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歷史,絕對不能被遺忘。
在抗日戰爭期間,日軍曾在東北地區,成立了一支秘密部隊,用于研究細菌戰。
這支部隊對外號稱關東軍駐滿洲防疫給水部隊,正是臭名昭著的731部隊。
在二戰時期,擅自使用細菌戰是違背國際公約的行為。
但這支部隊卻悄悄在占領偽滿洲以后,做著各種喪盡天良的細菌化學實驗。
這段罪行被掩埋在歷史當中,一直到今天,也沒有得到日本官方的承認和道歉。
三十五年前,著名cult片導演牟敦芾拍攝了電影《黑太陽731》。
此片由香港與內地合拍,電影上映時,恰逢香港電檢改制,《黑太陽731》因電影中的極端寫實的爭議性情節,而被劃分為限制級,也由此成為香港影史首部正式意義上的限制級電影。
但此片同時也在內地被當做愛國歷史題材公映,甚至很多當時的中小學還曾組織學生集體觀影,影片過于生猛的畫面,給當時的內地觀眾留下了極大的沖擊,以至于《黑太陽731》成了一部名副其實的童年陰影電影。
除卻影片本身的爭議話題外,此片的臺前幕后故事也相當傳奇。
本期「被遺忘的邪典片」,就來回顧一下這部傳奇老電影——
《黑太陽731》
Black Sun 731
本片的出品方是銀都影業,銀都的歷史相當悠久,至今已有60年的制片歷史。
銀都影業的前身是五十年代的長城、鳳凰、新聯影業合并而成,也是內地在香港設立的一家影業公司,雖然主要市場在香港,但其主要發行制作國語片和合拍片。
八十年代初,內地影壇掀起合拍片熱潮,領頭羊就是銀都影業,其出品的《少林寺》、《黃河大俠》等功夫片曾引領市場,《黑太陽731》作為銀都出品,也得到了內地方面的大力支持。
影片的導演牟敦芾,是香港影史上的傳奇導演,被譽為:華語cult片之王。
其作品以險怪獵奇著稱,偏好重口味,早在七十年代他就拍攝了《打蛇》這樣驚世駭俗的作品,以至于引發了爭議。
牟敦芾來內地拍片也比較早,早在1983年他就受到著名電影人夏夢的邀請,來內地與峨眉電影廠合拍功夫片《自古英雄出少年》,上映后轟動一時。
《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后,牟敦芾五年磨一劍,籌劃了導演生涯最具野心的作品《黑太陽731》,然而電影在香港上映后引發了渲染大波,輿論抨擊導演牟敦芾挑戰觀眾底線,販賣剝削獵奇,因此讓影片遭遇了巨大爭議。
不過,爭議也帶來了巨大的話題,很多觀眾沖著噱頭走進影院。
《黑太陽731》在當年取得了一千一百多萬的票房,名列當年票房排行榜36位,是銀都影業在八十年代末最賣座的電影,也因此該片才又推出了幾部續集。
再說電影的故事,《黑太陽731》在當時被宣傳為歷史紀實電影,所以“紀實”就是影片最大的風格,全片的故事性不強,主要圍繞展現731部隊的暴行和喪心病狂的生化實驗展開。
電影開篇是一段紀錄片式的背景介紹。
918事變之后,日軍在東北建立了偽滿洲政權,謊稱要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在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731部隊就成立在日軍侵華的前一年。
731部隊假借研究防治疾病與飲水凈化之名,背地里為日軍做細菌戰的研究。
影片的導演為了追求最大的寫實感,電影最開始就將鏡頭對準了真實的731部隊細菌工廠的遺址,從殘垣斷壁的歷史縫隙切入,帶領觀眾深入那段不能忘卻的黑暗歷史。
在1945年二月,日軍正處在節節敗退的時刻,731部隊的長官石井四郎接到命令,要盡快完成細菌實驗的進展,借此來挽救前方戰事的失敗。
為此,他從日本國內招募了一批青年隊員,加入731部隊。
其中三名少不更事的新兵,為撿回一個被教官扔掉的玩具球,私自闖入了部隊基地內的動物實驗場,結果發現一間房內居然養著無數老鼠,這間房正是日軍研究鼠疫病毒的地方。
事后,三名少年被發現,為首帶頭的少年被日軍給嚴厲處死,借此警告其他少年士兵。
當時,日軍會把抓到的普通百姓當做實驗品,關在軍營內禁錮起來,有需要做實驗時,便從囚禁中的俘虜提取材料。石井四郎擁有一個地下解剖室,有不少軍醫參與醫學實驗。
731部隊的教官每日訓練剛加入的少年兵,告訴他們不能把俘虜當人看,稱為「馬魯達」,意思是他們不是人,而是實驗品。
731部隊所進行的是各種慘無人道的人體實驗,如:
「凍傷實驗」,將一名婦女,在極端嚴寒的天氣下,凍壞她的手臂。
