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依
一個女孩即將親手把愛人推下懸崖。
她痛哭流涕。
她悲痛欲絕。
可正當她要伸手時,發現被推下懸崖的竟然是自己。
這是《指匠情挑》的主線情節。
這是不被主流媒體所容的禁片,卻在豆瓣上,10萬人看過,8.5萬人打出了9.0的高分。
該片也憑借跌宕起伏的敘事線,獲得第59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多集電視劇獎提名。
殘酷的社會、多舛的命運、詭譎的人心,無一不在撕扯著我們敏感的神經。
人存于世,再強大的心理防線,也無法保護人心毫發無傷。
什么才是療愈人心的特效藥?
影片給出了答案。
1.人生最大的悲劇不是欺騙,而是以愛之名編織的謊言
這部片子有三次反轉,有兩次反轉都和愛有關。
故事發生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
兩個命運截然不同的女孩兒,因一場陰謀相遇。
蘇珊在骯臟喧鬧的蘭特街長大。
無所事事的游民,流竄懶散的小販,身手利落的扒手,構成了蘭特街最具特色的風景。
生活在那里的人們,每天都在為吃穿發愁。那些被餓死的尸體,時刻提醒著活著的人,活下去才是最大的正義,手段并不重要。
蘇珊的養母薩克斯比大媽,正是蘭特街上某盜竊團伙的頭目。
作為盜匪之女,蘇珊長成身手一流的女扒手,人們一點也不意外。
本以為蘇珊的人生就此注定,不會再起波瀾。畢竟窮人的故事大都情節相似。
直到老裁縫的兒子,一個喜歡以“紳士”自居,混跡于富人莊園的年輕人,為蘇珊一家帶來一個極具誘惑力的發財機會。
瑞弗士(裁縫的兒子)在布萊爾莊園主李先生那里做插畫師。
他總有機會接近李先生的外甥女莫德小姐。
從見到莫德的第一面起,瑞弗士就開始盤算一筆無本萬利的賬。
如果能娶莫德為妻,他將順理成章地繼承莫德母親留下的巨額遺產,足足4萬英鎊。
當然,前提是,妻子莫德不幸發生意外。
莫德的母親瑪麗安,生前是個嚴重的精神病患。
莫德是在瘋人院出生的,遺傳了母親的瘋病,被丈夫送回瘋人院,似乎一切合情合理。
瑞弗士將自己的計劃告訴了蘇珊一家,目的是讓蘇珊協助自己把莫德娶到手。
如果陰謀得逞,蘇珊將得到三千英鎊作為獎勵。
三千英鎊,從小食不果腹的蘇珊沒有理由不動心。
可一想到要將一個無辜的女孩兒推下深淵,蘇珊猶豫了。
說來可笑,面對金錢的誘惑,人性中那點可憐的善念,總顯得微不足道。
最終,在瑞弗士和家人的鼓動下,蘇珊還是接下了這筆大單。
瑞弗士為蘇珊寫了封推薦信,順利地將蘇珊送到莫德身邊做侍女。
看起來莫德很喜歡這個與眾不同的女孩兒。蘇珊無微不至地照顧著莫德的一切。
兩人越走越近,終于跨過那道倫理防線,發展成一種超乎尋常的關系。
愛上對方,這是兩個女孩都始料未及的。
原本要揮刀相向的,只不過是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如今卻變成要對自己的愛人下手,蘇珊內心無比掙扎。
她幾乎就要噴口而出,告訴莫德那該死的真相。
但一想到對自己寄予厚望的薩克斯比大媽,想到自己可能一輩子都無法賺到的三千英鎊,蘇珊還是咽了回去。
瑞弗士將莫德騙上了駛往瘋人院的馬車。
看著惶恐不安的莫德,蘇珊揉搓著莫德的手,一刻也不敢放手。
蘇珊以為,給莫德一點微薄的安慰,自己或許能心安一些。
她太清楚,車門打開之時,便是莫德的人生被摧毀之時。
車終于停了。
車門緩緩打開。
瘋人院的“專家”們早已候在門外。
但讓蘇珊沒想到的是,被帶下車的不是莫德,竟是被指認為瑞弗士太太的自己。
沒錯,他們騙了蘇珊。
從頭到尾都是莫德和瑞弗士設下的騙局。
莫德太想要沖出那座黑暗的牢籠。
她不得不出此下策。
影片的第一處反轉,讓人始料未及,原來蘇珊從一開始才是被騙的那個,她才是那枚棋子。
你以為結束了嗎?
當然沒有,要不然這部電影也不會如此吸引人了。
騙人者,終究會被他人所欺騙,蘇珊罪有應得嗎?
