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底,一個飄著冷雨的清晨,香港一棟普通公寓樓的樓頂,突現一位年輕女子,只見她走到邊緣,便毫不猶豫地縱身一躍,重重地砸在一樓的平臺下。身骨具裂,頭崩血流。這位年輕女子就是演員樂韻,她為何走上絕路?
1967年,樂韻出生于上海的一個普通家庭。在樂韻很小的時候父母便協議離婚,而后父親便在她的生活中消失,所以在樂韻的記憶中只有自己是和母親、弟弟相依為命的場景。
離婚后,樂韻的母親就變得多少有些敏感,在家里從來不允許提及父親,性格也變得古怪。
樂韻從小就很漂亮。可以說,從小美到大美,她有一雙好看的丹鳳眼,一對垂在鼻尖的柳眉,還有微微的薄唇和一笑,都讓人著迷。
然而,樂韻的母親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她的女兒也很漂亮。從小就鼓勵她成為演員,讓她結識上流社會的人。
年輕的樂韻總是聽她母親的話。16歲時,她已經在電影《《大橋下面》》中扮演了一個小角色。雖然鏡頭很短,但岳云的美麗讓每個人都感到驚訝。
由于其美麗的外表,在這兩部作品之后不久樂韻就收到了《橋龍飆》、 《相逢在大篷車上》的邀請,樂韻也一炮而紅,成為備受矚目的新生代之花。
因為外表過于光鮮亮麗,甚至有人說當時娛樂圈的天花板龔雪略遜于樂韻。
樂韻積累了一些名氣后,她媽媽坐不住了,天天催她出去打工,好讓她坐在家里數錢。可以說,岳云后來的誤入歧途肯定有她母親的功勞。
1984年,電視劇《《紅樓夢》》即將開拍,導演王扶林一眼就看中了樂韻。
據說《紅樓夢》里的王熙鳳是個丹鳳眼,眉毛吊著,一張精明精于算計的臉,還有一雙迷人的眼睛,和書里的王熙鳳無論是長相還是氣質都很像,而樂韻也被導演指定為飾演王熙鳳的人選。
當時,有三個候選人來扮演王熙鳳,樂韻、鄧婕和周月。可以說,樂韻是劇組中最年輕、最漂亮的女演員,也是幾個人中最像王熙鳳的。
就連鄧婕自己后來也說,她非常“嫉妒”這種音樂韻律,不僅看起來像王熙鳳,而且非常漂亮。鄧婕是三位候選人中最小最黑的演員,光是樂韻就一度讓鄧婕自慚形穢。
可以說,樂韻勝在那雙丹鳳眼,不需要多余的粉飾,就足以表現出眼中的光彩和精明。
從三位候選人的定妝照不難看出,樂韻的表情和朝向是最接近王熙鳳角色的。甚至化妝師都說樂韻已經靠那雙丹鳳眼贏了。
在當時的激烈競爭下,鄧婕已經準備出演其他角色,而樂韻卻悄悄地選擇了退出《紅樓夢》。
那時候,17歲的樂韻遇到了比自己大27歲的羅烈,一個有經驗的老手欺騙一個沒有經驗的小女孩太容易了。
當時,羅烈很快就落入了羅烈編織的羅網,答應樂韻照顧她一輩子,并說要娶她。
深陷情網的樂韻也是不顧王扶林導演一再挽留,圈內好友一再勸說,一心想和羅烈一起去香港,此時的樂韻墜入情網,根本沒有回頭路。
于是,年僅17歲的樂韻被羅烈騙到了香港。雖說羅烈甜言蜜語把樂韻騙到了香港,但是這掩蓋不了他有妻室的事實。
或許因為這過人之處,即便事業一路下跌,但羅烈的桃花運卻一路開掛。他的一生,總共經歷的四次婚姻。
樂韻被帶到香港時,他正經歷第二段婚姻。與他因戲生情的妻子唐嘉麗,弟弟正是大名鼎鼎的導演唐季禮,沒錯,就是和林心如談了八年戀愛的唐季禮。
娘家如此勢力,羅烈當然要忌憚三分。所以樂韻剛到香港,還未來得及看那繁華景象,就被藏進了一棟租來的別墅中。
一段時間后,樂韻從男歡女愛中清醒過來,開始考慮個人發展,她讓羅烈兌現承諾,給她介紹電影拍,還問他何時娶她。
情場老手很快做出對策,他坦白和樂韻交代自己已經結婚,但是很快就離婚娶她。對于拍戲,羅烈則拖到三年后,才給她介紹一部戲,而且因為樂韻不會說白話,只能是跑龍套的角色。
彼時,內地的鄧婕已經通過《紅樓夢》中王熙鳳一角,拿下無數獎項,照片登上了《大眾電視》的封面。
樂韻開始感到無望,她的要求開始降低,就算不能在香港影視圈打出一片天地,能嫁給香港的羅烈也好。