「速凍實驗」,受害者的四肢被放進機器里,接受急速降溫,再用木棍敲打四肢。
「減壓實驗」,受害者被關進減壓艙,艙內不斷減壓,直至身體爆裂而亡。
「鼠疫菌人體移植實驗」,把鼠疫細菌注射到人體,借此記錄受害者的身體病征。
「陶瓷細菌彈實驗」,石井四郎的瘋狂主意,是把帶細菌的跳蚤放在炸彈內,在引爆后便可把細菌擴散開去??墒墙涍^無數次實驗,炸彈的高溫會殺死大量跳蚤,令其殺傷力大減。
石井四郎一直為此頭疼不已,直到某次她看到陶瓷碗摔在地上后變成一地碎片,立即想到以此方法制造低溫陶瓷細菌彈,來解決之前的問題。
最殘忍的是「活體解剖」,由于太過殘忍,就不再詳述實驗過程。
731部隊的種種暴行,讓參加訓練的少年士兵們,產生了巨大的恐慌和不滿。
與此同時,日軍戰事失利,石井四郎已認為大日本帝國的前途只能投靠生物武器。
他在老鼠室外,把一只花貓扔進成千上萬的餓鼠中,看著貓被老鼠咬死,然后冷笑道:
小老鼠能吃掉貓,細菌跳蚤也能對付飛機大炮。
然而日軍在戰場上的敗局已定,這年八月,731部隊接到撤退命令。
殘暴的石井四郎在離開前,決定把所有關在基地內的“馬路大”消滅,將實驗基地和所有文件燒毀,研究員北村認為這些研究成果應該保留,企圖以生命阻撓石井四郎焚燒檔案。
可惜石井四郎以保密為由,毫不猶豫一槍射死北村。
之后,整座731工廠被焚毀,部隊士兵分乘15列火車,被運輸到釜山港,再轉船抵達日本。
臨出發前,石井四郎仍舊不忘妖言惑眾,告誡士兵們:
在這場戰爭中,他們沒有失敗,基地雖然毀滅,但他們的研究事業會一直存在。
影片的故事到此結束,電影最后留下一段片尾字幕。
石井四郎后來返回日本后被美軍捕獲,以研究成果作為交換條件,逃避了戰犯審判。在1951年,石井四郎從東京到達朝鮮戰場,不久朝鮮戰場即出現細菌武器。
石井四郎在1959年病逝,十幾年間,有幾千華人,朝鮮人及蘇聯人因石井四郎被殘害。
這部《黑太陽731》拍攝于1987年,從夏天拍到了冬天,前后制作周期長達幾個月。
影片的主演陣容中,著名話劇演員王剛飾演了罪惡昭彰的惡魔石井四郎一角,片中還有老戲骨王潤身、吳代堯等老戲骨加盟,參與電影配樂的是配樂大師王立平,擔任副導演的是87版《紅樓夢》中的“薛蟠”的扮演者陳洪海。
《黑太陽731》在當年上映后,最惹人爭議的地方就在于電影中對日軍殘暴實驗的刻畫過于真實,以至于電影中的很多場面和情節被批評為“毫無人性”。
導演牟敦芾為了追求真實感,特意讓劇組去當地的醫院購買了12具尸體,來為劇組充當“逼真道具”,尤其以活體實驗的部分畫面最為大膽,以至于當時參與拍攝的攝像師和演員都提到這場戲“不堪回首”,拍到解剖過程的時候,很多演員都忍不住嘔吐不止。
此外還有電影中花貓掉入鼠群的場面,整個片段長達兩分鐘,劇組當時搜集了上萬只老鼠關在一間屋內,并在貓的身上涂上蜜糖,拍攝時將其丟進鼠群,同時在地板鋪設電網,借此刺激老鼠爭斗,才造成了影片中的駭人一幕。
根據副導演陳洪海的回憶,片中的那只貓雖然并非老鼠真的咬死,卻是劇組拍攝時真的殺死了一只貓來拍攝。
只是在當時那個年代動物保護意識尚未普及,才沒有人批評劇組的做法,倘若放在今天,以此片中這樣傷害動物的行為,怕是影片會引發更大的輿論討伐。
導演牟敦芾在此片中追求最大程度的寫實,為此刻意摒棄了故事性,可惜的是,這些殘酷生猛的情節,并未對影片本身的故事和深度有太多的提升,反而因為獵奇情節太多,導致喧賓奪主,影片有些偏離重點,最終變成了一部噱頭大于內容的電影。
當然,導演牟敦芾自有一番說法,他在當年的采訪中面對批評,曾做過一番解釋,聲稱自己電影中的暴力場面,皆是為了表達一種憤怒的情緒,提醒觀眾不能忘卻這段痛苦的歷史,也因此它在影片的開頭就冒著大不韙,寫下了一句主旨“友好歸友好,歷史歸歷史”。
由于電影的爭議性,后來銀都影業曾經專門去掉了部分鏡頭,發行了一個通用版本的情節。影片的原版時長為105分鐘,內地的電影頻道雖然經常播放這部電影,但也刪減了有足足9分鐘的鏡頭畫面。
《黑太陽731》在當年票房大獲成功,于是在1995年,導演牟敦芾又推出了續集《黑太陽:南京大屠殺》,但兩部電影其實在題材上并無關聯,很可能只是套用“黑太陽”的標題借題發揮。
同時,在牟敦芾之后,當年參與拍攝的長春電影廠自組團隊,邀請香港導演何志強,拍了兩部以“黑太陽”為名的魚目混珠之作,分別為《黑太陽731續集之殺人工廠》與《黑太陽731完結篇之死亡列車》,可惜粗制濫造,影響力遠不及牟敦芾的正牌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