2.底層人民的生活和被囚禁的貴婦生活,哪個才是牢籠
蘇珊的下場,很多人認為是咎由自取。
如果她沒欺瞞在先,莫德或許不會如此心狠。
如果她沒有因為三千英鎊來到布萊爾莊園,莫德也不會有機會下手。
但出身底層的蘇珊別無選擇,在貧困的泥潭里憋了太久,任何一根救命稻草的出現,都會讓她拼命去抓。
哪怕看不見的另一頭,也是更可怕的魔鬼猛獸。
影片中還有一些細節,值得被關注。
它們真實地反映了底層人民的生活萬象。
蘇珊的房間里有一扇大窗戶,那是陽光唯一的入口。
但窗外的風景不是鳥語花香,而是陰森可怕的絞刑場。
通過那扇窗戶,可以清晰地看見犯人被處決的全過程。
諷刺的是,每次行刑儀式之前,蘇珊的家門口都會排起長隊。
大家買票進入蘇珊的房間,只為瞧一眼犯人被絞死的熱鬧。
孩童時期的蘇珊,早已熟練了收錢放票的流程。
捏在手里的錢,是蘇珊最大的安全感。
演員還沒登臺,看客就已經入場。
從犯人被推上絞刑臺到咽氣,看客們始終擺出一副輕松談笑的姿態。
或許死亡在這些人眼里早已稀松平常。
離得越近,越感覺不到怕。
更何況這種讓人膽寒的麻木,從孩童時期就已浸入生命之中。
犯人墜落懸吊的一剎,薩克斯比大媽尚不敢直視。
誰想只有半人高的蘇珊,那張稚嫩的臉竟冷得可怕。
被貧窮撕咬過的人,只有錢能讓他們眼里放光。
哪怕眼見一個鮮活的生命殞滅,那跟自己又有什么關系呢?
話說回來,佯裝成小白鴿的莫德,又為何那么急著逃離莊園呢?
和蘇珊相比,莫德完全不用為錢發愁。
但只有莫德知道,世上還有比貧窮更可怕的東西。
長期的精神摧殘和人性壓抑,讓她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近乎窒息和絕望。
莫德的舅舅李先生,渾身散發著生人勿近的學究之氣。
莫德曾問蘇珊,怎么看待自己的舅舅。
蘇珊以卑微的視角仰望,并如實相告“他一定是個很有智慧的人”。
蘇珊的評價依據來自仆人們的介紹,李先生在編撰一部字典。
但事實卻是,莫德舅舅的書房常年門窗緊閉。
他不是在編什么字典,而是熱衷于創作可以在黑市上大撈一筆的“隱晦”書籍。
莫德稱其為“制造毒藥的人”。
他對莫德的關照,也只不過想借此掩蓋向莫德移植毒藥的事實。
莫德年幼時,被舅舅從瘋人院接回莊園,從此成了舅舅所謂的秘書,其實就是幫他抄錄整理那些不堪的資料。
莫德厭惡極了那些惡俗的文字和圖片。
她變成了碼字的機器,逐漸冷淡無情。
關于李先生的暴行,片中還有個細節要注意。莫德第一次走進書房,一腳踩在了舅舅設置的“警戒線”上,因此遭到嚴厲斥責。
那是一個手形地標。
布萊爾莊園里每個人都知道,未經李先生允許,任何人絕不能僭越那個地標。
其實,那又豈止一個劃分空間的標識,那更是立在人們心中,一面男尊女卑的高墻。
莫德反抗過嗎?
當然!
但在那個男權至上的社會,女人只是附屬于男人的羔羊。
她們沒有獨立自主的權力,甚至一旦惹怒了暴躁的男人們,她們將會受到非人的懲罰。
蘇珊被瑞弗士扔進瘋人院后,我們驚奇地發現,瘋人院里的病人全是女性。
聽說,她們很多都不是精神病患,只是因為能換一筆可觀的金錢,被自己的丈夫扔進來的。
就像蘇珊一樣。
好玩吧?
貧窮的人想要逃離這種苦難的生活,而看起來處在富豪階層的人,也很想要逃離這種桎梏。
可你以為,這部電影僅僅是反映底層人民的水深火熱嗎?
當然不是。
3.互換身份后的她們,命運究竟會發生何種變化
大家都以為,蘇珊的后半生恐怕要在瘋人院里度過了。
劇情又來了個大反轉。
蘇珊依靠當初在布萊爾莊園結識的擦鞋小廝查理,和自己當年曾引以為傲的手藝,仿制了瘋人院的房門鑰匙,順利地逃了出來。
蘇珊回到久別的家中,發現莫德已經替代自己,成了薩克斯比大媽名正言順的女兒。
不過就算兩個女孩兒互換了身份,她們身上那些原生的氣質能隨之改變嗎?
別天真了!
蘇珊依舊大字不識,唯一認得的幾個字,還是從偷來的餐巾紙上學的,她永遠成不了高貴優雅的瑞弗士太太。
莫德也從沒改變過戴手套的習慣。
哪怕在蘭特街那種毫不講究的氛圍里,她也永遠保持一種不可褻瀆的高姿態。
那些刻在骨子里的東西,哪那么容易改變?
那些深植于心的頑疾,豈能輕易根治!
