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電影業在80年代曾經有過百花齊放的盛景,但隨著電視機的普及,內地觀眾的觀影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內地電影的發展也遇到了瓶頸。
與此同時,經歷30多年的積淀,香港電影在90年代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輝煌。
當看到香港電影業的繁榮景象,一些在內地曾取得過成績的影星也紛紛南下,想在被稱為“亞洲電影之都”的香港謀得一席之地。然而迎接他們的卻是早已內卷的電影市場和殘酷的競爭,也有不少人在這片土地上耗費了青春,卻一無所獲。
其中有的人自降身段,成為香港電影中經常出現的一張面孔;有的人越來越被邊緣化,最后只好黯然離開;有的人因為發展不順,在生活的重壓之下竟以自殺收場;只有極少數幸運的影星,能夠在香江功成名就。
茄哥今天就帶大家來盤點一下,90年代那些曾經在香港留下過足跡的內地影星。
1、鞏俐
身為“謀女郎”出道的鞏俐,與香港電影公司的合作很早,她的《一代妖后》,就是內地珠江電影和香港銀都機構合拍的作品。
其后鞏俐又出演了天藝集團的《古今大戰秦俑情(1989)》和永盛的《賭俠2:上海灘賭圣(1991)》,身為內地女演員,起點非常高。
1993年的《霸王別姬》之后,鞏俐迎來了演藝事業新的輝煌,身價也水漲船高。
此時永盛力邀其與周星馳再次合作《唐伯虎點秋香》,在拍攝的過程中,由于鞏俐與周星馳的喜劇風格不是很合拍,導致表演上也放不開,令這部電影落下些許遺憾,此后她與周星馳也再無合作。
雖然沒再和周星馳合作,鞏俐在1994年還是繼續出演了永盛的《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與林青霞、張敏都有過精彩對手戲。
但在1994年參演銀都機構的大投資電影《西楚霸王》時,鞏俐卻因為角色和戲份,與關之琳鬧了不少的矛盾。
與香港電影人的多次接觸,讓鞏俐意識到還是要扎根內地,才能保證演員地位和電影質量。
此后她雖然還有出演香港公司的《風月》、《2046》等片,還去過好萊塢發展,卻仍然是以出演內地電影為主。
2、樂韻
央視87版《紅樓夢》在籌備拍攝時,每一個角色都經過了精挑細選。我們現在都知道,王熙鳳一角的第一人選并不是鄧婕,而是來自上海的樂韻。
早在1983年,樂韻就因主演電視劇《大篷車上》在內地走紅。其后在電影《通緝令(1984)》中,她飾演的反派丹鳳眼馬妲,又給內地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她才會被《紅樓夢》導演王扶林選中,成為王熙鳳的一號人選。
然而當時樂韻搭上了邵氏打星(導演)羅烈,一心想要到香港發展。
在離開《紅樓夢》劇組之后,樂韻與羅烈合作了武俠片《禪宗六祖》和《南嶺傳奇》,且迅速成為羅烈的女友,被羅烈帶到了香港。
當時年僅21歲的樂韻,一心想要在香港闖出一片天地——然而理想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骨感。
當時早已有家庭的羅烈,不過想“金屋藏嬌”,將樂韻匿藏在他的別墅里,當作情婦來供養。被蒙在鼓里的樂韻,還傻傻地提出結婚的要求,卻總是被羅烈找各種理由推脫掉。
在樂韻的再三要求之下,羅烈只好將她帶到香港演藝圈,但樂韻不會說粵語,接的電影扮演的都是戲份不多的配角,收入也不多。
后來羅烈和樂韻的事終于被他妻子發現,羅烈也迅速成為八卦雜志的焦點,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聲,羅烈竟借此與樂韻斷絕了關系。
經歷如此變故的樂韻,因為“第三者”的污點,在香港電影圈更加難以容身,只能接到一些戲份不多的角色,甚至在《人皮燈籠》中演女鬼。
情場失意、事業不順、再加上生活的壓力,促使樂韻放棄了生存的希望,她最終在1995年于家中抑郁自殺,年僅28歲。
3、王霄
1986年,美國W&S公司和中國南海影業聯合推出了由王正方自編自導自演的故事片《北京故事》。
這是內地第一部得以在美國上映的電影,且獲得奧斯卡4項提名。27歲的王霄在片中飾演待業青年劉一達,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后,他便南下香港尋找機會,成了最早到港的內地演員中的一員。
