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圈的導演很多,但唯二的頂流,一定是“勤勤懇懇”的張藝謀和“聰明絕頂”的馮小剛。
說起這兩位風格類型不一的導演來,也很有意思。
在電影風格上,張藝謀更擅長復古文藝,馮小剛更偏向商業喜劇;
在作品數量上,張藝謀籌拍的電影超過20部,馮小剛接近20部;
在大片拍攝上,張藝謀更重視視覺效果,馮小剛更追求實際效果;
雖說風格數量拍攝手法不一,但兩位導演的實力,還是個可以從日常籌拍的作品中battle出來的。
從所籌拍的作品中來看,很明顯,張藝謀的導演能力要高于馮小剛。
其實,只要關注一下兩人的導演歷程,就能很輕松地發現。
馮小剛之所以在導演路上混得好,是因為他背靠貴人。
而張藝謀,則完全地靠才華。
是以,僅從導演能力來說,張藝謀高了馮小剛幾個臺階。
雖然早些年,兩人的差距并不大。
可能這邊張藝謀才導出《大紅燈籠高高掛》,那邊馮小剛又導出了《甲方乙方》。
但等時間前進十幾年,來到2019年,就能很輕易地發現。
在張藝謀忙著籌拍國家級項目、導演自己的大作時,馮小剛正在家中閑得發慌。
是以,實力,才是決定一個人事業征途的中心點。
所以,那些年來,靠貴人的終歸還是敗給了才華啊!
一
1950年,張藝謀出生于陜西西安的一個小康家庭。
他的爸爸是軍人,退役后在農林局上班;母親是外科醫生,任職于西安交大附二醫院。
在那個年代,這樣的高知家庭并不多見。
是以,張藝謀不平凡的一生,早已可以預知。
同正常小孩的發展路線一樣,張藝謀一路從幼兒園讀到了中學。
但正當他準備繼續求學,走向學習更高峰時。
突兀地,因為家庭緣故,他被下放到了農村。
下放到了農村的張藝謀很不適應當下的環境,是以,在村中的大多數時光,他都是孤獨度過的。
在那段孤獨的時光中,張藝謀也不是什么都沒得到。
在日復一日的鄉村生活中,他愛上了畫畫。
在鄉村畫畫的日子很美好,也很充實。
可這種美好且充實的日子沒能持續多久,很快,張藝謀就憑借自身優秀,被破格招進了紡織廠做工人。
彼時,張藝謀還很年輕。
雖然他已經成了家,立了業。
但顯然,這個愛好遠方的少年,并不想在黑沉沉的工廠過完自己的一生。
于是,1879年,恢復高考后。
果斷地,張藝謀不顧親人勸阻,以28歲的“高齡”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
在張藝謀報考北電追尋自己的大學夢時,對人生還迷茫著的馮小剛才剛經歷高考失敗。
興許是不想人生不止步于眼前,考大學無望的馮小剛轉換路徑,跑去參軍了。
且這一參,就是多年。
1982年,完成四年的大學學業后,張藝謀被分配去了廣西電影廠。
在那里,他的才能得到了很大的發揮。
剛進入廣西電影廠時,張藝謀是從攝影開始干起走的。
雖然進入電影廠的前兩年,張藝謀沒有拍出什么大作品來。
但在1984年,進入電影廠的第三年。
借著電影《一個和八個》,張藝謀把自己的攝影能力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這部電影中,張藝謀特別強調了影片的造型思維和觀念更新。
雖然,他的攝影帶給觀眾的視覺感受還是很壓抑。
但很明顯,僅從手法上來說,他已經實現了自我能力的突破。
二
1983年,在張藝謀忙著拍攝電影《一個和八個》的同時,馮小剛才剛進入演藝圈。
原來,轉換賽道沒多久后。
馮小剛就憑借著自身才華,被調去了北京文工團。
在文工團,馮小剛一直工作到退役。
等退役后,又借極高的情商被調入了北京城建開發公司總工會,從事文化宣傳工作。
對一般的軍人來說,退役后能找到這么一個香餑餑,自然,滿足的不得了。
可顯然,馮小剛并不是一般的軍人,他是個抱負極高的文藝工作者。
是以,在城建公司工作沒兩年后,他就進入了演藝圈從事美術助理這一職業。
而馮小剛之所以能夠從文藝行業轉到美術行業工作,得益于貴人鄭曉龍的幫助。
在城建公司工作時,因緣際會,馮小剛結識了老大哥鄭曉龍。
彼時的鄭曉龍,不同于初出茅廬的張藝謀和馮小剛,他早已在電影界站穩了腳跟。
