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希希
關于央視主持人這一群體,市場觀眾給予她們的評價多為“業務能力出色”“優秀”等正面形容,對比同處在媒體圈的地方臺主持人,央視主持人所呈現出來的工作素養確實更加專業。
這不是觀眾針對某位央視主持人的評價,而是針對所有當下以及曾經就職于央視的主持人的評價,當然這種評價的形成也不是來源于一位主持人的表現。
基于此,觀眾同樣能夠產生另外一種假想:在所有央視主持人中,是否存在一些能力不過關的主持人,而這部分主持人,因為身處央視工作,所以也得到了那些看起來與她們并不相配的稱贊。
地方臺存在能力出色的優秀主持人,央視自然也會存在一些不被觀眾認可的主持人,這是行業發展無法避免的事情,所謂優勝劣汰也會在這種競爭環境中得到體現。
該觀點的出現不是某位觀眾的主觀判斷,而是根據市場口碑對主持人表現所進行的一種反饋。
就央視主持人而言,主持機會恰恰能夠反映市場觀眾對她們的一種判斷。
為何鄒韻、王嘉寧等年輕主持人剛完成入職就能夠得到出眾的主持機會?而不少央視主持人逐漸淪為中生代主持依然沒能在央視舞臺嶄露頭角:一方面是能力原因,另外一方面就是市場觀眾的口碑影響。
從觀眾角度出發,央視新聞主播周麗顯然稱不上能力出色的優秀主持人。
關于周麗的工作履歷,官方并未給予準確的時間線以及主持節目,這是所有人氣沒有那么高的公眾人物都會面臨的情況。
盡管是公眾人物,但由于缺少熱度,所以在基礎資料以及市場關注度方面始終欠缺一些人氣。
周麗于90年代入職央視,擔任《晚間新聞》《整點新聞》等節目的主播,講道理這么長時間的工作經歷,周麗本該享受來自觀眾的肯定以及后輩的稱贊,為何市場口碑卻屢屢下滑呢?
市場媒體曾這樣形容周麗:作為一名在《新聞直播間》工作時間最長的主播,像一幅不會褪色的畫像,無論是重大的最新消息的發布,還是突發事件的處理,她都從容不迫。
這是市場針對周麗正面的評價,而反觀觀眾對周麗的不滿,形容則圍繞“嘴瓢概率高”“播報語速不過關”等問題。
為何針對同一位主持人,市場卻給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呢?
一方面是觀眾審美不同所致,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對周麗的了解程度沒有達成一致,或者說關注周麗的時間點不同所致。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內容播報過程中出現“嘴瓢”,是周麗在后續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相較于綜藝節目,市場觀眾對新聞類型節目的要求本就嚴格,如果主播的播報能力不過關的話,內容本身再出彩恐怕也無法得到觀眾認可。
反饋到周麗的工作上,即便她已經入職央視多年,但始終沒能成為央視門面新聞節目的主播,或許就是對其能力的一種評價。
新聞播報看起來簡單,但對于氣口的把控、對于語速的控制,都是反映一位新聞主播能力的要素,而優秀主播和水平一般的主播差距就體現在這些細節中。
除了天賦,這些新聞主播同樣需要日復一日的努力,才能夠保證自己在鏡頭前完成足夠精彩的新聞播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主持這件事情同樣是需要長時間打磨的工作,而無論在任何階段,鏡頭都會放大主播的優點或者缺點,只有保證每一次工作都得到觀眾認可,才能夠保證自己事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另外一方面,當新聞主播坐在直播間的時候,完成新聞的準確播報也是對觀眾的一種負責。
當然,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
校對丨王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