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中總有些奇奇怪怪的巧合,比如某藝人所到之地必下雨、必出現罪犯等,讓人嘖嘖稱奇。雖然近期汪峰出現了小小翻車,但絕對不會影響網友對他“汪峰定律”的印象!
簡單科普一下何謂“翻車”吧。就是汪峰在18日發歌,但并沒有出現什么驚天動地的新聞,只有觀眾早失去興趣的關于黃子韜和徐藝洋的戀情瓜。于是就有網友調侃:“汪峰定律塌房”,也有人依然堅信“汪峰定律”,覺得這幾天肯定會有大瓜!
曾有網友統計,2013年就開始發酵的“汪峰定律”準確率高達28次,牽涉者還都是大咖級藝人包括鹿晗、吳亦凡、趙麗穎、鄭爽、楊冪等。
還有張學友的“罪犯論”、蕭敬騰的“下雨論”等也幾乎百發百中,難怪網友會稱呼他們為“娛樂圈預言家”,就差把他們當神來拜了。
當然除了瓜,也有比較正面的玄學論。比如“時代少年團”成員賀峻霖在近期出爐的藝考成績中,報考2學校、2專業都獲得第7名,當初他也以第7名加入團,似乎和“7”這個數字有非常深刻的羈絆。
如果你屬于不迷信派,那也有被粉絲罵翻的各大公司老板、出鏡率比自家愛豆高而引起粉絲討伐的節目制作人等,粉圈近期還流行起制作“內娛老板九大美德”的梗圖,主角正是龍丹妮、黃銳、李飛、杜華等,目前已有多達萬次轉發以及2000多則留言,或許可以在無傷大雅的情況下博你一笑。
看到如此熱鬧的內娛,我會聯想到本地娛樂圈會不會什么好玩的玄學事件,或是足以讓大家為TA起一個“XX定律”名號的人物?以我從小斷斷續續關注本地娛樂圈消息,加上雖不長但也絕對不算短的幾年娛記經驗,東南亞的娛樂圈似乎還停留在人云亦云、“爛瓜當新吃”的地步?
(求生欲上線:可能我孤陋寡聞,有說錯的地方一定請指教!)
當然每個國家的追星圈都會有各自好玩的事情,像是中國、韓國飯圈肯定少不了罵公司罵老板,但這種情況就很少在臺灣娛樂圈發生。我個人認為,馬來西亞娛樂圈的特色就是雖然每次報道網紅相關,底下肯定會有酸言酸語,但這也證明網紅在本地娛樂圈確實很受關注,甚至可以說名氣比藝人高。
你說,網紅和藝人有壁壘?這說法在馬來西亞就不適用,因為你會看到網紅也有發歌曲、拍劇、代言產品的機會,也有許多從“網紅→藝人”或“藝人→網紅”的例子。
那條線早已模糊,或許對他們來說也只是一個不重要的頭銜罷了。
作者文章僅代表其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