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2022年的五一檔可能要完犢子了,因為有定檔的兩部電影撤檔了。分別是馬麗、常遠、魏翔主演的喜劇片《哥,你好》,還有一部電影是麥兆輝導演,黃景瑜、白百何、王麗坤等主演的警匪片《檢察風云》。
這兩部電影撤檔的原因都非常簡單,就是因為“疫情”的影響選擇了延期上映,新檔期待定,兩部電影原本都定檔4月30日。雖然這兩部電影無論是從題材不審陣容來看都是小體量的電影,問題是五一檔還沒有撤檔的電影,體量就更小了。
這讓本來就一條蕭條的中國電影市場就更加的蕭條了,最近因為“疫情”關系電影市場是真的太慘了。這個數據就不上了,實在是慘不忍睹。那么現在電影市場為何這么難呢?
這個主要的原因當然是“疫情”反復導致的電影都很難上映,甚至是選擇延期上映。同時又因為“疫情”關系觀眾不太愿意進電影院消費。這個供需關系當中的供應,需求都在減少。處于中間商售賣的電影市場,當然就涼得不能再涼了。
答案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但是國產影視產業的問題不僅僅是這個問題。前幾年的中國影視產業在“流量經濟”下顯得不斷增長,欣欣向榮。但是只要稍稍了解的觀眾都知道那個就是泡沫。
中國影視圈尤其是電影圈沒有產出什么高質量的作品,能打動人心的作品寥寥無幾,這個增長靠壟斷,憑營銷,憑整體經濟發展觀眾文化消費增長,最終欺騙觀眾走進電影院上映才是符合其高速增長的理想結果。
正因為“疫情”的到來,它先在2021年把這個“流量經濟”的娛樂泡沫給戳破了,然后2022年又把國產影視產業的泡沫給戳破了。這就導致國產電影現在肯定很困難,但是從整個行業發展來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高速增長10年,票房從12億到60億?國產電影怎么就突然“不行”了
這個中國電影從2001年簽署WTO過后,2001年到2012年這個電影市場肯定是增長的,票房增長和2000年前肯定有很大的區別,但是中國電影市場真正騰飛。
這個還是2012年徐崢導演的《泰囧》過后,票房突破了10億。雖然之前2009年卡梅隆的《阿凡達》就突破了10億,但這是首部國產電影達到這個成就,然后國產電影票房就節節攀升。
《美人魚》突破了30億,《戰狼2》突破57億,然后中間《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30億+,《流浪地球》45億+,《哪吒之魔童降世》億+。
然后“疫情”到來電影市場受到沖擊,但是2020年夏天《八佰》回血30億+,2021年春節檔《你好李煥英》50億+,《唐探3》40億+,這個因為“疫情”的積壓,市場的反彈不可謂不兇猛(春節檔票價高也有部分愿因)。
然后是2021年最大贏家《長津湖》,第一部近60億第二部40億+,兩部結合在一起差不多一百億。這個原因也和2020年的電影一樣,都有種重壓之下反彈的味道。
所以,這個2022年暑期檔和2023年春節檔只要沒有疫情,何況春節檔還有已經定檔的《流浪地球2》這樣的重磅國產大片,國產電影市場能否反彈也不一定,不過關鍵問題在于。
一是電影市場它現在很難受啊,這個都降落到谷底了。
二是我們也能清楚地感受到,哪怕2022年春節檔電影票房都頹勢明顯(也有高票價的原因),這主要涉及到上面說的問題了,中國電影市場前20年高速的增長,卻因為“流量經濟”造成了很高的泡沫。
這個“疫情”導致泡沫被戳爆了,前面兩年還能報復性的反彈。2022年中國電影市場只怕很難反彈,最關鍵的還在于“恢復”二字,當大家說到中國電影市場能否恢復的時候,只能說完全沒搞懂中國電影的情況。
最近10來年中國電影沒有什么輝煌的過去,也沒有什么值得恢復的。因為之前更多的是商業泡沫(《戰狼2》后幾年還好一點,更早之前就完全是泡沫了)。比如提到現在的電影市場,大家有想去看電影的欲望嗎?
所以,觀眾不但沒有欲望,反而是心想最好別恢復成小鮮肉爛大街,數據刷到電影票房幾十億,結果質量實在拿不出手的時代。這個最后就又扯到那個問題,為什么國產電影拍不出好片。
第一個肯定就是審核方面的問題,這個相信不用多講。《假面超人》都因為打架太多被刪了,還有什么能拍的。也就官方背景的主旋律電影手腳可以放開點,還是在題材局限的情況下放開。
但是這個限制導致的題材匱乏,各種深度,廣度和尺度的表達問題的缺乏。這些都是沒有辦法避免的,也是影響影視劇,包括整個中國文化產業都是這樣,甚至包括這篇文章也不好再寫下去,道理大家都懂的。
國產電影撤檔,好萊塢大片頻頻“撲街”?中國電影市場還有救嗎?
這個第二個問題和第一個問題相關,就是這個限制導致的對于外國電影,還有很多優秀片子進不來。雖然網友可以通過網絡看到,但不關注電影的普通觀眾就很少看到了,像imdb高分的電影能在國內光明正大地看到嗎?
