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文明是千百年發展的結果,但每個人的內心,都仍有那么一點尚未被馴服的部分,有些人或許比同伴更多一些。英國電影《野獸》,由杰茜·巴克利與約翰尼·弗林主演,故事發生在英吉利海峽群島的澤西島上,靈感來源取自被稱為“澤西野獸”的愛德華·佩斯內爾發展出一個頗為特別的劇本,而且導演精心安排訊息揭露的時間,整部片充滿懸疑氣息。27歲的摩爾住在英國澤西島,平日擔任觀光巴士導覽員。她家境不錯,但母親對她控制欲很強,父親則罹患阿茲海默癥。有天摩爾遇見地方上名聲不太好的男人帕斯卡,兩人互有好感,這令摩爾的家人很不開心。鎮上發生幾樁兇殺案,有些人認為跟帕斯卡有關,但沒有證據。
摩爾在家里被當成小孩對待,連在自己的慶生派對上都不是主角,母親總是羞辱摩爾,讓摩爾感覺渺小。她與帕斯卡初遇之時,帕斯卡是個紳士,替摩爾趕走有意侵犯她的追求者。帕斯卡既迷人、卻又有點令人害怕,到底這種又酷又危險的誘惑力,是因為他很有魅力,還是因為壞?認為帕斯卡是殺人犯的警察,同時也暗戀著摩爾,所以這類指控或許是偏見使然?摩爾與觀眾都在猜測,難以拿定主意。
摩爾的家人并不喜歡帕斯卡的社會階級與氣質,這令在家中感到格格不入的摩爾,更感覺與帕斯卡同病相憐,認為兩人都不被其他人認可與了解,更應該互相支持。可是某些帕斯卡的行為,又讓摩爾起疑,或許帕斯卡比她想得更黑暗。
但可以確定的是,帕斯卡對摩爾有正面影響。摩爾是家里的黑羊,過去也有黑暗的秘密,那段經驗持續困擾著摩爾,也是家人對她特別保護的原因之一。從電影開頭的內心獨白就知道,摩爾懂得如何欣賞黑暗、野性的東西,例如她小時候就喜歡殺人鯨,因為牠們看起來總是在笑。片中常出現的、到處沾染的泥土,象征了摩爾的野性渴望、她想要的歡愉與痛苦。所以她能接受其他人排斥的帕斯卡,也就不難想像了。摩爾的野性一直被壓抑,也在找尋出口,帕斯卡成了她可以做自己的避風港。跟摩爾的其他正常家人相比,帶有野性的帕斯卡是摩爾的出路,帕斯卡不畏他人眼光、自在做自己的樣子,是摩爾的好榜樣,他對摩爾的愛護也讓她更有自信,去反抗母親的過當管束。
而片名的野獸指的到底是誰,是沒有肯定答案的。不只是摩爾與帕斯卡都可能是那個野獸,連周邊看起來道貌岸然的人也沒好到哪去,例如仿佛覺得女兒永遠欠她的母親,或是被摩爾一次次拒絕后開始自認可以懲罰她的警察。帕斯卡在多數人眼光中最像野獸,但他卻是摩爾生命中唯一能給她溫柔的人。
當帕斯卡嫌疑越來越重,摩爾仍繼續為帕斯卡辯護,但她選擇站在帕斯卡這邊的心境改變很微妙,一開始是不認為那么好心的帕斯卡會是兇手,并且隱隱感覺到帕斯卡這類人常常因為階級因素被指控犯罪,才看第一眼就已因為偏見而列入嫌犯;此外帕斯卡有前科,而摩爾過去也有使用暴力的紀錄,可能令摩爾更同情帕斯卡,認為大家都應該有第二次機會。可是帕斯卡越來越可疑的時候,摩爾并未馬上劃清界線的理由,還包括更復雜的感受:如果帕斯卡真是犯罪者,摩爾其實可以理解他,理解那種野性的沖動,以及不將自己視為人類文明社會一份子的態度。摩爾一邊為帕斯卡可能犯下的罪行感到憤怒,一邊卻又懷疑自己與帕斯卡是同一種人。這些難以被社會馴服的同類,更容易產生強烈的連結,因為他們都被排擠在外。但《野獸》最特別的一點,是將摩爾的個人故事,看得比整個懸疑版童話故事的背景設定還重要,讓摩爾的角色有很多發揮空間,因此在《野獸》的最后,她知道該怎么駕馭自己的欲望及勇氣,真正成為獨立的自己,這個覺醒過程的結局表現方式頗為大膽。這不是什么克服萬難的愛情童話故事,這是一位女性從怯懦的內心里找到自己的故事。
《野獸》是皮爾斯執導的第一部電影,他在澤西島長大,本片鏡頭下的澤西島,自然景觀看似壯觀,但它的荒涼以及與世隔絕又營造出一種幽閉感,帶來神秘與可怕的感覺。他找來的兩位主角,當時都未如現在知名,但都有很具突破性的表演。
約翰尼·弗林的表現超好,有一種難以參透的神秘感,在迷人與危險之間游移,同時具有粗曠野性又憂郁的氣質,讓人相信即使這人卷入謀殺案,女孩仍會為他著迷;但更搶眼的是杰西·巴克利她的演出細膩又有深度,外表有些害羞笨拙,但內在潛藏的野性力量不時顯露,讓人不確定壓抑了一輩子的她會否成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