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靈之馬》,這部電影,是我看過最壓抑、最沉重、最難受的電影,沒有之一。
大家都知道弗里德里希·尼采瘋于1889年的1月3日,當(dāng)時在意大利都靈市的街頭,尼采抱著一匹被馬車夫抽打的老馬,痛苦地抽噎著,隨后,他便瘋了。
尼采之瘋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個大事件,其中有很多謎團和令人著迷的細節(jié)。《都靈之馬》這部電影,2011年在德國上映,同年獲得了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的銀熊獎。
這部電影長兩個半小時,影片通篇只有短短的幾個鏡頭。電影色調(diào)幾乎成暗暗的黑白色,在令人心狂、心碎的別致音樂中,喚醒了每個人對于生活中那最沉重、最無奈的心結(jié)陰影。
奇怪的是,影片除了開頭用一句話介紹了一下尼采之外,整部影片,也和尼采沒有任何關(guān)系。尼采,沒有在電影中出現(xiàn)!
甚至,連電影的主角——一匹在風(fēng)中顫栗著的馬,它的背景也沒有任何的介紹。
整部影片壓抑、沉重、難過。
整整兩個半小時,都在重復(fù)著馬車夫與馬的單調(diào)生活。
永遠刮著大風(fēng)的天氣,重復(fù)乏味的生活,難熬的無聊與無趣,看不到任何歡樂的日子。
這些是電影的全部內(nèi)容。
有人說,誰能忍受得了這部影片,誰就能忍受得了重復(fù)無聊的生活。
換言之,只有真正遭受過、品味過生活之無聊、乏味的人,才能忍受得了這部影片。
說這是史上最乏味的電影,甚至也不為過。
電影壓抑、難過的氣氛,跟以往所有的其他電影都不同,別的電影都是想辦法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都靈之馬》卻是拼命地讓觀眾難以集中注意力在電影上。因為,注意著這部影片的氣氛,是在太難以讓人忍受了。
以至于,看著這部電影的同時,人們必須要同時做些什么,或者幻想些什么與電影相反的東西,否則便可能忍受不下來。
生活,是這部電影通篇下來想表達的兩個字。
然后,卻沒有誰提及“生活”這個詞匯。
生活,本身就融入在看不見的瑣碎、沒完沒了的雜務(wù)、重復(fù)無休止的無聊無趣當(dāng)中。
人類迄今為止,一切美化和歌頌生活美好的做法,其本質(zhì)都不過為了是抵御生活真正冷酷、殘忍的真相的手段。
難過的是,這部影片,將生活的惡心與冷峻直愣愣地擺在人面前。
讓人不得不難受、凝重。
文章也沒有提尼采,除了開口的一句簡單的“哲學(xué)家尼采瘋于1889年1月3日下午”,便沒了似乎看起來與尼采有關(guān)的任何東西。
然而,這是尼采在其哲學(xué)概念——“酒神精神”中所表達的意味一樣:
當(dāng)生活重復(fù)、無聊,你是否還有勇氣去過這一切?
當(dāng)生活的悲劇真相擺在你面前是,你是選擇逃避還是面對?
這是尼采的酒神精神,也是這部影片對觀眾發(fā)出的追問。
最后一句:
關(guān)于生活的一切美好修飾都幻滅時,你,是否還有勇氣繼續(xù)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