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95年,周潤發決定在拍完電影《和平飯店》之后赴好萊塢發展,赴美之前,他將自己所獲得的十余樽獎杯全部捐給了香港電影資料館,這些獎杯包括三座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獎杯、兩座臺灣電影金馬獎影帝獎杯、首屆香港導演學會評選大獎影帝獎杯、第30屆亞太影展影帝獎杯、全港五家電視臺合辦的電視先鋒群星會影帝獎杯等。
自1986年的電影《英雄本色》開始,周潤發用十年時間締造了屬于自己的港片全盛時代。
赴美那年,周潤發剛滿40歲,正所謂四十不惑,他決定放下在香港的一切榮光,從零啟程,從此開始了自己五味雜陳的好萊塢電影生涯,在大洋彼岸,他先后拍攝了《替身殺手》、《再戰邊緣》、《安娜與國王》、《臥虎藏龍》、《防彈武僧》、《加勒比海盜3》、《黃石的孩子》、《七龍珠》等,除了《安娜與國王》及《臥虎藏龍》,其他作品大多既不叫好又不叫座,這與周潤發在香港時期的表現簡直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替身殺手》
導演王晶就曾直言周潤發“離開香港,去了好萊塢就沒進步過,都是千篇一律”,并認為“周潤發在好萊塢不是咖(大牌),李連杰是,周潤發跟李連杰不在一個檔次”。
的確,在好萊塢的電影工業體系中,是以制片人為中心運作的,這與香港以明星為中心運作的機制截然不同,因而周潤發的演技雖然絕對一流,但在好萊塢并不吃香,甚至不如李連杰、成龍等純粹以動作取勝的華人巨星。
周潤發在好萊塢呆了差不多十年(2005年回歸客串電影《獨自等待》,2006年主演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可這個十年和上個十年相比,無論電影的數量還是質量,都令人不勝唏噓。
《滿城盡帶黃金甲》
正因如此,人們才愈發懷念港片黃金時代的周潤發。
《和平飯店》,是周潤發給自己的港片黃金歲月做得最后一個注腳。
(2)
1995年,編劇韋家輝33歲,那時,他以對人性無與倫比的洞悉程度在電視圈幾乎已經“封神”。這一年,他受到吳宇森的欣賞,并將他的劇本推薦給了周潤發,周潤發告訴韋家輝自己準備去好萊塢發展,走之前,希望能和他合作一部電影。
韋家輝
韋家輝19歲進入TVB當編劇,六年后便升任創作總監,1988年制作《誓不低頭》,1989年制作《義不容情》,從此名聲大振,1992年,韋家輝制作了轟動全港的《大時代》,風頭一時無兩,影響力舉足輕重,進入職業巔峰時期。
雖然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績,但韋家輝并未涉足電影圈,周潤發的主動邀約給了韋家輝巨大的信心和動力,當時他寫了不少劇本,最終周潤發和制片方選定了《和平飯店》,周潤發對《和平飯店》非常重視,不僅請到吳宇森擔任制片人,還親自參與編劇。
周潤發
《和平飯店》是韋家輝的首部電影,他雄心壯志,把自己對于世界的理解,對于人性的理解都放在《和平飯店》中,在電影里,韋家輝塑造了一個阿修羅般的殺人王,他插刀為旗,劃地為界,用血跡斑駁的殺戮史護佑著和平飯店中的居民平安度日,可等到殺人王為了一個女子破壞規矩,之前曾被他保護的人們紛紛背叛出走,最終殺人王轟然倒下,英雄的時代就此湮滅,人性的丑惡,世界的殘酷在此展露無遺。
應該說,《和平飯店》是一部極具風格化的作者型影片。和那個時代絕大多數的港片都不同,但它并非沒有傳承,里面可以很鮮明地看到西部片、武俠片、槍戰片、民國片等多種元素的綜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部極具國際視野的類型片。