答案是很多年輕觀眾通過網絡看到過,但是不關心電影的普通觀眾呢?
另外比如在全世界各個電影大國都很重要的題材恐怖片、驚悚片,什么《電鋸驚魂》、《人皮客棧》等等,當然這類片子尺度過于大我們不講了,那些涉及唯心主義的恐怖片也沒有辦法看到。
這個尺度玩不了,這個廣度無法展開,這個深度又無法探討。
這個限制涉及到的題材還很多,占全世界電影大國占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題材吧。恐怖片,驚悚片,黑幫片,宗教片,社會現實,黑暗類型等等。反正延伸下去不能拍,或者不能展開的題材太多了。
所以絕大多數觀眾看的中國電影題材非常的匱乏的,來來去去的都是主旋律,青春片,愛情片,都市片,喜劇片,古裝片等少數幾種。這個藝術還是需要培養和經驗的,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
中國觀眾對于電影題材的認知匱乏,對于不同題材電影的需求就會降低,甚至沒有什么認知。這個需求端和上面審核卡著,也就會導致供應方不會生產這些商品,因為生產這些商品不值得啊。
一是有風險,上面卡著生產出來賣不出去怎么辦,甚至上面都不準賣你怎么辦?
二是之前市場沒有成功經驗,那么作為一個生產商,怎么就知道消費者對于這種產品有需求呢?一個成熟的商業市場開拓者始終是極少數,大多數還是市場有成功經驗的跟風,賺錢為主罷了。
中國電影就出現了現在這個根本問題,上面限制本來導致題材的匱乏,尺度,深度和廣度的作品出不來。生產商因為審核和需求只會選擇市場大賣且沒有風險的題材,關鍵是還和前幾年高速增長誕生的“流量經濟”這個泡沫結合。
這讓中國電影非常沒有追求,影視工業化上沒有追求,藝術和題材的突破上沒有追求。
于是乎,我們就看到這些年國產電影本來題材就很匱乏了,劇情和視覺效果我們做得都很差,完全拍不出什么好的電影。前幾年因為經濟增長,電影和金融掛鉤用流量推泡沫,看上去數據確實很好看。
最后回到“疫情”來了泡沫戳爆了,中國電影徹底暴露出這個問題了。
清明檔不行,五一檔也幾乎完了?中國電影市場還有“救”嗎?
當前中國電影市場確實問題重重,首先國內的審核機制肯定那種。并且這種嚴格不是來自于“想要嚴格”,實際上是管理水平太低,為了保證系統正常的基礎運行,而不得不提高門檻。
這種嚴格和門檻確實限制了很多好的文娛作品的誕生,像中國游戲一樣游戲公司再怎么逐利,家長再怎么舉報,好歹還是有作品產出的,有作品也就有優秀作品。結果去年到現在“版號”都不怎么簽發了,那中國游戲還能怎么玩?
另外一個是制作方做電影的態度,如果老想著盈利也就那樣了,做電影會面臨虧本很正常,國外電影技術不斷在突破,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再到彩色有聲電影,還有實體道具的運用轉變為數字道具的運用,從無特效到有特效,從普通觀影視覺到3d,他們一直在選擇創新,而我們一直仿效和原地踏步。
雖然上面限制和觀眾的輿論苛刻的原因,但國產影視資本在限制條件內把能做好的沒做好,只想用“流量”和喂無腦內容輕松搞錢也是事實存在的東西。
我相信大多數觀眾對于現在中國影視圈都沒啥好感,消耗著大量的資源,產出極低,或者說都忙著洗東西。而那些好的影片大部分屬于夾縫求生。早點邁開步子前進講好中國故事,不是以資本運作為目的的平臺們辦得到的。
也不是那些標榜著電影人,只是拿錢說話的人做得到的。
這種大事件非常影響觀眾的信心,中國電影現在是只有真正拍好了電影,在工業和藝術上面有較高的追求,觀眾才會重拾進電影院的信心。好比我們一年要是能拍5部左右不同題材的《流浪地球》,國產電影早就起飛了。
這個“疫情”對于電影行業的影響還是最根本問題,你說把國產電影的泡沫戳破了,那外國電影要好得多吧,刨除一些進不來的題材,這個好萊塢電影不也不行了,今年奧斯卡靠著史密斯的打人事件才有些關注度,不一樣的指著卡梅隆的《阿凡達2》?
那么好萊塢大片的創新在哪里?結果只是看到劇情越來越敷衍,不停地開啟的知名ip的續集,外傳,前傳,重啟這種系列片,再爛只要有錢賺一樣在拍。好比3月4月不是沒有引進好萊塢大片。
結果還是沒能到中國電影市場,很多網友不是口口聲聲好萊塢大片進來如何如何,這個引進來票房也沒有多高啊。全世界電影行業都因為疫情面臨寒冬了,全世界電影都面臨工業和藝術追求這個嚴重的創作瓶頸。
這個問題絕不比中國電影輕了,當然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