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佛羅里達海邊別墅,美國富商彼得挽著一位長相酷似梅艷芳的中國女人,驕傲地向來賓介紹:我娶了中國電影女明星。
這個女人身材高挑、長相明艷、皮膚略黑……當然,她不是梅艷芳。
聽丈夫如此說,女人馬上用英語解釋自己談不上是明星,只是演員。
彼得未搭理她的“謙遜”,繼續夸夸其談:我的岳丈是“赤腳醫生”。女人嚴肅地糾正道:
“我的父親是軍醫!”
結婚晚宴上,新郎新娘并不默契的配合,似乎昭示著婚姻的結局——1年后,二人離婚。
表面原因是彼得的出軌,實際上卻源于文化不同:彼得認為無需對妻子父母負任何責任;妻子的配角地位與微薄收入對他毫無用處;還有,他受不了這女人處處“較真”,與自己對抗!
彼得提出離婚,女人想也沒想就答應了:“無所謂!”
這是她婚姻的第二次“失敗”,她叫李勤勤。
01打過排球、當過掛號員、演過中美第一部合拍片
32年后,這位當年明艷、清甜的女人,在《親愛的小孩》里飾演了方一諾的“前婆婆”高彩屏。
“我不能就這么卷著鋪蓋卷兒、灰頭土臉地走了,我不走!”
這個角色有點像年輕時候的她:
大大咧咧、沒心沒肺,但實際是個三觀挺正的性情中人;
小事迷糊、大事明辨是非;
黑膚、大波浪,裝扮有點“老年叛逆”,但看著還是挺美;
一個單身女人,一邊抽煙玩樂一邊帶大了兩個兒子,一看就有點故事、有點閱歷……
不錯,年輕的李勤勤還真的閱歷不淺。
她是家境優越的“北京大妞”,父母都是老革命,對她管教頗嚴。
少年時代,李勤勤曾被選到北京工人體育館少年體校打排球,與郎平一個班。后來郎平進入國家隊,她被淘汰。
常年的訓練耽誤了學習,李勤勤高考失誤,于是父親發動關系給她安排了個工作——到醫院掛號。
李勤勤成了醫院最漂亮的掛號員。據說一些小伙子為了多瞅她一眼反復排隊……醫院里閑言四起。
李勤勤的性格天生有點桀驁,本就不服父親的安排,正好以此為由辭了工作。
辭掉工作干什么呢?李勤勤沒想好。
但她聽說宣武飯店正面試電影,她碰運氣地去了片場,沒想到,真的考上了。
這一考,她就成為中美第一部合作電影《北京故事》的女主!
這是多么幸運!李勤勤覺得自己插上了夢想的翅膀。
拍完電影,她開始瘋狂地“飛”起來:跑到北外進修英語、到北影進修班學習表演、四處找圈里前輩拜師學藝,不惜給父母介紹的相親對象“放鴿子”。
如果說,首次演電影李勤勤靠的是運氣,那么4年后,她考入李少紅的劇組,完全靠迅速學習的能力。
在這個劇組里,他與影壇炙手可熱的新星賈宏聲搭檔《銀蛇謀殺案》,她飾演因妹妹被綁架、死亡而瘋掉的喬美侖……這是個配角,但李勤勤演得還算出彩。
次年,她或因長相酷似梅艷芳被注意到,出演了傳記電影《川島芳子》(飾婉容),再次贏得圈內喝彩——一個影壇“新秀”誕生了。
02“出國潮”中逐夢日本,陷落愛情拒當家庭主婦
1987年,“出國潮”來了。圈里很多著名女影星龔雪、張瑜、洪學敏、陳沖赴美留學、鍍金。
李勤勤的心又不安份起來,她想先去日本再去美國。
這仍是一場瘋狂的逐夢之旅。
首先,當年的出國潮只有20%的女星實現了“變身國際影星”的初衷,80%的人不但未鍍上金,還失去了在國內發展的大好時機。
其次,當時出國的女星多數是“影后”級別的女星,比如張瑜。
