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能夠讓一千個觀看的人有一千個想法的,放到近年來的電影來說,估計也就只有《驢得水》可以做到。
這樣的一部電影,也許靠著全影片最后的一句話,才得以正常上映,畢竟里面的嘲諷實在太多,此外看完細細品,發現這不過是一個時代下悲劇的縮影。
一群懷揣教育夢想上大學的老師,從城市到偏遠鄉村來開了一個小學,試圖把希望帶到這片貧瘠的土地,雖然相比于城市的生活,這里頗為艱苦,但是他們卻能夠苦中作樂。
直到那一天通知特派員即將到來,打亂了他們的節奏,為了彌補之前撒下的謊言,他們抓來了銅匠冒充驢得水“老師”,而銅匠也確實是一個語言天才,就在大家以為可以完美解決這場突發事故的時候,其實一場更大的麻煩才即將到來。
Part 1 張一曼——以生命為代價所追求的自由。
《驢得水》中呼聲最高,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是張一曼這個角色,雖然來到偏僻的山莊,但是她依舊保持自己的個性,全劇中她的旗袍不帶重樣,并且還是“高叉”旗袍。
在偏僻無水的小鄉村里面,她卻沒有似銅匠老婆一般的灰頭土臉,她保持自己的端莊白凈,哪怕是在這樣的貧瘠土地上,同時也會自娛自樂。
也許同期的婦女早已被繁重的農活壓得喘不過來氣,你卻可以瞥見她對于生活依舊還是有要求,甚至是精致,她的一頭燙卷的頭發精致而不雜亂,空余時間她去采花天真如同少女。
但是卻在“身體掌控權”方面十分先進,她無所謂別人說她放蕩或者其他難聽的語言,她追求的是自己一時的快樂和自由,因為不想被管束,所以才來到了這個地方。
所以前段時間她是不是就“上車”,高速開車的語速讓觀眾差點沒剎住,她和銅匠的一夜情,卻因為獨領風騷讓銅匠轉身護著她,與裴魁山也只是追求一時的歡愉,所以在他真情表白的時候要疏遠她。
但你說她“來者不拒”,她卻在持槍的軍官要霸王硬上弓的時候極力反抗,因為她要的是自己歡愉,而不是“被歡愉”,這也就導致了她最終為了追求自己的自由而付出了生命代價。
Part 2 裴魁山和周鐵男——當欲望被打破,終成枷鎖
裴魁山這個人物很神奇,你說他好,他是真的好,他喜歡張一曼,即便很多人說張一曼放蕩,而且他也有過和張一曼的露水情緣,他卻想著辦法要讓張一曼好。
可是卻在張一曼為了留住銅匠的時候,和銅匠歡愉之時,他的欲望被打破,聯想起來那天差點“成事兒”卻破壞了好事,而自己喜歡的張一曼在自己表白的時候選擇了遠離自己,這銅匠卻能夠輕易地得到張一曼的身體。
得不到就毀掉,裴魁山成為了捅入張一曼心頭最深的那把刀子,銅匠也是,張一曼的“狠話”是為了讓他回歸家庭,而他卻被深深傷害,他知道得不到張一曼了,于是成為了捅向張一曼的第二把刀子。
看似最能“出頭”的鐵男,在軍官的槍下,從一開始的無懼生死變成了槍后的懦夫,甚至張一曼差點在自己的眼前被侵犯,他也是當作什么都看不見,一槍以后,他從勇者直接變成懦夫。
當第二聲槍響起,裴魁山和周鐵男怕是被扣上了那層枷鎖,這輩子都無法逃脫掉。
Part 3 孫校長和銅匠——全劇最悲劇的色彩人物
看似孫校長是樂天派,實際上他亦是全劇最悲劇的人物之一,他就好似初期的創業者一樣,有夢想,也對未來充滿信心,但是每次似乎都離他的夢想就差了那么一步。
他實現夢想的辦法,就是不拘小節,拋棄自己的尊嚴,甚至最后犧牲了身邊人的幸福,包括張一曼,包括自己的女兒佳佳,而這卻依舊沒有辦法挽回他的失敗。
當把周圍一圈人都犧牲完畢甚至推下火爐,依舊沒有成功,但是還是堅持自己的道路,說不定直到那一天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再往下犧牲的時候,才會罷手。
而銅匠則是強行的趕鴨子上架,看似他是語言天才,實則卻已經無法再做階級翻身,被孫校長一行人短暫地利用過后,享受了片刻歡愉,卻又被一句“牲口”傷成了“真牲口”,所以才會用各種方式去報復張一曼。
對銅匠,有一個形容十分真切,因緣際會成了文化人,卻仍然沒有擺脫牲口的本性:傷我了我就要讓你死,誰有好處就跟著誰,不僅敢說還敢做,是個莽漢版的裴魁山。
時代背景下,他已經無法脫離這層身份。
但看《驢得水》看懂會讓人非常壓抑,而全文能夠讓人感覺到那一點光明的,只有結尾字幕的那一句——孫佳后來去延安投奔她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