實,對于烏雅太后來說,后宮當中誰活誰死都不重要,對她而言最重要的,是皇家子嗣。
只要能夠確認甄嬛所生的雙生子是皇帝的親骨肉,那烏雅太后必然不會干涉過多。
而且,她有意無意地扶持甄嬛,也是為了和后宮的另一股勢力抗衡,那就是皇后。
皇后雖然是烏雅太后的親侄女,但是皇后太過狠毒,是以這么多年來,皇帝的孩子一個個死去,這件事情讓太后很是記恨在心。
只要能確保甄嬛懷的是皇家親骨肉,那么太后不會再對甄嬛下手,甚至后期還護了不少次甄嬛,足以見得,在太后的心中,沒什么事情要比皇帝的孩子重要。
三次試探,烏雅太后終于全盤打消了甄嬛的疑慮,可以說,甄嬛這一路過來,實屬不容易,但是反觀太后,也是十分聰明,在甄嬛要走的每一個路口都設下了棋局,如果甄嬛一招走錯,勢必會被太后滅口。
太后的城府和心思,是全后宮中最深的女人,一連三次試探,次次都正中甄嬛命門,要不是甄嬛早有準備,只怕早早就一尸三命。
滴血驗親過后的甄嬛,已經逐漸接近權力頂峰,而皇帝卻因為沉溺于縱情聲色,身子很快一天又一天的衰敗下去,再加上果郡王“死而復生”,又屢屢表示出對甄嬛的愛意,終于讓多疑的皇帝起了殺心。
皇帝讓甄嬛親手毒殺了果郡王,卻不曾想,這也讓甄嬛下了殺心。
甄嬛一邊縱容葉瀾依給皇帝下藥,一邊不動聲色地掌控了后宮,這個時候,烏雅太后已經病故,而皇后被困在景仁宮里,整個皇宮已經沒有人是甄嬛的對手。
隨著六阿哥弘曕逐漸長大,皇帝也終于意識到,雖然這個孩子長得像他,但是更像果郡王, 皇帝越想越不對勁,他派出自己的“血滴子”,去取六阿哥的血,準備自己再一次進行滴血驗親。
好在這一次及時被葉瀾依發現并通知了甄嬛,甄嬛知道瞞不下去了,對皇帝的除之而后快。
皇帝臨終之前,他終于問出了藏在自己內心最深處的問題:“六阿哥弘曕,究竟是不是朕的孩子?”
沒想到甄嬛卻用這樣一句話來回答他:“皇上,全天下都是您的子民?!?/p>
聽到甄嬛這么說,皇帝明白過來,六阿哥弘曕必定不是自己親生的,此時此刻,甄嬛再次拋下一個重磅炸彈:“何止六阿哥,眉姐姐與溫太醫的女兒,得到陛下您的多年寵愛?!?/p>
兩個消息給皇帝帶來深深的沖擊,他氣急攻心,在震怒中含恨離開了人世。
也許在皇帝的彌留之際,他會想起烏雅太后對甄嬛的種種試探,原來那些行為并不是莫名其妙,而是有跡可循。
確實是雙生子幫助甄嬛躲過了月份不對這一關,但是聰明的太后早在看見六阿哥的第一面,就猜測六阿哥有可能不是皇帝的親骨肉,只是因為沒有證據才會就此作罷,之后的滴血驗親,證實了甄嬛與溫實初沒有茍且關系,這才讓烏雅太后錯以為,甄嬛的孩子是皇帝的。
不過,直到大結局,甄嬛也沒有讓她與果郡王的孩子做皇帝,而是扶持了不受寵愛和重視的四阿哥。
對于最為看重皇家血脈的太后來說,這對她是個好結局,因為她只要保證繼承大統的人是皇帝的親兒子就行了。
縱觀烏雅太后的一生, 雖然她聰明,識大體,知進退,但是她曾經對昔日的青梅竹馬隆科多提起,如果不是隆科多告訴她先帝討厭粉藍色,她也不會穿著粉藍色去選秀,沒想到隆科多卻欺騙了她,原來先帝最喜歡的顏色,就是粉藍色。
烏雅無奈之下成為了秀女,后又被翻牌子當了小主,最后一步步爬到了妃,先帝駕崩之后,她又成了太后。
就算她是上一屆后宮的勝利者,可是早從一開始,烏雅太后就錯信了隆科多,造成了她這一生的悲劇。
來源:
《甄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