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趙季平,可能很多人不認識。
但只要開口唱到
“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
“往前走 莫回呀頭….”
是不是瞬間就覺得基因覺醒了?
沒錯,這首歌就是趙季平老先生專門為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所寫的。
如果這首歌也不熟悉的話,那接下來這首你一定聽過。
“大河向東流啊”
“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啊….”
這個總熟悉吧。
這首歌是趙季平先生為電視劇《水滸傳》創作的主題曲,紅遍大江南北。
聽到熟悉的歌曲,許多人可能才會恍然大悟,哦,原來是他呀。
《好漢歌》人人都會唱,卻很少有人知道它背后的故事,更少有人關注歌曲背后的詞曲作者。
今天,就來認識這位“作曲界的泰斗”——趙季平先生。
1
1984年,初出茅廬的陳凱歌找到了趙季平。
當時,剛剛走出校門的陳凱歌意氣風發,立志要拍出一部轟動世界的電影。
他拉著自己在北京電影學院的同學張藝謀和何群,告訴他們自己打算拍《黃土地》。
一看劇本,張藝謀和何群當即表示同意。
可是,電影的故事發生在陜北高原,音樂方面怎么辦呢?
陳凱歌也不知道怎么辦,他大手一揮:先去陜北拍電影,音樂的事容我想想。
在去陜北的路上,陳凱歌聽到了趙季平的作品,當即表示,要找他為自己的電影作曲。
但譜曲并不是在坐在空調房里就能完成的,必須得深入民間,深入生活。
于是,趙季平和陳凱歌,張藝謀一同前往陜北采風,在漫天飛舞的黃沙里,誕生了中國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電影——《黃土地》。
《黃土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標志著中國第五代導演的真正崛起。
導演陳凱歌獲獎無數,此時距離張藝謀憑借《紅高粱》驚艷世界還有三年。
能有此成就,電影的配樂功不可沒。
但影片音樂的最大功臣趙季平卻不是很滿意,因為他覺得此時自己的創作還不夠成熟。
但是,《黃土地》對趙季平的意義遠不止于此,在這部電影拍攝期間,他和攝影師張藝謀達成了一個約定。
萬一哪天,張藝謀去拍電影了,趙季平就去給他做音樂。
1987年,趙季平按照約定,為電影《紅高粱》作曲,并憑借《酒神曲》獲得第八屆“金雞獎”最佳作曲獎。
十年后的1997年,他為電視劇《水滸傳》所作的主題曲《好漢歌》經劉歡傳唱,更是家喻戶曉。
稍微了解了他的成就,可能很多人會好奇,到底是什么樣的環境,能造就出這樣的音樂奇才?
除了從小的耳濡目染外,趙季平的兩任妻子也功不可沒。
2
趙季平出生在甘肅平涼,畢業于西安音樂學院。
他的父親是著名畫家趙望云,他從小在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里長大,對藝術有自己獨到的理解。
1962年,趙季平前往西安音樂學院附中求學。
在學校琴房里,他遇到了一個女孩——孫玲。
孫玲一襲白衣,安靜地坐在鋼琴面前,陽光撒在她垂下來的頭發上,讓趙季平挪不開眼。
兩人對音樂都有獨到的見解,又是同學,一來二去,很快就相戀了。
可沒多久,他們的戀情就遭到了第一次考驗——畢業。
畢業時,趙季平被分配到戲曲研究所,而孫玲卻被分配到陜西一個貧困的小縣城。
由于家庭的原因,孫玲不愿意連累趙季平,主動提出分手。
趙季平不同意。
孫玲沒辦法,只好在一個深夜,收拾東西,默默離開,連招呼都沒有打。
誰也不會想到,這次離開,居然把他們分開了整整十年。
那個年代的交通和通訊都不太方便,分隔兩地的人也很難再聯系上彼此。
但緣分有時候就是這么奇妙,兜兜轉轉,十年后,兩人竟然重逢了。
更神奇的是,雙方都沒有成家。
十年間,兩人仿佛就是為了等這一刻似的。
自然而然地他們又重新在一起了,于是二人終于再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不久之后,兒子趙麟出生。
家庭幸福美滿的同時,趙季平的事業發展也蒸蒸日上。
事業與家庭如何平衡,是每一個組建家庭的人都要考慮的問題。
趙季平也不例外。
尤其是兒子的出生,更讓他覺得分身乏術。
在這種情況下,妻子孫玲做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決定:辭職在家做全職主婦。
趙季平知道,妻子對音樂有很大的熱愛,但為了自己,妻子竟然愿意做出這么大的犧牲。
他非常感動,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音樂創作上,用更好的作品來回報妻子。
全職主婦的工作并不輕松。
不久之后,趙季平獲得了一個到北京音樂學院進修的機會,他卻猶豫了。
不是怕去北京要吃苦受累,而是知道一旦自己走了,妻子身上的擔子就更重了。
反而是妻子孫玲知道情況后,安慰他說:“你放心去吧,一切有我呢。”
這時候,趙季平還不是很有名氣,日子過得很苦。
妻子孫玲為了讓遠在北京的他放心創作,不僅要想辦法維持家庭的一切開銷,還要千方百計省下錢來給他寄到北京。
