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在2019年獨立執導的《廉政風云》之后。
麥兆輝手里尚有一部電影《檢察風云》待映,定檔本年4月30日。
回翻他的履歷。
會發現大多數作品都是聯合執導,合作導演不是劉偉強,就是莊文強,作品大致包括《無間道》和《竊聽風云》這兩個三部曲,以及《傷城》、《大搜查》和《關云長》等,而若論及影響力,全數都要勝過他獨立執導的電影。
而隨著莊文強在2018年執導《無雙》一飛沖天。
麥兆輝也開始頻繁踏上獨立執導之路。
最新待拍電影,《內幕》。
這部電影,與《無雙》之間頗有淵源。
首先都是英皇投資。
其次執導者為“麥莊”組合一員。
此外電影主演都有郭富城。
也都同屬商業犯罪題材,或者說也都在香港警匪電影之列。
但二者區別也很明顯。
投資規模上,《內幕》明顯不及《無雙》。
這一點從陣容上就能驗證。
《無雙》有周潤發和郭富城雙雄對陣,這是香港影壇的頂級配置,而《內幕》則是郭富城領銜,輔以任達華、林峰和方中信,從商業咖位而言,幾乎可以理解為郭富城“單核”。
其次以《無雙》的票房和口碑高度,麥兆輝的單飛歷史作品差之甚遠。
但《檢察風云》未至,新片《內幕》又開場。
或許麥兆輝心里也有一股勁。
而為什么討論比肩《無雙》的可能性?
當然是因為“麥莊”組合與郭富城這個陣容的緣故。
從麥兆輝與莊文強的多年合作表現來看,麥兆輝負責“穩”,而莊文強則主“奇”。
這一點從他們單飛作品對比也能得出結論。
但2018年的《無雙》石破天驚,2019年的《廉政風云》則四平八穩,市場和口碑表現則截然不同。
而郭富城雖然在《無雙》中技驚四座,但離開與周潤發的“雙雄”組合,能否以“單核”方式將電影票房帶動上位,也是一個待驗證情況。
換句話說,雖然并不主張所謂“單抗”說法,但無論對麥兆輝還是郭富城而言,如果要成長為毫無爭議的頂層電影人,這一關都是必須要過的,而若“單核”大爆,可以堵住很多人的嘴,也的確是個人實力的更佳證明。
即便僅作為個人目標的追逐,這也同樣值得努力。
在2012年《寒戰》期間的訪談,郭富城曾說過,雖然之前有不少口碑作品,但身為一個演員,還是需要有票房。
這其實是商業演員的自覺性。
因為票房意味著更多的觀影群和電影項目的成功性。
口碑再好,如果沒有票房。
對于商業電影來講,必然也是一種失敗。
回頭看他影路。
九十年代出道前幾年,配戲和主演并行。
和劉德華搭戲的三部電影票房都還不錯,《五億探長雷洛傳2》2313萬、《九一神雕俠侶》2047萬、《真假威龍》1500萬,單飛的《逃學英雄傳》1140萬、《浪漫風暴》1161萬,1998年的一番作品《風云之雄霸天下》大爆發,以4153萬的票房登頂年冠。
此時他剛好出道十年。
步入新世紀,他電影作品數量開始銳減。
十年間只拍了十一部電影,其中商業電影六部,小眾文藝五部。
自《三岔口》開始幾乎盡數小眾電影,雖然口碑奇強、好片迭出,從《柔道龍虎榜》、《三岔口》、《父子》、《C+偵探》,到《白銀帝國》和《殺人犯》皆大受好評,但票房并不突出,最高票房的作品是商業電影《雷霆戰警》,2051萬。
進入一零年代。
他開始平衡自己的片單,開始介入大制作商業電影。
《寒戰》就是起點。
在這個十年,兩部《寒戰》、三部西游題材與一部《無雙》。
以兩個香港年冠、一個香港影史總冠軍和內地三部超過十億的票房成績,奠定了他在商業上的絕對優勢。
而又因商業和小眾電影的并行,其口碑較上個十年變得更強。
從《最愛》、《百年浮城》、《寒戰》到《踏血尋梅》和《無雙》,其品質卓越度越來越不容置疑。
待映的《風再起時》和《掃毒3》,亦有票房、口碑兼收的可能性。
這就是三個十年的跌撞與起伏。
綜合來講。
憑《三岔口》的出色表現。
郭富城贏得了電影《父子》和《白銀帝國》片方的青睞。
又因《父子》的驚艷。
陸續迎來《殺人犯》、《最愛》、《寒戰》及《踏血尋梅》乃及《無雙》等電影的青眼有加。
但長期以來,麥兆輝與郭富城在“導與演”這個角度,并無交集。
他們唯一的合作,是在1996年的電影《浪漫風暴》里。
剛進入電影圈的麥兆輝客串了一個交警角色。
他此次挑中郭富城出演《內幕》。
大概率可以理解為基于郭富城歷史作品,以及在電影《無雙》中的“技驚四座”。
而經過多年歷練,無論是入戲深度、共情能力與角色塑造能力,郭富城都已經臻至頂層。
這也是電影《無雙》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莊文強導演親口蓋章,郭富城是一個好演員,在莊導的眼中,郭富城就是角色。
這就是上文所言入戲與角色塑造能力。
另外一層,郭富城用兩個十年,分別實現了小眾電影和商業電影的表演能力登頂。
前者以《父子》、《最愛》和《百年浮城》、《踏血尋梅》為證,后者則以《寒戰》、《寒戰2》和《無雙》為憑。
一手抓口碑,一手抓票房,最終實現二者的正比成長。
這就是一個演員的“步步為營”。
而《內幕》可否與《無雙》比肩?
這個問題不但關乎品質,還關乎商業票房表現。
前文已言,論及陣容情況,郭富城攜任達華、林峰和方中信,當然比不了《無雙》里“周潤發和郭富城”這樣的頂級配置。
但《無雙》在當年國慶檔殺出重圍,電影的“創新與顛覆”不可或缺。
陣容是基礎,電影本身的品質則仍然重要。
以郭富城對劇本的挑剔度,愿意協調自己另外一部新片的檔期給《內幕》。
說明劇本應該足夠扎實。
再加之郭富城經由《寒戰》和《無雙》的錘煉,儼然已經成為了香港商業電影的“穩定器”。
故而,比肩《無雙》的概率,至少或有六成。
余者要看麥兆輝的執導、一眾演員的發揮和剪輯等后期因素。
這是基于辯證法的判斷。
在其他影業巨頭動作放緩之時。
英皇頗有異軍突起之姿。
繼《無雙》之后,連續推出《金手指》、《海關戰線》和《內幕》三部重頭戲。
也算一種逆市表現。
陣容也皆可觀。
導演分別為莊文強、邱禮濤和麥兆輝。
演員則包括梁朝偉、劉德華、郭富城和張學友等,再加上一個中生代謝霆鋒。
而任何一部電影,若欲圖在競爭中跑出。
均要視品質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