所以,傍上這么一個大貴人后。
自然,馮小剛的前程短不了哪里去。
在馮小剛背靠大哥鄭曉龍參與籌拍電影時,閑不住的張藝謀又于1986年去主演電影了。
1986年,受吳天明導演邀請,張藝謀參與了電影《老井》的拍攝。
這是張藝謀第一次以演員的身份出演一部作品,也是最后一次。
拍完《老井》這部作品后,張藝謀就未再主演任何作品了。
不過張藝謀雖未再主演過任何一部作品,但顯然,就這么一部80年代拍攝的作品,就徹底地證明了他的演技。
借著《老井》這部電影,張藝謀勇奪三金影帝。
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第1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以及第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勇奪三金后,依據當時的名氣,張藝謀完全可以從攝影師轉行到演員,快速積累財富。
但這位愛好執導作品的電影人拒絕了,他放棄了唾手可得的高價片酬,選擇返璞歸真,繼續在幕后付出。
三
1987年,張藝謀攜手鞏俐,創作出了一部驚世大作《紅高粱》。
這是張藝謀籌拍的第一部電影作品,也是他和鞏俐合作的第一幕戲。
借著這部電影,張藝謀不僅捧回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還鞏固了自己天才導演的地位。
《紅高粱》大獲成功后,張藝謀又再接再厲,拉著鞏俐創作了不少經典作品。
其間,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還真實反應了上世紀60年代中國農村的面貌。
這邊張藝謀拉著他的“謀女郎”正沉迷于復古文藝的拍攝,那邊靠高情商攀著權貴的馮小剛也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同年,在張藝謀為他的導演事業忙得要死要活之際,借著老大哥鄭曉龍的幫助,馮小剛結識到了他的第二個貴人——王朔。
同大哥鄭曉龍相比,二哥王朔的利用價值更大。
當時,王朔不僅是京圈大佬中的一員,還是位才華出眾的小說家。
所以可以想象,要是攀上了這位貴人,前途會是多么的遠大。
為了攀上這位才華兼具權勢的貴人,馮小剛伏低做小了很長一段時間。
在那段時間,他不僅常拍王朔的馬屁,還會專門抽時間來研究這位大佬的作品,以期在下次的聚會中能夠侃侃而談,贏得貴人注目。
在馮小剛的一味付出下,很快,王朔注意到了他,并與其處成了好友。
這下,大哥有了,好友也在了,資源人脈都擁有的情況下,不成功好像不現實。
于是,1991年,在鄭曉龍導演的作品《遭遇激情》中,馮小剛第一次嘗試起了編劇工作。
同張藝謀一樣,馮小剛也是位出道即巔峰的人物。
僅憑著這部《遭遇激情》,他就拿下了第11屆金雞獎最佳編劇。
好兄弟拿到了獎,實力也得到了認可。
本就有心思讓好兄弟來編劇作品的王朔也發了力,在他的極力推薦下,馮小剛成為了作品《編輯部的故事》的編輯之一。
如果說電影《遭遇激情》只是讓馮小剛的編輯能力得到認可。
那么作品《編輯部的故事》可以說是馮小剛紅遍大江南北了。
協助拍攝完作品《遭遇激情》后,馮小剛繼續跟著他的大哥二哥混。
在這期間,馮小剛執導和改編出了不少經典作品。
比如《永失我愛》、《一地雞毛》、《甲方乙方》。
其間,《甲方乙方》是最受矚目的一部影片。
無他,這部喜劇片徹底打開了馮小剛的商業電影之路,也讓他坐實了賀歲片鼻祖地位。
四
在1987年至1999年這段時間,張藝謀和馮小剛在中國電影史上各有各的輝煌。
張藝謀輝煌在,他的文藝作品真的很出色。
雖然風格都比較偏向嚴肅,但無疑,在紛繁燦爛的電影史上,這樣的作品很能給人一種心靈的洗滌。
馮小剛輝煌在,他的喜劇作品商業價值很高。
只要是他所籌拍的作品,很少有虧錢的。
雖然對比于張藝謀的作品來,他的電影不是很能給人一種心靈的震撼。
1999年,是兩大導演電影生涯的一個轉折點。
