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總是覺得孩子這里不好、那里不對,每天焦慮萬分?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父母更加坦然地,面對孩子的缺點。
上周,因為發(fā)現(xiàn)女兒作業(yè)沒寫完就偷看漫畫書,我狠狠地訓(xùn)斥了她一頓。
她每次一看漫畫或者小說就著了迷,作業(yè)也不寫,往往最后都要補到一兩點,傷身又傷腦。
我禁了她的漫畫,誰知,她還能用零花錢偷偷買,或者找同學借回來看。
為此,我們不知吵了多少回。
我嫌她初中生了還這樣“玩物喪志”,她抱怨我不尊重她的愛好和自由。
被激化的情緒,往往都以我們雙雙落淚沉默收場。
看著在我面前不滿、憤怒、委屈的女兒,我感到了深深的無力和悲哀。
曾經(jīng)對我言聽計從、乖巧懂事的女兒,從什么時候開始,變得像個長滿刺的小獸,處處都要與我作對呢?
這樣的困惑,一直持續(xù)到了兩天前。
在朋友的推薦下,我點開了皮克斯的最新動畫電影《青春變形記》。
電影歡快、可愛、明亮,我卻看得淚流滿面。
電影的主角,是個優(yōu)秀、獨立、自信的13歲女孩美美。
她門門功課A+,唱歌跳舞樣樣精通,還會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wù)和打掃祠堂。
這樣乖巧地“完美女孩”的背后,也站著一位“完美媽媽”。
媽媽對美美無微不至地照顧,溫柔又堅定地管理著她的一言一行,甚至早早規(guī)劃好了她的人生道路。
一切都是那樣的完美和諧,直到美美覺醒了家族天賦:
只要情緒過分激動,就會變成一只紅色小熊貓。
在對小熊貓從厭惡到接受的過程里,美美逐漸擁有了自我的主見和意識。
她開始叛逆、任性、和媽媽產(chǎn)生了尖銳的矛盾,最后差點“母女成仇”。
看完這部電影,我才突然明白:
我和女兒最大的矛盾,不是因為她變壞了,而是她長大了,我還沒有。
我自以為做到了“高要求”,就能夠修正她的“完美童年”,卻不曾想,會毀了她的一生。
美美活得很完美,也很壓抑。
她才13歲,就已經(jīng)學會了很好地隱藏自己的欲望。
學校放假,哪怕朋友再三邀請她一同玩耍,她也要堅守和媽媽的約定早早回家。
電視上看到了自己喜歡的明星,也會因為媽媽的不屑,而改口說成是別人的喜好。
事事都要爭第一、連包個餃子都要力求“完美”的評價……
只是因為,媽媽只能接受美美優(yōu)秀的一面,無法包容她的缺點。
每天活在“高要求”的氛圍中,美美已經(jīng)習慣性地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生怕讓母親失望。
可美美的懂事,不但沒能換來母親的寬容和理解,反而助長了母親的控制欲。
不僅隨意進出女兒的臥室,還強行看了她的日記。
當發(fā)現(xiàn)美美在畫別的男孩子的畫像時,母親會完全不聽她的解釋,就單方面認為美美被騙。
當場帶著美美一路風馳電掣,找到了那個男孩,警告他不要癡心妄想。
導(dǎo)致美美當眾出丑,直接“社死”。
當發(fā)現(xiàn)美美半夜溜出去和朋友一同聚會時,母親也會不分青紅皂白將朋友訓(xùn)斥一番。
強迫美美承認,是朋友帶壞了自己。
她甚至還會偷偷跑到學校監(jiān)視美美上課,最后被保安趕走,鬧得人盡皆知。
美美不懂母親為什么總是這樣無理取鬧。
可從小的家教讓她無法埋怨母親,只能抱怨自己的“無能”。
劇烈地情緒波動,讓她觸發(fā)了家族天賦,變成了一只紅色小熊貓。
她恐懼、害怕、驚慌失措。
而母親的處理措施,卻是在簡單的安慰后,就讓她搬到了另一個沒有家具的空房間。
讓她一個人練習控制自我,并且告訴她,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等到紅月之日,做法將小熊貓的靈魂封?。?/p>
“你只有一個機會驅(qū)逐它,而你不能失敗。”
諷刺的是,美美因為母親的壓力才異化成了怪物,而母親卻認為,自己的愛才是她唯一的解藥。
被關(guān)起來的美美,不斷碰壁,不斷跌倒,在一遍又一遍的失敗中,自我厭棄。
想起尹建莉老師說過一段話:
“當一個人一直被要求完美,她如何能和不完美的自己相處?