還有一點不能否認的客觀事實,這些“出國影后”們多數是絕色美人,而李勤勤和她們相比,只能說是“有幾分姿色”。
李勤勤此前在國內過著優游卒歲的生活,被一群高干子弟、父母的寵溺包圍著。
到了日本就不一樣了,只能干服務員、前臺,一邊打工一邊學習,工資勉強支付日常開銷,一旦失業就要餓兩天……但既然違拗父母意愿來到這,就決不能要家里的錢。
就在她苦苦支撐之際,邂逅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日本《朝日新聞》記者、第三世界評論家山根。
山根曾受過中國人的恩惠,親切和思鄉讓二人的心迅速靠近,40歲的山根抓緊時機展開追求攻勢,讓李勤勤決定嫁給他。
當過軍醫的父親當然反對,他揚言要打斷李勤勤的腿。可李勤勤終究頂著壓力成為人婦,并且生了孩子。
可轟轟烈烈地開始,并未帶來圓滿結局。
生娃后的李勤勤就意識到,山根需要的,是一個家庭主婦,他不希望李勤勤出去工。
二人兩地分居、聚少離多,即使是中國傳統節日 ,山根也多次缺席……
李勤勤又起了叛逆之心,剛好此時接到趙寶剛邀請,與宋佳、許晴合作出演《皇城根兒》。
而恰好這個角色就是一個被養在家里的“全職太太”,太符合她的生活體驗了,她欣然應允。
《皇城根兒》不出意料地大火了,李勤勤也跟著小火了一把。
卻沒料到惹來山根的不滿,拍完戲,李勤勤飛去日本找山根慶祝,但山根卻故意飛去了香港。
感覺愛已不在,又不甘心當家庭主婦,李勤勤提出離婚。
03“傍”上美國富商,但商人重利的文化差異讓她放棄
答應彼得的求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彼得支持李勤勤的事業——
她不僅可以隨時飛回國拍戲,而且還能從彼得那里得到經濟支持——新婚不久,彼得就給李勤勤買了輛跑車,讓她開車到劇組。
不過時間一長,李勤勤發現彼得和山根是兩個極端:
這個美國男人無需她相夫教子,卻也不是真心熱愛藝術,只是希望從她那里拿到中國娛樂圈的人脈資源,好做生意。
彼得見李勤勤出道就代替了陳沖,想當然地認為,假以時日,她一定會大紅大紫。
可《皇城根兒》后李勤勤竟沒心沒肺地演起了配角!
為什么?只因李勤勤對演戲是真的熱愛,也是實事求是。
拍《北京故事》時,她曾初生牛犢不怕虎,后來到專業院校進修后才認識到差距。此時演戲,她就是為了學習!只要能讓她演戲,她就打心眼兒里感激。
這樣的初心和發展戰略,讓李勤勤的演技日益扎實,可角色卻固定在配角上……這就讓彼得十分不滿。
彼得讓李勤勤邀請中國導演到家中做客,但中國人講究“先識人再談利”“水到渠成”,不習慣第一次見面就談利益……也被彼得理解為“妻子的力度不夠”。
尤其是當客人半開玩笑地指著沙拉和意大利面說:“晚餐光吃這些,也吃不飽啊!”
李勤勤哈哈笑著心無城府地直譯給丈夫,彼得幾乎是勃然變色。
甚至到最后,彼得已掩飾不住對李勤勤“無用”的的鄙夷,她說:
“你拍一部電影能賺多少錢?還沒有我一個星期多吧?”
曾經的山根要的是家庭主婦,彼得要的卻是一個“交際花”……李勤勤在他們眼里始終“尊卑有別”。
彼得開始帶著其他明星參加晚宴、和情人約會,且見到李勤勤面無愧色,好像在說:
“看吧!你做不到的,我用錢可以買到。”
李勤勤沒哭沒鬧,既然三觀不合,那就離婚吧!