莫德的手套,影片前后出現過10次,算得上關鍵道具。
一雙雙鑲嵌著珍珠的手套,顯然不再是女孩兒們裝點衣衫的配飾。
它像另一張人皮,緊裹在莫德手上,也輕撩著蘇珊的欲望。
手套像莫德的遮羞布。
她渴望脫下又害怕脫下。
手套也是蘇珊的欲望面紗,它代表著高貴與奢華。
片中的手套巧妙地聯結起兩個女孩兒的命運。
正如城里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
故事之所以精彩,往往因為結局出人意料。
片中還有個角色值得推敲 —— 薩克斯比太太,一個慈眉善目的母親。
雖是迫于生計淪為偷盜之徒,但她同時收養棄嬰,扶助弱小。
就算是為不義之財打掩護,可那終究算得上一份光明正大的愛。
最重要的是,她很愛蘇珊。
蘇珊離開時,她和女兒緊緊相擁,并忍不住落淚。
如果不是結局告訴我們真相,我們怎么也想不明白,這樣一個深情的母親,怎么會允許瑞弗士的陰謀得逞,怎么忍心自己心愛的蘇珊被瑞弗士扔進瘋人院,又怎么容得下一個素未謀面的莫德呢?
其實,薩克斯比大媽才是全片最大的“陰謀”。
她和莫德并非初次相識。
莫德也并非頂替了蘇珊,才成了薩克斯比大媽的女兒。
她原本就是薩克斯比大媽的親生女兒。
當年,瑪麗安不顧家人反對,和心愛之人生下一女。
很快,她被父親和哥哥(也就是莫德的舅舅)追上。
他們要奪走她的孩子。
瑪麗安被逼無路,偶然闖入薩克斯比家中。
瑪麗安將愛女托付給薩克斯比大媽,苦苦哀求,千萬別讓女兒落入父親和哥哥之手。
薩克斯比善心大發,情急之下將自己的女兒交給了瑪麗安的父親。
她把瑪麗安的女兒留在了身邊,并為她取名為“蘇珊”。
也就是說,蘇珊才是瑪麗安的女兒,李先生的外甥女。
薩克斯比大媽,其實是莫德的生母。
當然,在蘇珊從瘋人院逃走之前,薩克斯比大媽已將實情告訴莫德。
蘇珊對此事一無所知。
否則,蘇珊根本無法接受那個殘酷的真相。
薩克斯比大媽其實是利用瑞弗士之計,故意以蘇珊作餌,換回自己的親生女兒莫德。
當然,薩克斯比大媽的私心,仍與金錢有關。
當年,瑪麗安將自己的錢一分為二,一份留給親生女兒蘇珊,另一份以示感謝,留給了薩克斯比的女兒莫德。
這些錢都經專業機構代管,只能等到兩個女孩兒21歲生日當天才能支取。
為了把蘇珊的那筆錢也收入囊中,薩克斯比大媽必須讓蘇珊發生不測。
這也就能說通,為什么薩克斯比會縱容瑞弗士把蘇珊扔進瘋人院。
然而,有一件事不在薩克斯比計劃中。
她沒想到蘇珊能逃出瘋人院。
一場鬧劇就此啟幕。
蘇珊闖進屋里,瘋了似的找瑞弗士算賬。
為求自保,瑞弗士想把一切都推到薩克斯比大媽身上。
他想告訴蘇珊,是薩克斯比策劃了這一切。
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
看著自己疼了幾十年的蘇珊,薩克斯比母性大發。
她大喊大叫,想要阻止瑞弗士說出真相。
她不敢讓蘇珊知情,她不忍傷了蘇珊的心。
蘇珊的出現,也重新喚起了莫德的愛。
眾人糾纏之下,莫德錯手殺死了瑞弗士。
畫面又回到影片開頭的那個絞刑場。
只不過這次要處決的,是屋中人。
薩克斯比大媽為了替莫德頂罪,冒認了殺死瑞弗士的罪行。
死前,薩克斯比囑咐蘇珊,一定要站在窗前為自己送行。
薩克斯比也請求莫德,千萬別向蘇珊透露真相。
薩克斯比大媽行刑那天,蘇珊站在小時候看熱鬧的地方,直勾勾盯著遠方的刑場不敢眨眼。
此時的蘇珊不再面無表情。
她滿臉痛心與不舍。
薩克斯比大媽的愛,讓一顆冷漠的心開始回暖。
因愛犯錯,又因愛贖罪的母親,終用自己的生命護了兩個女兒周全。
薩克斯比大媽走后,莫德也離開了,不知去向。
蘇珊想起和莫德的甜蜜回憶,終于放下了心中仇恨,原諒了愛人。
聽說李先生已經去世,蘇珊決定重回布萊爾莊園找莫德。
她推開書房門,看見埋頭寫作的莫德。
莫德身后不再窗扉緊閉,窗簾已被拉開,明亮的陽光驅散了昔日黑暗。
蘇珊一腳踏過地上的手形圖標,奔向愛和未來。
結語
其實我不大明白,為什么這部片會被禁,除了禁忌之戀外,其他的內容都非常寫實,細節也十分到位。
比如白手套,絞刑架,手形圖標等等,前后一一呼應,不浪費一個鏡頭。
薩克斯比大媽和瑞弗士的結局是我們始料未及的,而最后的happy ending也是讓人欣慰的。
也許是一種夢想,卻也代表著一份寄托。
快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