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反感國產愛情電影里“大開大合”的腦回路——車禍失憶戴綠帽,意外患癌治不好。就像一群從十幾歲到二十幾歲一直刷五三搞績點的nerds,在漆黑的電影院里聚眾意淫大專高職少男少女的青春愛情。
但《愛情神話》不是,它平常而不平淡。像在一個陽光溫暖而不燥熱的下午,走過武康路上的琳瑯小店,一邊打量不同而有調調的小玩意兒,一邊琢磨自己生活里的那些不痛不癢的小事;它感人,但不像某些電影和小品,恨不得巴巴地舉著盆,去你眼皮底下收集眼淚。它不拿針戳你,它不讓你疼;它悄悄地去撓你,你也沒設防,就被撓到了最柔軟的癢處。
看過的這么多電影中,唯獨這部劇,只帶了女孩子去看,真的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愛情神話#
喜歡劇中透徹的百分之八十的理性現實和理性中帶著百分之二十的感性浪漫,生活亦如此,才能在平凡中不乏多姿多彩。善良的女孩看到了老白的不易和堅持自我的決意;獨立的女孩看到了當代女性勇敢追愛維護自尊的決心。#電影《愛情神話》的愛情觀#
更加欣慰的是,同場次有許多白發老太太操著上海口音觀影。曾幾何時,只在周莊同里看到日韓老太太干凈輕巧地旅游,而如今,咱們的父母輩辛苦了一輩子,也能在晚年享享清福,何樂而不為啊!
看似傳統的蓓蓓實則并不甘心當一個賢妻良母,看似浪漫至極的格洛瑞亞,也活得通透明白;看似強勢的李小姐,實則最缺乏安全感。她們都沒有把希望寄托在老白身上,即使他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男人。人或許本能地渴望愛情,但愛情不該以犧牲自我為代價。對愛情有容錯力,不讓它支配自己的生活,不產生失控感。這樣成熟的愛情觀,在國產片當中難能可貴。
用上海話演出,活脫脫展示了一群上海小市民的眾生相,有靠教畫維生的、有嫁鬼佬生了個混血女兒又被拋棄的單身女人、有愛吹牛的老一代留學生,也有什么高級鞋都見過并且能識別出來的資深修鞋匠……
愛在什么之間最穩妥?
隱與現,
看破不說破是紳士,
了然于心但溫柔以待;
這樣的男人是每個女人的夢中情人,四十歲,不再關注顏值,而是情趣,生趣和興趣;
你再好,不是我的也不行,但還有一種,你很好,我也不差;
在一起時會激情四射,不再一起也歲月靜好,各自安命。#愛情#
影片在細節和色調上的處理都異常性感,適合老上海,老格勒的調性,居然在咖啡店里的客人都那么“王家衛”,混雜著精英與雅痞的兼容,愛及老白的家,小院不大,內容繁多,上演著一場場智慧與硝煙并存的好戲,最后三個女人救贖于自我消解,女人的友誼真的可以經由一個男人來構建。
好片,慢品,一杯紅酒,一首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