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當我們感嘆生活中坎坷太多時,是否考慮過怎樣去戰勝困難?
每個人都會遇到波折,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勇敢面對。
此時有一部電影,對于身處逆境的人們,也許會帶來啟迪。
由王興東擔任藝術監制和編劇,雷獻禾執導、盧奇聯合導演,盧奇、于慧主演的院線電影《鄧小平小道》,將于4月22日正式登陸內地院線。
作為一部傳記片,《鄧小平小道》選取了鄧小平人生中三年多的一段非凡經歷。影片的片名來自于主人公在南昌的工廠勞動時,工人為方便鄧小平上下班專門用爐灰渣鋪的一條小道。風風雨雨的幾年里,這條小道見證了這位偉人的崛起。
總結下來,影片具備三個鮮明特點:角度新穎、節奏明快、力道千鈞。
先說角度新穎。
故事的時代背景在上世紀70年代。主人公在江西南昌三年多被監督勞動的經歷,過去一直鮮為人知。那么他在這三年中,經歷了什么?思考了什么?影片會給出答案。
影片展現的是偉人的下放生活,這可以說是他人生最失意的三年。人們常說,看一個人,不要看他得意時的表現,而是要看他失意時的狀態。
在《鄧小平小道》中,影片主人公鄧小平被下放江西,一夕之間從領導崗位變身普通工人,落差感不言而喻。在人生的低谷,鄧小平向我們詮釋了什么是“想得開,挺得住”。他依然樂觀面對,積極工作,把每一個零件加工完成。還和工人們做朋友,了解他們的生活水準。
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逐漸變成他未來工作的方向。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不再為了一臺收音機、一頓粽子發愁。下放的生活艱苦,但是卻給他提供了寶貴的基層體驗。在任何環境中都不放棄思考,積極面對生活和工作,這就是他所表現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其次是節奏明快。
影片的劇情高度精煉,沒有一處閑筆,每一場戲都不可或缺,并且環環相扣、一氣呵成。
影片大致可以分為三幕,第一幕是鄧小平夫妻被下放到工廠勞動,初來乍到,甚至還引發了外界的沖突;第二幕是他們的兒子樸方被接到了南昌,照顧癱瘓的兒子,加重了夫妻兩人的生活負擔;第三幕就是主人公在與群眾的接觸中發現問題,尋找帶領群眾走向康莊大道的途徑。
每一幕都充滿戲劇張力,始終牢牢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在南昌的每一天,他都要面臨各種各樣的難題。尤其是照顧癱瘓的兒子,體力付出是一方面,還要積極提振兒子頹廢的精神。在那樣的生活重壓之下,他依舊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多大的困難似乎都不在話下,任何問題他都在想辦法解決。通過這部電影,觀眾可以看到他鋼鐵一般的意志。
最后是力道千鈞。
這里說的是表演。盧奇作為特型演員,塑造了幾十年的鄧小平形象。這一次在《鄧小平小道》中是一次集大成式的演出,以小見大,通過種種細節上的塑造,真實還原了我們心中的鄧老,真的把鄧小平演“活”了。
這段人生,幾乎是首次在大銀幕上演繹。處于低谷的主人公,所表現出的堅毅、積極、樂觀,令人無比敬佩。片中有一場戲,他走過小道,不慎滑倒。但是他拒絕了妻子的攙扶,自己毅然站起。那一刻,他像是一位巨人,他相信自己能夠再起,他將要去開創更好的未來。
影片中,他還把自己的人生經驗總結為兩條:一是不怕,二是樂觀。語言簡練,但充滿了智慧。對于身處逆境中的人們,不怕和樂觀就是跨越困難的最大動力。
在影片中,盧奇塑造的鄧小平,讓觀眾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偉人形象,他是憂心群眾的領袖,同時也是一位舐犢情深的慈父,一位關心妻子的丈夫。在銀幕上的他,很真實,也很偉岸。
4月22日《鄧小平小道》將正式公映,這部年度佳作值得走進電影院欣賞。
崔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