這一等,等來了羅烈的妻子。
1992年,樂韻25歲,她和羅烈的地下情終于被狗仔曝光,唐嘉麗是飛揚跋扈慣的,知道樂韻又是在香港無依無靠的弱女子,昂首挺胸就來見情敵,樂韻剛開門就被打狠狠扇了幾個耳光,此后詈言相加,不堪入耳。而站在一旁的羅烈,不僅沒有加以勸阻,還和妻子發誓與樂韻斷絕關系。
樂韻被趕出了別墅,只能搬到一棟破舊的公寓樓租住。
因為唐家的打壓,加之鋪天蓋地的“小三”報道,大多數影視公司都對樂韻亮起了紅燈。沒有了經濟來源,她只能低頭下氣,接下一些低質影片,而且只能是打醬油的角色,只為一點片酬度日。
1995年后,香港影業陷入低迷,許多影星都接不到戲,唯有啃老本,樂韻沒有老本可啃,她只能每月等待嘉禾影視公司發來的那點可憐的底薪。
可樂韻已經這么狼狽了,老天爺覺得還不夠,偏偏在這一年安排她的媽媽來見證她的狼狽。
樂韻媽媽的簽證剛申請下來,就馬不停蹄來香港找女兒。原以為女兒在香港幾年,起碼能打出一片天地了,誰知不過一潭死水,反觀之前推掉的《紅樓夢》,在內地名聲大噪,樂韻媽媽心態爆炸了,不過,她沒有反思自己的過錯,反而將一切怪罪于女兒,認為她是木頭美人,不懂得利用美貌去傍大款,誰誰誰剛來香港兩年就發達了。
長期處于母親責罵中的樂韻,徹底失去了活著的欲望,往事一幕幕浮上心頭,成名、得意、被騙、 身敗名裂,而原本該成為她依靠的母親,卻成為壓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終于選擇了隕落。
因為沒有錢買房子,母女二人只能租一個小房子,為了生計,樂韻只能重返娛樂圈,但是此時的港圈幾乎沒有樂韻的容身之地,連之前那種小角色都沒得演,無奈之下,樂韻只能演一些劇情片和不入流的影片。
雖然淪落如此,樂韻還是潔身自好,她既不去應付那些冠冕堂皇的應酬,也不愿意去結交一些人面獸心的敗類,平時除非去拍戲,否則樂韻都是待在家里不出門。
1995年的一天,一切都像往常一樣,生活還是一如既往地辛酸。
母親還是一如既往地啰嗦,
“你怎么還不出去工作!”
“別人在外面發財,你就知道悶聲躲在家里,你怎么不死啊”,
在母親的責罵聲中,樂韻一聲吼,”嘭”的一聲,她從從公寓13樓窗戶跳了出去。
一位折翼的天使就這樣墜落人間,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外界的質疑和嘲諷,而是母親的無情與冷血。
那一年,一個年僅二十八歲的生命就這樣隕落。
有人說如果當初她沒有退出《紅樓夢》劇組,也許她的未來是不是就會不同。
但是人生沒有如果,從進入演藝圈那一刻開始,命運的輪盤就已經開啟,樂韻做出的選擇也不可能改變,我們站在上帝視角可以說樂韻隕落真的令人惋惜,
但是事情大多都是當局者迷。而最后樂韻的縱身一躍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樂韻死后沒有留下任何東西,她清清白白地來,卻傷痕累累地走,
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輕描淡寫地離開了喧囂的塵世,令人唏噓慨嘆。
但更可悲的是,因為平時就沒太多的收入,樂韻死后竟然連喪葬費都沒有,以致停尸數日。
最后,在嘉禾公司和圈中朋友的出資幫助下,香港演藝人協會才出面為樂韻辦理了身后事。
而她那只知道出賣女兒的母親更是找了萬種理由,就是不愿意來到女兒的靈堂,甚至連最后一面都不想見。她的母親以“白發人不送黑發人”為由,早早抽身回內地。
而那一手將她推進深淵的羅烈,自始至終未曾現身和發聲。2002年,62歲的羅烈因心臟病突發,在送往深圳醫院搶救途中逝世,相比被他傷害過的女孩樂韻,他賺了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