在妻子的支持下,趙季平的事業不僅有了起色,還漸漸在國際上打響了知名度。
趙季平成名之后,應邀去歐洲各國訪問。
與此同時,也帶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語言不通。
雖然每次出行都有翻譯陪同,但藝術這種東西,有時只有相同文化語境下的人才懂其中的意思,翻譯過去的總是差了點意思。
再加上趙季平的音樂風格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只有深入理解了自己的創作理念,才能翻譯出其中的精髓。
為此,趙季平很是苦惱。
跟妻子說起這個問題時,總是忍不住說一句:“只有你能理解我。”
說著無意,聽著有心。
孫玲看到丈夫天天為此事煩惱,暗暗下定決心,要做丈夫的翻譯。
于是,她每天白天忙完家里的活之后,晚上在燈光下抱著書本自學。
沒過多久,她就達到了可以幫丈夫翻譯的程度了。
從那以后,趙季平在國外的翻譯都是由妻子孫玲來完成的。
隨著《黃土地》和《紅高粱》的成功,趙季平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每當有人問他創作的訣竅時,他總是笑著說:正因為有了妻子的全力支持,他才能創作出成績。
在孫玲的大力支持下,不僅趙季平在音樂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兒子趙麟也子承父業,成了一位小有名氣的作曲家。
這一切都離不開孫玲的悉心教導。
就在大家覺得兒子也已取得成就,孫玲終于能歇一歇時,一個噩耗降臨了。
孫玲被查出身患肺癌。
早在結婚之前,孫玲的身體就一直不大好,經常咳嗽。
那個時候還年輕,也沒人當回事。
況且結婚之后,孫玲咳嗽的癥狀減輕了很多,家里人也就都沒在意。
得知妻子的身體狀況后,趙季平心疼不已。
他放下手里的一切工作,帶著妻子遍訪名醫,只要聽說哪里能治,排除萬難也要去。
但無濟于事,在與病魔抗爭一年后,孫玲還是走了。
臨終時,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丈夫趙季平。
她不停地囑咐兒子照顧好父親,兒子只能含淚答應。
妻子走后,趙季平的日子過得渾渾噩噩。
之前被孫玲照顧得太好,年過半百的趙季平甚至連飯也不會做,整日沉浸在傷心的情緒里,吃飯則是能應付就應付。
傷心的情緒不僅讓他的生活一團糟,對他事業上的打擊也是致命的。
好友兼同窗張堅不忍心看他這樣,打算給他重新介紹一個妻子。
3
張堅是趙季平的發小,也是趙季平在西安音樂學院的同學。
他非常清楚趙季平需要一個什么樣的人,于是想到了張寧佳。
張寧佳是成都新都川劇團的女演員,跟前夫離婚后,一直獨自帶著女兒生活。
給張寧佳介紹對象的人從來就沒有斷過,但她只想好好跟女兒生活,根本沒考慮過再婚的事情。
可不知為什么,聽到好友張堅介紹趙季平時,張寧佳居然點頭同意了。
雖然趙季平要比自己大18歲。
但是,他們兩人一個在西安,一個在成都,見面也不容易。
于是,兩人先是書信往來。
等聊得差不多時,趙季平決定“十一”假期去成都跟張寧佳會面。
可臨近“十一”,他恰好有事,行程只好取消,下次再約。
可張寧佳覺得,既然你過不來,那我過去也是一樣的。
但張寧佳沒有提前告訴趙季平自己要去找他,而是直接飛到了趙季平在西安的家。
當趙季平打開門的那一刻,他并不知道眼前的人就是跟自己書信來往半年多的張寧佳。
還是張寧佳主動開口自我介紹:“您好,我是您的女朋友。”
面對著張寧佳的大方熱情,趙季平一時沒反應過來。
張寧佳還以為自己突然到來給他造成了心理壓力,又補充道:“不過處對象這種事還是要看緣分的,有緣做夫妻,沒有緣,咱還可以做朋友嘛。”
趙季平被她的幽默打動,連忙請她進屋。
張寧佳剛踏進門就開始收拾,看著她忙碌的背影,趙季平感覺,是妻子孫玲又回來了。
這次見面后,兩人的感情突飛猛進,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一起。
在一起之后,隨著對趙季平的了解越來越深入,張寧佳卻漸漸地生出了退縮之意。
因為她覺得趙季平名聲太大了,怕自己配不上他。
這時,又是兩人共同的好友張堅站出來鼓勵她,說她都敢一個人去西安見趙季平,還有什么好害怕的。
張寧佳想想也是,之前因為自己一直不愿意再婚,已經錯過了太多。
這次要是因為自己不夠勇敢而錯過,恐怕要后悔上一輩子。
她不再退縮,而是大大方方地跟趙季平走到了一起。
結婚之后,張寧佳帶著女兒搬到了西安。
為了更好地照顧趙季平,張寧佳做出了和孫玲一樣的決定。
放棄自己的事業,回歸家庭,幫趙季平處理一切瑣事。
兩人雖是重組家庭,但卻異常和諧。
張寧佳在音樂上也頗有造詣,經常和趙季平一起討論音樂問題。
沒了后顧之憂的趙季平,終于可以重新把所有精力都用在音樂創作上了,事業也更上一層樓。
而每當有人問到第二任妻子對自己創作上的幫助時,趙季平也毫不掩飾對妻子的贊美與感激。
回顧趙季平的音樂成就,可以說,除了家庭的熏陶,自身對音樂的追求及努力外,兩任妻子,孫玲和張寧佳對他音樂創作上的幫助也不可小覷。
沒有她們的甘愿犧牲,可能趙季平的創作之路還要走的更艱難一些。
因此,可以說,趙季平的在音樂上的成就是他和兩任妻子共同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