藍乃才的《血玫瑰》、姜大衛的《我要富貴》中都能夠見到他的身影,但較突出的表現還是在李翰祥的《敦煌夜譚》中飾演的畫師桑子明。
當然,我們最熟悉的還是他在《鼠膽龍威(1995)》中飾演的“醫生”。
這個人物“炒雞”自信,又非常邪惡,那句經常掛在嘴邊的“人一定要靠自己”也成了90年代港片的經典臺詞。
也許演反派是迫于無奈,但王霄身上帶著亦正亦邪的氣質,確實很適合這些帥氣但又很壞的反派角色。
他在1995年之后就淡出電影圈了,其后他跑到美國的紐約電影學院深造,以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
直到2001年,王霄回歸內地并自導自演了電視劇《情證》。但不久他就被查出患了肝癌,最終于2004年11月13日在北京病逝,年僅45歲。
4、于榮光
1984年,徐小明導演來到內地,用一部《木棉袈裟》捧紅了于榮光、徐向東兩位動作明星。
之后,徐向東因為要去北京體育學院進修而錯過參演《海市蜃樓》的機會,于榮光則主演了這部電影,并在80年代后期迅速成為內地炙手可熱的演員。
1992年在張鑫炎導演的邀請下,于榮光出演了《東瀛游俠》。這部電影上映后反響一般,僅收獲44萬港元票房,但于榮光卻順利進入香港電影圈,參演了《東方不敗之風云再起》、《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等武俠片。
雖然是內地面孔,于榮光的形象卻具有很強的可塑性,能夠勝任各種類型的電影。于榮光本人也是一種隨和的性格,對電影的選擇面較廣,也不計較戲份的輕重,只要檔期對得上、片酬合理便會參演。因此他在90年代的電影產量非常可觀。
在眾多影片中,于榮光塑造的反派人物最為成功,比如《超級計劃》中的程鋒;《給爸爸的信》中的甫光;《沖鋒隊之怒火街頭》中的“教授”,都令人印象深刻。
90年代后期隨著香港電影的沒落,于榮光也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內地,開始參與電視劇的制作。
這些年于榮光已經轉型為內地電視劇導演。
他執導的《舞樂傳奇》、《南僑機工英雄傳》、《木府風云》口碑都很好,但今年推出的《天龍八部》就招來一片吐槽聲,但這也不影響他在影迷們心目中的地位。
5、徐向東
徐向東起點很高,剛一出道就主演了徐小明導演的《木棉袈裟》。
他并沒有借機拓展自己事業,而是在北京體育學院完成了4年學業,又去法國巴黎第7大學讀了博士研究生,成為內地武術界學歷最高的運動員。
這期間他只參演了一部電影,就是1990年亞運會宣傳片,但這部電影直到1992年才在香港上映。
等到徐向東回歸影壇,已經是1994年,看到昔日好友于榮光已經在香港風生水起,徐向東也跟著來到香港發展。
但離開這么多年,電影圈早已沒人記得他,80年代的明星光環早已不復存在,何況到了香港,一切都要重新再來。
徐向東也只能在《西楚霸王》、《詠春》、《功夫小子闖情關》這些電影中跑跑龍套,以前的帥氣形象也不復存在,這種落差就連他的影迷也接受不了。
好在后來他進入內地電視圈之,也在《新少林寺》、《太極宗師》、《少林武王》中有過很好的表現。
這些年,徐向東已經成為內地電視劇中觀眾熟悉的老演員,偶爾也參與電影的制作,參演過《墨攻》、《奪標》、《錦衣衛》、《鴻門宴傳奇》等電影。
在熱播劇《大宋宮詞》中,他飾演了韓德讓一角,戲份還挺重的。
6、趙文卓
1993年出道的趙文卓起點頗高,運氣也很不錯。
李連杰和元奎當年籌拍《方世玉》時,到北京體育大學挑演員,趙文卓憑借硬朗的動作風格,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贏得了九門提督鄂爾多這個反派角色。
與此同時,在北京的片場拍攝的過程中,趙文卓又被同在北京拍攝《黃飛鴻之王者之風》的徐克、元彬挖角,頂替被炒的馬來西亞演員出演黃飛鴻。
這兩部電影在同一年推出,令趙文卓迅速在香港電影圈走紅,且成為徐克重點培養的對象。
趙文卓跟著徐克的那些年可謂風光無限,《青蛇》、《黃飛鴻之五:龍城殲霸》、《金玉滿堂》、《刀》這些電影至今仍然非常經典。
但在參演《金玉滿堂》之后,他結識了張國榮,在其介紹下,又與梅艷芳走到了一起。
趙文卓和梅艷芳的戀情很快被媒體曝光,且嚴重影響了工作。
在拍攝《刀》時,徐克見到趙文卓每天都要和梅艷芳講很久的電話,根本無心拍戲,這令他甚為惱火。苦勸無果之下,對趙文卓也失去了信心,在電影完成之后,兩人就分道揚鑣了。