這一年,張藝謀和合作了長達12年的鞏俐分道揚鑣了,馮小剛也和二哥王朔愈行愈遠了。
興許是合作對象發生了大的改變,兩人的電影風格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張藝謀不再糾結于復古文藝片,換賽道追逐商業片去了。
馮小剛則放棄以往的戲劇商業片,開始挑戰張藝謀所擅長的文藝片了。
五
2002年,張藝謀拍起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商業片《英雄》。
這部作品里,云集了當下演藝圈實力最強、名聲最大的演員大咖。
比如梁朝偉、比如李連杰、比如張曼玉、再比如陳道明、章子怡。
出色的演員陣容以及精彩的劇情成功讓這部商業片大火,在內地攬下2.5億人民幣,全球拿下1.77億美元。
第一部商業片《英雄》大獲成功后,2004年,張藝謀又火急火燎的籌拍了電影《十面埋伏》。
這部融合了中國武俠風格的電影,直接把北電學生章子怡捧成了“國際章”
也把第62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國片獎提名、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提名等9項提名攬入懷中。
在張藝謀和新任謀女郎章子怡配合的天衣無縫時,馮小剛也攜范冰冰、劉德華和張若英合作了大熱影片《手機》、《天下無賊》。
撇去劇情稍顯無語的《手機》,馮小剛執導的作品《天下無賊》是真的很出色。
不僅被眾多商報評價為“2004年最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還拿下了第4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在張藝謀和馮小剛的轉型之路走得順風順水的同時,2006年,波折和欄柵來了。
2006年,張藝謀邀請張藝謀、周杰倫和久未合作的鞏俐出演了一部作品《滿城盡帶黃金甲》。
一部號稱古代宮廷版的《雷雨》。
按理說,導演實力在這,演員實力也不差。
不出意外,這部電影只有大爆的可能性。
但誰能想到,因為劇情拉跨,以及情節銜接不當。很突兀地,作品崩了。
第一次,張藝謀嘗到了被觀眾罵的滋味。
除了被觀眾怒罵“為了賺錢拍爛電影”外,他以往產出的各種經典作品,也似乎因為一部戲的崩壞,被大眾無視了起來。
所幸,張藝謀到底是有實力的。
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崩了后,很快,張藝謀又憑借電影《金陵十三釵》、《山楂樹之戀》、、《歸來》、《陸犯焉識》拉回了口碑。
一般來說,好不容易靠拿手作品拉回風評后。
只要是個想名垂青史的導演,都不會再自掘墳墓去拍自己沒把握的戲吧!
但張藝謀,是個特例。
拍攝完經典作品《陸犯識焉》后,他又去執導他不熟悉的商業片《長城》來了。
對于這部商業片,張藝謀付出的心血可多了去了。
不僅花10億籌拍這部大作,還把國外影星馬特.達蒙拉過來溜了串戲癮。
但就算演員陣容如此強大,張藝謀的這部電影也沒爆到哪里去。
投資十億,只賺十一億。
直接把隔壁的馮小剛笑到掉牙,邊幸災樂禍嘲諷別人電影,邊給自我挽尊道:
“看來我也沒差到哪里去啊!我是用一億掙十億,某些人是用十億掙一億。”
在馮小剛忙著嘲諷張藝謀的商業片時,他的文藝片也不怎么行。
雖然,離開二哥王朔,跟著新朋友華誼兄弟混時,他是度過了一段那么閃光的日子。
但這段閃過日子沒持續多久,很快 ,就被電影《私人定制》和《老炮兒》拉下了神壇。
電影《私人定制》剛被拉下神壇時,氣憤不過的馮小剛還吐槽了一回觀眾。
表示:“影評人根本就不懂電影了,別來逼逼賴賴了,丟人現眼。”
興許是這次的回擊給了馮小剛自信。
之后,只要有影評人懟馮小剛的電影,他總會給以言語回擊。
甚至在一次公開場合中,還當眾表態道:
“現在市場上生產了這么多垃圾電影,是不是因為有很多垃圾觀眾呢?”