在《和平飯店》里,殺人王因為白鴿的出現而放過了匪幫的男孩(男孩后來成為殺人王人生中最大的對手),這與韋家輝在后來的《大只佬》里大只佬望著被自己不小心打死的小鳥七天七夜而后頓悟何其相似?韋家輝很善于從一點衍生其他,由一葉而知深秋,在這方面,《和平飯店》無疑有著其他港片難以匹敵的高度和深度。
《和平飯店》中的周潤發
韋家輝還讓在大銀幕上用慣了槍的周潤發在《和平飯店》里用起了刀,周潤發飾演的殺人王,高大、威猛、粗獷,又透著深入骨髓的冷酷與慈悲,這樣的一個形象,與人們之前熟悉的那個周潤發完全不同,他身上帶著黑暗騎士般神性與悲憫共存于一身的古希臘悲劇氣息,也因此,《和平飯店》恢弘而悲愴,周潤發用細膩而精湛的演技完美的刻畫了一個江湖守望者和人間清醒者的背影。
周潤發與葉童
《和平飯店》的女主角是葉童,她在電影中貢獻出了堪稱“美艷絕倫”的女性形象,把一個大條、任性、脆弱、倔強,有些神經質而又風情萬種的女子演繹的淋漓盡致透骨透心。
雖然最終《和平飯店》的票房有兩千多萬港幣,但當時周潤發票房號召力非常強大,尤其是周潤發的上一部電影《賭神2》票房有五千多萬港幣,因而在商業上《和平飯店》并不成功,甚至可以用“折戟沉沙”來形容。
后來,韋家輝曾說:“雖然我對《和平飯店》很堅持,但現在回頭看,卻覺得可以拍的好許多。”
韋家輝曾和杜琪峰講過《和平飯店》的劇本,當時杜琪峰覺得非常好,但等到電影上映,杜琪峰卻發現電影和原來的劇本不一樣了,后來韋家輝對杜琪峰說他很難過,因為總有人讓他改來改去,意見太多。
現在我們已經無從得知韋家輝最初的《和平飯店》是怎樣的,但即便在被迫刪減修改之后,“殘余”的《和平飯店》依舊劍走偏鋒,寒光四射。
后來周潤發曾告訴韋家輝,電影自我一些沒關系,有風格更沒問題,但一定要讓觀眾覺得有趣,太過追求自我風格可能會丟掉大批想進影院的觀眾。這些話深刻影響了韋家輝,讓他在之后的職業生涯中始終在表達自我和商業運作之間尋求某種平衡。
(3)
《和平飯店》豆瓣評分7.7分,好于84%的動作片和67%的西部片。
《和平飯店》海報
《和平飯店》之后,邁進好萊塢大門的周潤發并未馬上推出新作品,而是陷入了漫長的沉寂期。之后的1996年、1997年,周潤發都沒有電影作品,現在看來,這是非常可惜的,無論是對于周潤發,還是對于喜歡他的觀眾和影迷。
直到1998年,周潤發才推出了自己的好萊塢首秀《替身殺手》。但很明顯的,這部電影既不懂周潤發,也不懂電影觀眾,無論是美國觀眾還是中國觀眾,它那明確可辨的古怪感覺令人覺得乏味而別扭,周潤發的好萊塢處女作雖然打響,卻猶似幽谷空鳴,寂寥遠勝過關注。
于是,很多年之后回看《和平飯店》,這部影片便有了更加鮮明的末日英雄主義悲劇色彩。
從縱橫四海的英雄本色,到喋血天涯的夕陽之歌,最后的和平飯店在兵荒馬亂中頹然倒塌,人群四散奔逃,黃沙亂舞春秋,一片英雄血,一把殺人刀,在最終的落幕時刻,總是伴著無盡的傷感,無窮的悲嘆,無聲的吶喊和無望的期待。
就像曾經的周潤發,他憑借自己的天分和努力,在眾多香港電影臺前幕后精英的協同與扶持下,護持著香港這方“東方明珠”,為香港影壇留下了“雙周一成”的精彩傳說。
可往往流光易逝,轉瞬間便已滄海桑田,令人在不經意間覺得時光殘酷,人生無奈,在一個“豎子成名”的“新”時代,在一個流量稱霸,鮮肉橫行的“新”時代,曾經銀幕上把子彈打成暴力美學的“殺手”,再也不見了。
就像殺人王的那把刀,只能孤零零的佇立在莽蒼蒼的西部,持刀人,卻早已消失不見。
《喋血雙雄》
就像在《喋血雙雄》中,那句令人心酸的臺詞“我們都不再適合這個江湖了”。
江湖夜雨,從此再沒有了英雄的印跡。
或者,這就是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