人們喜歡《親愛的小孩》里的“高彩屏”,是因為這個婆婆演的真——她雖是“底層母親”,沒文化、活得不精致、不靠譜(一諾母親因此瞧不上高彩屏),但善良、達觀、懂得尊重別人、從不抱怨。
李勤勤也是這樣,兩次婚姻失敗沒令她心生怨懟,每次談及過往,她總是記得對方的好、反思己過。
她牢牢記得那次關于“吃不飽”的翻譯讓彼得不適,她也記得山根對中國人的尊重。
時光無法倒流,愛侶無法重修,她卻可以在經歷中更清晰地認知自己——她就是一個不那么高雅、無法改掉自己直來直去毛病的人,但她就要活得“真”!
獲得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的最佳女配角獎時,她說“當時高興的恨不得把鞋脫了,扔到天上!”
拍完《笑傲江湖》的“定逸師太”,接受采訪她沒有像別人那樣“神吹”,而是真實說出家人的看法:
“我兒子不看,說不好看。我媽認為還行。”
對了,還要提一句,李勤勤后來去法國進修時,又邂逅了一次戀愛。
可當李勤勤出演完“定逸”后,對方拒絕和“尼姑”一起逛街,李勤勤因此選擇分手。
04我活得“瘋”不要緊,關鍵是我活得真
從三段感情走出來的李勤勤,不再迷戀愛情開始認真拍戲。
她想起十八九歲時離開醫院前的一段經歷——
一天,李勤勤跟一個掛號的大爺發生爭執,看著李勤勤撂臉子,大爺語重心長地說:
“姑娘,你多大了?看你挺年輕,你要是不愿意干這事,沒必要在這浪費時間。但你如果愛干,就要干一行愛一行。”
大爺的話讓李勤勤醍醐灌頂!她對自己說:
“是的,我不能在這浪費生命了,我要做我自己喜歡的事!”
眼下也是一樣,她領悟到愛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生命的激情也不能寄托在男人身上。只有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于是,她繼續演“對劇不重要,但對她很重要”的配角;
她繼續大大咧咧、直來直往:在電梯里遇到抽煙的人,她會認真出言制止;干女兒的婚禮上,她打包食物帶走;
她養了一堆流浪貓狗,都不好看,但她不嫌棄它們,吃同食、宿同住,給這些生靈最大的呵護和尊重。
拍戲時,盒飯涼了,別的演員扔了,她用熱水泡一下接著吃“這就扔了?這不一樣吃嘛”。
隨著年齡增長,她的配角角色,從“俗女人”變成了“俗老太太”,但她不嫌棄,反而經常在劇中力捧年輕的“新星”。
她完全沒有偶像包袱,也不在乎別人怎么看她,過得極其鮮活、真實!
演藝圈里曾流行八個字的“勤勤語錄”:鄰居甲乙、盒飯就行。
這是李勤勤向導演推薦自己的經典語錄:不論角色大小我都演,不管報酬多少我都演!角色合適就行。
一些演員在行業里堅持不下去,或因沒戲拍否定自己時,都會想到李勤勤——想到這個“出道即巔峰”的演員,是如何以“萬年綠葉”“婆婆專業戶”的身份堅持“飄”在劇組的……
因為李勤勤敬業,圈里有幾個導演只要寫劇本都會給李勤勤留個角色,因為她所求不多,卻演得實在出彩!
從世俗的角度講,李勤勤可能算是個失敗的女人。
于是有些文章只寫李勤勤如何“三嫁外國人”,如何到了老年沒有歸宿,吃糠咽菜……
可如果跳出世俗,李勤勤是按自己的意愿活了大半生:她擁有豐富的人生體驗,也擁有大多數女人沒有的灑脫笑容。
她的兒子孝順帥氣、年近60有接不完的片約、愿意和她玩的朋友一大把……
這個表面上有點粗俗有點瘋的女人,雖然沒贏在“成功”,卻可能贏在“活得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