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異形》堪稱經典,但當劇情照進現實,你會害怕嗎?
這幾天,荷蘭北海的沙灘上,出現了一群N足爬行、體形比大象龐大、肢體無規律扭動的“異形”,給當地居民平靜的生活帶來波瀾。
更令人吃驚的是,它們非血肉之軀,身體是中空的,每一根“骨頭”清晰可見;不吃肉不吃草也不喝水,每日捕風為食。
相比網上廣傳的“異形”,它們的人類父親——荷蘭藝術家Theo Jansen更喜歡將這群“孩子”喚作“風力仿生獸”(Strandbeests,荷蘭語)。
獸如其名,風力仿生獸由塑料薄膜、PVC管和木頭組成,依靠自然風力移動前行。它們的腳下沒有輪子,Theo Jansen利用三角桁架結構和幾何學原理,讓其被風推動時能模仿動物的步調行走,而不至于側翻。
為了讓“孩子們”能在水里、沙里和泥地里都自如行走,Theo Jansen還將它們腿上每一根“骨頭”的長度,調整為由13種數值組成的、匹配性與穩定性均最高的數組——后來,被物理愛好者稱為“神圣的十三”。
因為,無論仿生獸被縮成手掌大小的玩具,還是改造成自動行走的車,只要架構按照這13個數字的比例縮放,就能應對任何路況,而且不耗費能源。
仿生獸的步調規律。
被制作成玩具的小仿生獸,也能順著風自己行走。
有網友自己DIY,將“神圣的十三”數組運用在自行車上,發現也能平穩行駛。
Theo Jansen研究仿生獸已有36年,幾乎每年都有新的作品問世。
隨著“外表可怕,內心溫柔”的仿生獸們被越來越多人喜歡,逐漸成為新的娛樂文化符號,還在美國動畫《湯普森一家》中客串了一把。
關注度提高是好事,但Theo Jansen研究仿生獸的初衷,卻與娛樂大眾或展現藝術才華無關,而是為了保衛家鄉。
1986年前后,在一家報刊任職專欄作者的Theo Jansen,敏銳地察覺到,每年都微微上升的海平面,總有一天將淹沒荷蘭。
最簡單粗暴的解決方式,是抬高荷蘭的海岸線,而且不可動用高耗能的大型機械,在Theo Jansen看來,用消耗能源、產生廢氣廢水的工具去保護環境,是一件諷刺的事情。
“wind walker”這個詞跳入他的腦子,“如果有一群小怪獸,能在沙灘上順風前行,順勢將腳下的沙子運到另一個地方,那多有意思”。
如今再看,這個遐想成真了。數十年間,仿生獸們每天都安靜地在海邊,一點一點地為家鄉壘砌“防護墻”。
2020年,Theo Jansen獲得了“唐冠華世界生活方式貢獻獎”。由于此獎項的設立宗旨為“鼓勵人類多思考與世界、生活的關系”,社會上出現了一些爭議聲音:
沒有思想、沒有肉體的冰冷器械,為何能成為連接人類與世界的媒介?
Theo Jansen對此的解釋是,仿生獸們能自己行動、對建設文明社會有貢獻,某種程度上,它們已經是有“自我意識”的新生物,“我總覺得,讓事物維持在500年的模樣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自然界永遠在創造新的東西,人類世界為何停步不前”。
給“生物”下定義的,終歸是人類自己。但說不定,再過500年,地球的主人會是這些“小怪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