離開了徐克的趙文卓,漸漸在電影圈難以支持下去,2000年后便轉向內地電視圈發展。
這些年他浮浮沉沉,被認為是90年代動作明星中發展比較可惜的一位,不過在今年的綜藝節目《披荊斬棘的哥哥》中他又有出色的表現,希望接下來會有更好的發展。
7、熊欣欣
熊欣欣曾是李連杰身邊最好的替身,早在李連杰主演《南北少林》時,熊欣欣就代替他完成了片中大部分高難度動作。
而到了1991年李連杰主演《黃飛鴻》時,他又一個電話找到了熊欣欣,這也讓熊欣欣得以進入香港電影圈。
在拍攝竹梯大戰一場戲時,李連杰左腿意外骨折,不得不讓熊欣欣代替他完成剩下的動作鏡頭。熊欣欣的刻苦耐勞精神令徐克對他刮目相看。
其后在續集《男兒當自強》中,徐克便給他安排了九宮真人這個角色;在《獅王爭霸》中又讓他出演經典角色鬼腳七。
熊欣欣從此被影迷們稱為“七哥”,而事實上除了《黃飛鴻》系列之外,熊欣欣也接了不少“私活”。
他也參演了《老虎出更》系列、《黃河大俠》、《千面天王》等電影,多數時候都是扮演打手一類角色,甚至在周星馳《鹿鼎記》中都能看到他。
隨著年齡的增長,熊欣欣也從臺前轉向了幕后,擔任導演和動作指導等工作。
他也曾一手捧紅了蔣璐霞,執導過《戰·無雙》和《光輝歲月》,不過口碑都不高。雖然年事已高,但他身材仍然保持得很好,今年在《南少林之怒目金剛》中看他的打戲仍然不減當年。
8、邱建國
“華南虎”邱建國曾在1984年用一部《南拳王》享譽內地電影圈。但他當時無心在電影圈發展,參演了《俠女十三妹》之后就回武術隊當教練。
直到李連杰參演《黃飛鴻》時,力邀他加盟出演片中沙河幫主一角,于是邱建國正式踏入香港電影圈。
沙河幫主是個人品低劣的流氓,邱建國以其敬業精神和專業素養,將這個人物的品行刻畫得入木三分,使其成為《黃飛鴻》系列中最丑惡的反派人物。但這個猥瑣的形象與邱建國當年扮演的“南拳王”林海南高大偉岸的形象落差甚大,令一些影迷難以接受。
邱建國接著又參演了《嘩鬼旅行團》和《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戲份都不多,也沒給觀眾留下太深的印象。
此后他跟著張鑫炎導演回到內地,在電視劇《太極宗師》中飾演大盜任中橫。
但在1998年參演《新少林寺》時,邱建國的鼻咽癌發作,送醫后病情惡化,終在同年8月不幸去世,年僅41歲。
9、李連杰
現在很多人都說,90年代赴香港發展的演員中,最風光無限的只有李連杰,但他的經歷也甚為坎坷。
李連杰因出演嘉禾的《黃飛鴻》系列而在1993年成為香港電影圈爭搶的對象,但他離開嘉禾后決定與元奎一起創立正東公司,自己拍電影。
當時他的新公司并不被業內看好,直到《方世玉》和《方世玉續集》推出之后,取得的高票房才打了所有人的臉。
與此同時,為了替利智還債,李連杰和永盛的向太陳嵐簽了3年6部戲的大合同,其后和王晶有了深入的合作。
我們現在再回顧這些電影,其實正東出品的5部由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只有一開始的《方世玉》、《方世玉續集》賺到錢。
《太極張三豐》、《中南海保鏢》和《精武英雄》這三部電影票房成績都不理想,好在碟片的銷量還比較可觀。
而永盛出品的幾部電影中,只有與洪金寶、徐克合作的《黃飛鴻之西域雄獅》取得高票房,其他的電影市場反應都不盡人意。
因此在1998年之后,李連杰離開香港前往好萊塢發展,其實更多的是無奈之舉。
這也能解釋他為何會在片酬方面受到嚴重打壓之下,仍然愿意出演《轟天炮4》中那個爭議性極大、戲份又很少的反派角色。
在好萊塢的那些年,李連杰參演的都是B級片,扮演的都是兇狠的打手型角色,他也因此得到了“B級片之王”這個略顯尷尬的外號。
但畢竟是到好萊塢鍍過金,等到2002年回國主演張藝謀的大片《英雄》,李連杰的身價已經水漲船高了。
我們現在回顧這段電影史,會發現李連杰、于榮光和趙文卓是90年代在香港發展得比較好的內地演員,他們也在香江的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轉眼之間我們喜愛的明星們都老了,李連杰現在只是偶爾出來打醬油;于榮光專心當導演;趙文卓在《披荊斬棘的哥哥》中圈粉。
令人痛心的是,有很多人都不在了,無比懷念邱建國、樂韻和王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