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的某一天,北京展覽館座無虛席。
人們面色凝重地在等一個日本人,等第一個來中國開演唱會的日本人。
主持人簡要地介紹完這個日本人的演藝經歷和主要作品之后,觀眾們鴉雀無聲、一言不發。
面對尷尬,這個瘦小的日本人緩緩地走向舞臺向觀眾們鞠了一躬,然后用流利的漢語說道:
中日兩國人民是老朋友,過去那段不幸的歷史使兩國的黎明百姓都深受其害。因此,我希望用自己的歌聲把兩國人民的心緊密聯系起來,為世界的永久和平作出自己的貢獻。
話音剛落,觀眾們掌聲雷動。
這個日本男人調弦開嗓,將自己的《雪の朝》《精霊流し》《無縁坂》《関白宣言》等經典曲目,演繹得余音繞梁、連綿不絕。
緊接著,他又去上海開了自己在中國的第二場演唱會,同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五年之后,恰逢紀念二戰結束四十周年之際,這個日本男人再次站在中國的舞臺上表露心跡,不過此時的他卻已是落魄不堪、負債累累。
當時的中國觀眾只是這個男人是一位歌手,卻不知他還是一名導演和演員。
可正是他導演和演員這兩個身份“連累”了他,讓他在中國拍電影欠下了35億的巨債,直到60歲才還清。
這個傳奇、勵志,對中國非常友好的日本男人,便是佐田雅志。
01
佐田雅志出生于日本長崎縣,和中國很有淵源。
其祖父曾在中國工作,他的父親佐田雅人從小就生活在中國東北。
與大多數曾傷害過我們且拒不道歉的日本人不同,這個家族不僅對中國非常熱愛和友好,而且還想盡一切辦法去彌補日本人犯下的罪過。
來中國之前,佐田雅志已經是紅遍日本的歌星,不僅在日本國內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而且還在華語樂壇小有名氣。
山口百惠的《秋櫻》就出自于他的手筆;劉家昌的《我家在那里》即翻唱他的《桃花源》;80年代中國紅極一時的經典歌曲《男子漢宣言》同樣是改編于佐田雅志的《関白宣言》。
按理說,這位才華橫溢的歌手僅靠唱歌就能賺得盆滿缽滿了,他又為何負債呢?
此事,得從他在北京的那場演唱會說起。
1980年,佐田雅志在北京開完第一場演唱會之后,反響不俗。
當時,央視正準備和日本的株式會社合拍紀錄片《長江》,于是便向精通普通話的佐田雅志發出了邀請。
佐田雅志沒有推遲,當即答應了央視的邀約。
不過在拍攝該紀錄片之前,他決定先要完成自己的上海演唱會。
沒想到,拍攝時間的改變,直接導致佐田雅志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02
按照央視和株式會社的合作方案,原本是日方提供技術支持、中方提供資金、佐田雅志只是作為演員出演,可是由于預算太大、再加上其它原因,這個拍攝項目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哪知眼見該項目被擱淺之時,佐田雅志決定自己來拍:自己擔任編劇、導演和演員,自己籌措資金。
說干就干!佐田雅志沿長江而行,輾轉上海、江蘇、湖北、四川等地,拍攝了大量珍貴的影像。
后來在央視熱播的紀錄片《話說長江》中,其中有很多片段便是直接引用于佐田雅志的拍攝的紀錄片《長江》。
對于奔流不息、不舍晝夜的長江來說,這些畫面只是一次短暫的記錄和回眸。
但這匆匆一瞥卻記錄下了80年代中國的歷史變遷,每每重看,都令人感慨萬千、震撼不已。
為了真實地記錄這一歷史,佐田雅志豪闊地堅持用35毫米電影膠片來拍攝。
而長江沿岸城市林立,風土人情千姿百態,對膠片的損耗極大。
最終,佐田雅志共用了113萬英尺膠片才拍攝完了這部紀錄片。這個膠片的使用量如果拿給王家衛,“墨鏡王”可以拍出兩部《阿飛正傳》加十部《東邪西毒》!
由于此行超出預算太過嚴重,佐田雅志不僅花光了自己的積蓄,而且還欠下了28億日元的巨額債務,他連本帶利還了35億日元,直到60歲才還清。
而拍攝這部紀錄片的那一年,佐田雅志也不過才28歲而已。
03
秋風蕭瑟的清晨,一晃而過的沿街店鋪好像一部老電影,將我們拉進了80年代的上海。
那時的南京路還沒有步行街,但其熱鬧喧囂程度絲毫不亞于今天。
主干道上的“風琴”公交車緩慢而過,屈指可數的小汽車沖勁十足。
游人如織,行人匆匆,菜市場熱鬧非凡。
穿過人潮,佐田雅志來到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宅里,拜訪一位98歲的老人。
這位老人并非凡夫俗子,而是滿清最后一位秀才蘇局仙。
蘇局仙時年98歲,是“南仙北佛”中的“南仙”,在書法界有著極高的造詣,一直活到110歲。
佐田雅志此行并非是來討教書法,而是請蘇老為自己的電影提名。
蘇老研墨提筆,揮毫寫下兩個字——長江!
