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大家一件事,電影里的“毒液”在現實生活中還真有!
這就是“毒液”真身。
只不過,真實的“毒液”并不是一種共生型生命體,也不會附身在人身上就刀槍不入,而是一種“磁性黏液機器人”。
這款機器人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共同研發的,由強力釹磁鐵、硼砂和聚乙烯醇等材料混合制成,科研團隊稱其為“slime”。
推出《毒液》電影的索尼影業調侃起了slime。
slime具有極強的變形能力,甚至連1.5毫米的窄縫都能通過。比如發生地震后,它可以鉆進裂縫中將斷開的電線連接起來,恢復供電。
slime形變能力展示,真是個靈活的家伙。
之所以變形能力這么強,是因為slime的本質是一種“非牛頓流體”。
要搞清楚非牛頓流體的特性,還要從了解“牛頓流體”開始。所謂“牛頓流體”,是一種攪動力和阻力呈線性增長關系的流體,比如水。你用手攪動一盆水,攪動速度越快,感受到的阻力(或者說是黏性)就越大,阻力是漸進增長的。
你無法跑過一片水面,因為水面是牛頓流體,除非你的速度比火箭還快。
當你攪動非牛頓流體時,攪動速度慢,受到的阻力也會小,這一點和牛頓流體沒有區別;但當你攪動速度越來越快,受到的阻力會成倍增加,當你以很快的速度觸摸這種流體時,甚至和觸摸到固體的感覺差不多。這就使得非牛頓流體在柔性之外,也擁有了一定的韌性。
但你可以輕松跑過非牛頓流體,除非你硬要停在中間,否則不會陷進去。
央視節目《加油!向未來》中曾經進行過這樣一個實驗——有選手將口香糖捏成圓錐體,然后把椰子用力往上砸,結果椰子殼裂了。
這要是拿手拍上去,后果不堪設想,輕易別嘗試。
這就是非牛頓流體的韌性!而slime正是這樣的流體,縱使同時將其朝幾個方向拉伸,也不會斷裂。而另一方面,幾個不同的slime又可以很容易粘連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
左邊是普通的磁流體,右邊是slime,韌性很強。
Slime的應用,不僅限于電子領域,還可以應用于醫學領域。
如果有人不慎將不該吃的東西吞下肚子,它還可以鉆進你的胃里,將物體取出,尤其是小孩子,最容易發生這種事。你可能會問:硼砂不是有毒嗎?這要進了人體還了得?
slime潛入胃里取出誤吞的紐扣電池。
科研團隊早有設計,在slime表面裹了一層二氧化硅,這樣就可以隔絕硼砂的毒性了。而且,硼砂的毒性取決于在人體中的時間,如果能把停留時間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就不會造成多大的毒性。
不過,這種包裹二氧化硅的方法,目前科研團隊還沒有進行動物試驗,所以還只是設想。
其實,硬要說它是一種機器人,也有些不嚴謹。因為它并不能自主移動,而要受到外在磁動力的驅動。
slime連通導線示意圖,這樣的運動其實是靠外在磁力驅動的。所以slime的短板顯而易見,如果進入復雜磁場環境,就無法使用了。
那不叫機器人,叫個啥好呢?
叫“毒液”的話應該沒人愿意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