她被馴化到只為‘優(yōu)秀’、‘成功’活著。
家門外得到的贊譽和回家關(guān)上門自己的感覺,無法統(tǒng)一到一個身軀里,這是一種分裂的痛苦?!?/p>
變成了小熊貓的美美,就是在這樣對自我的懷疑和挫敗感中,幾近崩潰。
媽媽李茗,其實不是一個刻板的強勢母親。
她深愛著美美。
她會因為美美晚10分鐘到家就擔心受怕。
也會死死盯住女兒的日常,為她每一個成長階段做好準備。
但有很多細節(jié)都能看出,媽媽,其實就是另一個美美。
她也是個在媽媽的“高要求”下長大的女孩。
完美如她,哪怕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多年,也會因為外婆的一通電話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哪里出了差錯。
哪怕自己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可外婆依然不覺得媽媽可以幫助美美渡劫,于是不打招呼,就喊來了三姑六姨幫忙。
當美美最后爆發(fā)出逃時,外婆最先指責的,也是媽媽。
只不過,美美還在為自己的話語權(quán)據(jù)理力爭,媽媽卻早已妥協(xié)在了外婆的控制之下。
所以媽媽才會一直活在焦慮中,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永遠會讓外婆失望,達不到外婆要求的那樣完美。
最后只能把所有的希望和夢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電影中,變身紅熊貓的超能力,是“傳女不傳男”的。
最初擁有這樣的能力,是丈夫外出打仗的祖先,為了擁有保護自己和孩子的力量,和熊貓神簽訂下了契約。
既然本是好意,為何后代的家長會如此恐懼?
因為熊貓的覺醒,就像孩子在成長路上擁有了力量,開始有了自我的主見,變得強大而勇敢。
這樣的強大,在家長的眼里是危險的、不可控的。
所以,即便整個家族的女性,都擁有著小熊貓的靈魂。
可是為了家庭,她們都選擇隱藏起了自己暴躁、任性、真性情的一面。
然后將無處安放的壓力和責任,傳遞給下一代。
在法術(shù)的幻境里,決定留下小熊貓的美美,遇見了年輕時的媽媽。
原來,小時候的李茗,和一開始害怕媽媽失望的美美一模一樣。
她不再一絲不茍地端莊,而是哭成了一團,不加掩飾地喊出了自己真實的心聲:
“我太厭倦追求完美了!”
“我對她(外婆)來說永遠不夠好!”
“我永遠不可能成為人們期望的那樣!”
表象完美的媽媽,實際上一直在被“不完美”折磨著。
一方面,她害怕會讓外婆失望,害怕對女兒的保護不夠周到;
另一方面,她不能暴露自己的脆弱,也不能發(fā)泄情緒,因為叛逆和脆弱,都是孩子的特權(quán)。
媽媽只能在無數(shù)次壓抑自我的過程中,假裝一切都好。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
“過高的期望和完美主義給孩子帶來的精神壓力,對個人健康、親子關(guān)系的傷害遠比好處多?!?/p>
當媽后,我們都想把最好的教給孩子。
可是我們越是全心付出、一心為孩子著想,孩子越容易被折斷翅膀,變得不會飛翔;
我們越是對自己嚴格要求,越容易情緒崩潰,反噬到孩子身上。
很多時候,一個“完美”的媽媽,不僅不會成就孩子,還會毀掉孩子。
電影的尾聲,美美決定突破家族的規(guī)定,和自我的熊貓共存。
她勇敢地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大聲地沖母親吼出了那句,每個懂事的孩子壓抑在最深處的心里話:
“如果我并不完美,那你還會愛我嗎?”
而媽媽也終于在與自我和解后,尊重了女兒的決定。
雖然她知道接納紅熊貓意味著女兒要離開自己,去追尋更廣闊的天地,但她依然鼓勵女兒說:
“不要為了任何人而停留。你走得越遠,我越為你驕傲?!?/p>
我突然鼻子一酸。
想起我的女兒,那也是我無比珍貴的寶貝,我可以為她豁出命去,也可以為她和整個世界對抗。
可我卻為了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讓她整個青春的記憶,都充斥著我對她的訓(xùn)責。
她會不會也覺得我的愛“帶有條件”,覺得自己“不夠完美就不會被愛”,然后小心翼翼地長大,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活著?
像李茗,也像焦慮不安的我自己。
仔細想想,終有一天我們要面臨分別,她要一個人去面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而我同樣有自己的局限性,一樣做不到成為一個完美的母親。
一味地用高標準要求自己和女兒,只會讓我們在彼此的拉扯和爭執(zhí)中,筋疲力盡,遍體鱗傷。
也許女兒最后還是只能擁有一個平凡的人生,那我寧愿她能夠錯得勇敢,也不要被完美綁架。
一個自由且幸福的童年,才是孩子在未來長大后,支撐她直面人生困難的力量源泉。
這天放學接女兒回家,遠遠就能看到她跟著隊伍走出來。
她看到我,立馬撲了上來,完全忘記了之前的不快。
孩子的自愈能力多么強大啊,總是這樣輕易地就原諒了我。
可我知道,每次我發(fā)過的火、說過火的話,都會在她的心里留下印痕。
我用力抱住了她,說:“寶貝,媽媽之前和你發(fā)火了,真的對不起?!?/p>
女兒沒有說話,但抱著我的力道明顯大了一點。
這一刻,我終于明白:
我們都做不了一個完美的人,孩子也不可能符合我們所有的期待。
那么在讓孩子變得“更好”之前,我想讓她更“愛自己”。
接納和祝福,才是媽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