04
收起墨寶后,佐田雅志坐上了“東方紅”客輪,從長江的入海口逆流而上,準備一直拍到發源地。
在旅途中,佐田雅志見識到了這條中國“黃金水道”的魅力:自隋唐以來,江南的稻米、絲綢、茶葉、瓷器,沿著水道一路向北,生生不息。
水上的一條小船,就是一戶人家。
男人們在搬貨、運貨,女人們在織布、做飯,小孩們在做作業、玩耍。
古人言中國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舊社會船員不僅要忍受多變的惡劣水上天氣,而且還要遭到“船把頭”的盤剝,苦不堪言。
可是新中國成立之后,船民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經上海,過無錫,來鎮江,佐田雅志來到了南京。
這個曾經被日軍毀壞過的城市,如今經過中國人民勤勞的雙手建設,已經煥然一新。
中國人自主研發的南京長江大橋,橫亙在長江兩岸,架起了一座高速發展的橋梁。
街頭上的國產“長沙牌”公交車、“電報雞”三輪車,以及“二八杠”自行車川流不息,中國制造和中國速度,令佐田雅志佩服不已。
在南京的鄉下,佐田雅志看到樸實的農民挽著褲腳犁田插秧、純真的孩子光著屁股蛋在摸魚捉蝦、勤勞的小販在集市上吆喝,他知道:今日的中國,早已今非昔比了。這里的人民,一定能建設好他們的美好家園!
05
穿過了江南煙雨,趟過了山川河流,佐田雅志去到了長江沿岸的每一個地方。
在無錫的集市上,他感受到了商業的發達;在白帝城的岸邊,他體會出了李白胸中的詩意;在太湖的江畔,他感受到了漕運的辛苦;在汨羅的江邊,他聽到了屈原的呼喊;在樂山大佛的身旁,他體會到了佛教的威嚴;在峨眉山上、報國寺中,他得到了大師們的指點;在岳陽樓上,他跟范仲淹對話;在景德鎮,他跟師傅們交談。
更難能可貴的是,佐田雅志將80年代中國人的真實面貌給拍出來了。
比如,漁民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
比如,學生的勤奮和努力。
比如,孩童的貪玩和調皮。
比如,老人們的悠閑和豁達。
一切都是那么有條不紊,充滿煙火氣和生命力。
一切都是那么真實,令人震撼,感人肺腑。
06
有時候真的很難想象,一個日本歌手竟然轉行去當導演,舉債拍攝一部關于中國的紀錄片。
而且,紀錄片《長江》比央視的《話說長江》早了整整兩年!
目前,豆瓣網友給該片打出了9.4的高分,這或許是對紀錄片《長江》和佐田雅志最好的安慰和嘉獎吧。
在此次拍攝之旅,佐田雅志沿著長江沿岸的大大小小城市和村莊,一共走了3000多公里。
因此,這部紀錄片已經不再是一部單純的電影,而是一首現實主義詩歌,歌頌著勤勞樸實的中國人民,歌頌著日本的“精神故鄉”。
或許,正如日本前首相訪問敦煌時所言:“中國是日本的文化源泉,也是日本人的精神故鄉!”
也或許正是因為此,佐田雅志才能從中汲取力量,不惜砸鍋賣鐵、四處舉債來完成這一壯舉。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在28歲到60歲這32年間,為了還清35億債務,佐田雅志以平均兩天一場演唱會的速度和強度拼命賺錢,同時他還要寫小說、出書、出席各種活動,若是沒有強大的信念支撐,恐怕他早就倒下了。
這部拍攝于80年代初的紀錄片,記錄了40年前的自上海到成都,長江沿線的山川風景和市井城鄉的舊物新貌,當時的紀錄片,今天卻成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四十年不過只是一代人的時間,但這四十年變化太快,中國的社會風貌在只爭朝夕中將太久的萬年變得天翻地覆。比如今日,片中的記錄,山河雖舊,但古樸;市井雖陋,但純樸。片中出鏡的人物,目光清澈、純潔,笑容坦然、豁達,畢竟,那是個充滿希望和奔頭的年代。
但八十年代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年代,那是破舊立新的年代、草莽橫行的年代,也是理想主義盛行的年代。正如《赤壁賦》中所言:“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追憶過去,不是只為了沉湎其中,更是為了理解當下,資鑒將來。時間的河流正如東逝的長江,一去不復返。“嘆人生之須臾,慨長江之無窮”。
想要了解八十年代的中國,可以從紀錄片《長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