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親愛的小孩》正在熱播。該劇改編自王小帥編劇并執導的電影《左右》。無論是電視劇版本,還是電影版本,都提出了一個中國人并不經常面對的難題,在營救白血病閨女的時候,是生命第一,還是倫理第一。在王小帥導演的電影《左右》當中,兩個家庭最終做出選擇,顯然是生命第一的。繼而,在影片的最后,劉葳蕤飾演的前妻,和張嘉益飾演的前夫,上演了一出床戲。
關于這出“床戲”,有很多業內的報道版本。有自稱接近王小帥的影評人稱,電影《左右》最初的版本尺度極大,不僅僅是一場前妻和前夫的床戲便結束了,而是前妻和前夫為了再生一個孩子,而屢次發生關系,繼而最終造成了兩個家庭的破碎。不過,這個版本因為床戲太多,而最終未能過審。再次報審的版本,則是完整呈現了前妻和前夫在這場床戲當中的情感變化過程。不過,這個版本也最終沒有過審。影迷們能夠看到的發行版本,則是對上一個版本的再次修剪,最終的床戲部分留住了頭尾,去掉了中間部分。不過,這種說法,并未獲得王小帥導演方面的回應,不知真假。
只基于《左右》的發行版本來看,這部電視劇更像是王小帥導演努力迎合歐洲電影審美試圖奪取電影節獎項的作品。《SCREEN》雜志在電影《左右》去柏林電影節放映的時候,曾給出過這樣的評價:劇本有缺陷,王小帥拍攝這樣一部中國文化背景并不明顯的影片是冒險之舉。“中國文化背景并不明顯”這幾個字,算是打在了王小帥《左右》這部電影的七寸上。為了治療閨女的白血病,前妻和前夫要對不起現任家庭的另一半,發生肉體上的關系,生一個孩子去救這個孩子。這樣的故事,以《左右》當中故事的方式出現,確實“中國文化背景并不明顯”,更像是一個歐洲的電影故事。
當下的歐洲電影,喜歡在靈與肉的維度上進行更多的內容探討。而中國文學和中國電影的傳統路徑,則是探討人與整個族群、整個環境的關系,少有對單獨家庭生命個體關系的探討的。一句老生常談,中國文化重集體,歐美文化重個體,用在這里,一定程度上是合適的。王小帥的《左右》,其實是更專注這一事件當中個體情緒變化的。比如,隱忍的現任丈夫(成泰燊飾演),隱忍的現任妻子(余男飾演)等,他們明顯是這次事件當中的“受害者”。
而在王小帥的《左右》當中,把前妻和前夫的床戲放在了最后。他們顯然沖破了所謂的家庭倫理的束縛,重新建立了自己的救女兒的新倫理。這其實便是生命第一,家庭倫理只能放在第二的一種選擇。這種選擇,很難說對錯,但呈現出來的價值不大。這種選擇,讓老編覺得,更像是孔子的學生問老孔,有沒有鬼神。孔子說,不知生焉知死,不談鬼神那些玩意。誰第一,誰第二,其實可以看作是“不談鬼神那些玩意兒”的玩意兒。為什么不談呢?因為談來談去,作為影視劇作品出現,純粹就是勾搭影迷和觀眾,瞎起哄罷了,談不出結果來。
您不信?不妨沿著王小帥《左右》生命第一、倫理第二的思路重新設定一個故事:人類跟三體文明大戰,兩敗俱傷,三體文明可能幾十萬年之后才能重新回來侵略地球,而此刻的地球上,只剩下一位父親,和自己已經成年的女兒,他們要不要延續人類的生命,從而讓人類得到繁衍,再通過幾十萬年的發展,重新應對三體文明的攻擊呢?
按照這個思路設計出來的科幻片,可能真的是各種“燒”人性的。但是,它有真正的價值嗎?近乎為零概率前提下的所謂人性價值探討,反倒是沒有價值的。這和孔子說的不談鬼神那些玩意兒,是一樣的道理。人類見到鬼神的概率,近乎為零。既然這樣,談這個零概率的東西,就意義不大。我們回過來看王小帥的這部《左右》,所謂的床戲,所謂的造小孩,確實不過是為了沖擊歐洲電影節獎項而故意設計出來的罷了。
那么,這篇文章真正的問題來了,以床戲收尾的《左右》,是電視劇《親愛的小孩》的他山之石,還是前車之鑒呢?我認為,是前車之鑒。電視劇《親愛的小孩》若是延續《左右》的故事內容,兩個家庭,在彼此結婚的前提下,前妻和前夫又單獨租個房子,去里邊滾床單的話,顯然是沒有什么價值可言的了。這種所謂的家庭倫理的沖破,不具備社會價值價值。
我更希望《親愛的小孩》這部電視劇,不要搞什么背著妻子和丈夫的前妻、前夫造小孩的梗,而是當兩個家庭發現孩子白血病之后,前妻和前夫各自的家庭生活出現巧妙且真實的變化,最終前妻和前夫能夠復合。中國家庭的生活真相是,好多時候,夫妻能夠湊合,全是為了孩子。當然,這句話可能很多讀者不愛聽。日子其實就是湊合著過的,過著過著,也就湊合出感情來了。這么說,是不是好聽一點了呢?(文/馬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