不得不說,馮小剛是真的“剛”啊!
任誰都沒想到,他還敢懟起他的衣食父母了。
除了懟衣食父母外,2019年,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上映時。
馮小剛還懟起萬達影業,和公子哥王思聰吵了一架。
看著馮小剛四處拉戰的模樣,誠懇地說,網友有點懵。
一般來說,導演要證明自己的創作實力,不是應該產出自己的優秀作品么?
所以馮小剛,為啥要用言語回擊來證明自己的創作能力啊!
六
diss完嘲諷自己作品的影評人后,馮小剛也怒了。
他誓要產出一部經典文藝片。
于是,2017年,在他和演員苗苗的努力下,作品《芳華》誕生了。
《芳華》上映之初,和大導演陳凱歌的新作《妖貓傳》撞到了一起。
對于這兩部截然不同的影視作品,網友各有各的歡喜。
不過大部分人,還是支持馮小剛的《芳華》。
爆劇《芳華》火了后,馮小剛又聯合演員楊采鈺、黃軒,合作出演了作品《只有蕓知道》。
從影片類型來看,《只有蕓知道》是一部典型的文藝片。
口碑票房都一塌糊涂,最后華誼股票大跌,對賭失敗。
馮小剛賠償華誼1.68億元,
《手機2》因為主演的原因,遲遲不能上映。
本來就虧損的華誼兄弟,在2019年凈虧損直接翻了3倍,
王中軍王中磊只能靠變賣產業還債。
華誼虧損越來越大,也就沒法給馮小剛投資拍電影了,因為之前的賠款問題,兩方也出現了隔閡。
不同于馮小剛的隱退,2019年,張藝謀還在導演路上愈行愈遠。
原來,拍完爛片《長城》后。
張藝謀就給自己留出了一段時間好好反省。
在那段時間里,或許是意識到了自己還是適合嚴肅文學。
于是,串場完商業片后,張藝謀就灰溜溜的跑回來禮物拍文藝片了。
在2017年至2018年,張藝謀接連任用兩屆小花關曉彤、劉浩存出演作品《影》、《一秒鐘》。
其間,電影《一秒鐘》的影視評價非常之高。
憑借《一秒鐘》拉回自己的風評后,2019年至2021年,張藝謀又連續執導了作品《懸崖之上》、《狙擊手》。
在忙著自己大電影的同時,張藝謀還接下了擔任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閉幕式和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北京冬奧會官方電影總監制的重任。
可以說,在馮小剛閑的發慌得同時,張藝謀正忙的不可開交。
當然,這種忙是積極的、正向的。
相信要是可以選擇的話,馮小剛也愿意這么忙吧!
但終究,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這么忙的。
只有得到國家認可、導演協會認可、觀眾認可的大導,才能這么忙。
七
現在來看張藝謀和馮小剛在導演路上的差距,會發現,兩人之間相差的尤為大。
在這之前,兩人間雖會有差距。
但這差距,不是很大。
但在這之后,可相差的不得了了。
在馮小剛閑的到處旅游時,張藝謀在處理國家級的項目。
在馮小剛因生活清閑而被倍感無聊時,張藝謀正被觀眾崇拜的稱呼為“國師。”
在馮小剛只能躺在家中看自己過往作品時,張藝謀正精力充沛的籌拍著他的大作品,以期一鳴驚人。
所以馮小剛,是羨慕張藝謀的吧!
當然,這種羨慕并不可恥。
畢竟從實力上來說,馮小剛是應該羨慕張藝謀。
要知道,馮小剛之所以能在導演屆混的開,是靠貴人的。
而張藝謀,全憑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