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熔爐》
揭露真相是這個世界最重要的事情,把所有的黑暗徹底的、完整的、透徹的全部一點不漏的揭露出來!題材本身的深度自不必說,影片的拍攝也很有質(zhì)感,張力十足。賺足了我的眼淚,影片很現(xiàn)實,壞人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懲罰,不是所有的公平和正義都會如約到來。
2、《素媛》
一部好的電影會讓人忘記時間,這部片子成功了。相當能共情的電影,情節(jié)設計的簡潔有力,素媛認出可可夢是爸爸假扮的,然后用小手給爸爸擦汗的時候,瞬間淚崩了,演的很真實自然,希望所有善良的人都能得到溫柔以待,而不是被摧殘虐待。這種有著現(xiàn)實意義的電影現(xiàn)在太少了,只有這種真實的故事往往最能打動別人。沒有過多的憤怒或者激動不已的拍攝,卻讓人看的憤怒不已。
3、《七號房的禮物》
七號房里的色調(diào)總是鋪滿了陽光的大色塊,放置于親情這種永恒不亙的背景下,也沒落得那么俗套,這是溫暖迭送的濾鏡,是人總是向往光明的趨向。敘事結(jié)構(gòu)精巧,情感符號運用充分自然,沒有刻意的煽情,相對于《我是山姆》中純粹的父女情,這部更令人動容的是7號房間里的兄弟情誼。
4、《孩子們》
改編自青蛙少年失蹤事件,聽說是轟動韓國的三大懸案,把一個沒有結(jié)局的故事,拍攝得那么豐富,因為是真實改變,更顯得動容。整個電影的劇情節(jié)奏并不緊湊,更多的是一種“娓娓道來”,正如最后字幕上寫的“此電影獻給這次悲劇性事件的所有受害者”,這是一個電影形式的“紀錄片”,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個事件。
5、《梨泰院殺人事件》
影片根據(jù)1997年發(fā)生在這里的真實事件改編,敘事不緊湊,背景交代不完整,導致片子缺乏整體性和節(jié)奏。懸疑刑偵色彩完全是幌子,故事情節(jié)安排差勁,模仿一級恐懼的痕跡比比皆是。張根錫是演技派,但是在此片中發(fā)揮的空間太小了,反而覺得是個花瓶。
6、《南營洞1985》
就影片本身而言,吸引人的地方不多,重點放在了刑訊逼供的方式上,很虐但很單調(diào),也許亦是導演為體現(xiàn)受害者之無助刻意為之。對暴力的描寫過于單一,應該變換場景與角度,紀念意義大于藝術意義。題材這么敏感,竟然沒有拍出力量。
7、《那家伙的聲音》
制造氛圍渲染情感是韓國犯罪類電影的一大特色,詮釋出什么叫悲劇,同時也能喚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看得很壓抑,心情沉重,不是痛快淋漓的復仇片,是真實發(fā)生在過你我身邊的綁架案,電影能把真實錄音公布,真的很贊。看得好氣,但也可能這就是現(xiàn)實。
8、《追擊者》
韓國的電影總是會把社會上,人性里最最陰暗的東西剖析出來,每一次結(jié)尾都讓人心力交瘁,感嘆人性扭曲的同時又無能為力,看完后無比壓抑,血腥、暴力和絕望充斥著這部影片。不斷地奔跑,絕望的收尾,荒誕的情節(jié),它們恰到好處地融合,帶來無比窒息的真實感。血漿畫面點到為止,又成功讓人夢見被追擊的緊迫,受傷的絕望。
9、《辯護人》
看完之后很震撼, 從一個看不起那些以卵擊石的人,到一個代表群眾改變社會的人。以卵擊石,雖然很傻,但卵卻是活的,而石頭是死的。人物塑造真的很到位,雖然反面人物的故事線索有點弱,但是整部影片還是很讓人動容的!
10、《蚯蚓》
校園暴力的題材。看的很真很憤怒很無奈,原來真的只能用最惡毒的方法才能為女兒討回公道。沉重的結(jié)尾,父女兩個走上了最極端的道路。電影的名字《蚯蚓》,魚鉤上的蚯蚓,代表死亡與誘餌的命運,這正如在惠善手中苦苦掙扎的子若,注定作為魚餌的結(jié)局。
國內(nèi)影響力最大的10部韓國電影,不僅敢拍還敢播,每部都值得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