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狙擊手,世界的張藝謀!不是去聚焦大兵瑞恩式的戰爭悖論,而是更多去描述兄弟情誼,沒有太多大場面,有的只是真實之中一個個生命的隕落,這才是戰爭,這才是我們應該銘記的痛苦,戰爭不值得稱頌,值得稱頌的是在戰爭之中為了國家、團隊、兄弟而自我犧牲的一個個“人”!五班還在,因為我們所有人都是五班,中國死神還在,因為古老軍魂永恒燃燒!
《狙擊手》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克制。克制住了戰爭題材的宏大敘事結構,克制住了多線群像的野心,克制住了煽情的沖動。轉而將視線聚焦于一場狙擊戰,去繁從簡,干凈利落。沒有刻意貶低和矮化對手,戰爭是沒有選擇,但尊敬可以是互相的。雖然有一些鏡頭自己不是很喜歡(比如采訪結束突然轉向張譯那個鏡頭的速度過快、子彈特效過多且失真等等),但瑕不掩瑜。克制之間情緒感染力極強,靠一個眼神、對周遭的描述帶出的情感,這樣的視聽邏輯非常喜歡。
舞臺劇風格的設定,受限空間回合制的故事,若干個短劇用亮亮的身份這個麥高芬串起來,用近景正反打撐住一部電影時長的緊張感,難度較高。背景同樣是冰天雪地,肅殺感和節奏把控的難度比《懸崖之上》要高得多。最好的部分是剪輯,節奏把控提升了整體觀感。中方故事重點是班長的領袖氣質傳承和戰友情,美方個性表達也沒太丑化。
兩個狙擊手合而為一,五班精神永不死去。集體由個人組成,個人因集體而長存。當主旋律片終于學會調整焦距,講好一個故事,收斂多線敘事、囊括群像的野心,不走廉價煽情的捷徑,大故事里真實的“人”的形象才終于能放大、立穩。
張藝謀還是厲害,這樣一個主旋律題材和簡單主題,能拍出這樣的國際大片氣質,這電影跟開始想象的完全不一樣,用年輕不知名演員也非常合適,簡單的故事,普通的人,電影的情緒飽滿不做作,觀眾一開始就被帶進一個心弦緊繃的語境中,并被導演一直往前引進持續到影片結束,每次背景音樂小號響起來的時候,我就想哭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電影中那些嫻熟的鏡頭語言,即使全片故事都只是發生在那簡陋的場景,但也讓人有大片感。電影故事的架構,層層遞進的人物斗智斗勇都不斷刺激著觀眾,電影一些場面真的很殘酷真實,里邊五班那些才20上下的小伙子也太催淚,中途把我看哭好幾次。電影難得的是,并不因為這是部主旋律就矮化對手,相反導演都給了足夠的尊重。戰場上沒有贏方,希望我們都能珍惜和平。
當大部分戰爭片以充斥視覺垃圾為榮時,老謀子選擇化繁為簡,這是他的勇氣。越是簡潔越考驗功力,老謀子向其他戰爭片示范了什么是張力。放一堆煙花并不嚇人,打火機對著引火線要點燃的瞬間才最讓人緊張。用最簡單的劇作——一場狙擊戰,刻畫出最細膩的人物心理與狀態。把每個人物放大,這一場戰爭,對于里面的每一個人物都是高光時刻。當鏡頭懟到演員面前,表演就會變得嚴格,影片節奏好,演員也演得好,特別是章宇,情感拿捏、性格把握都很到位。春節到處都很吵,一部能讓人看進去的電影真的很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