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想搞砸生活,但生活總是被我們搞砸。
任素汐、秦昊主演的新劇《親愛的小孩》開播即成熱搜寵兒,收視一路飄紅,6集便給觀眾帶來了家庭情感劇的不敗爆點:出軌。
朱顏曼滋飾演的小三朱珠成林有有3.0(2.0是《心居》的馮茜茜)。
這個角色大鬧主角女兒百日宴的情節,迎來不少觀眾的痛批,一個女人的為愛瘋狂,建立在另一個女人的傷痛之上,委實可惡。
秦昊飾演的男主肖路沒有“爬山梗”的驚悚加成,卻仍舊讓觀眾覺得窒息,老婆為撫養孩子心力交瘁,他卻與年輕女下屬曖昧,讓人氣得牙癢癢。
渣男與小三,永遠能拱起觀眾的怒火。兩人的過界行為推動出爆點情節,這一情節討論度居高不下,但“出軌”只是《親愛的小孩》一個“小配角”。
夫妻感情的原則性問題產生之間,男女主的家庭氛圍已經很窒息,這部從女主懷孕、生產、坐月子開始講起的家庭故事,比想象中更加真實、犀利。
演技與氛圍感,第一個鏡頭便抓住了觀眾
雖然《親愛的小孩》核心論點在婚育、家庭矛盾話題,但征服觀眾的第一個元素卻不是劇情本身,而是讓網友們“直冒雞皮疙瘩”的質感。
演技與氛圍,可媲美電影,第一個鏡頭,便讓觀眾直呼“絕了”。
女主方一諾(任素汐飾)對鏡卸妝,遮瑕底下大量的妊娠斑、國產劇最真實的孕肚、無法忽略的妊娠紋,一點點向觀眾展現,情緒逐漸遞進。
大部分人都會稱贊母親無論處于什么階段都是美麗的,但作為當事人,面對身體的變化,并不是那么容易一笑而過,鏡頭撕開了美麗背后的隱忍與付出。
任素汐的精彩演技加大了作品的第一波好評,從產前面對身體變化無助、敏感但努力堅定的母親,到生產時的脫力感,都被她詮釋的淋漓盡致。
第一集劇情,已經讓觀眾忍不住感嘆太“真實”,懷孕真實,生孩子也真實,產后育兒生活,更宛如在普通新手爸媽家安了監視器。
幾場家庭群像矛盾戲,帶入感也非常強,方一諾受激素與焦慮影響的失控脾氣,情緒上頭的家屬們,肖路面對家庭修羅場的崩潰,都是熱議名場面。
爆發戲使得觀眾情緒上頭,“沉默”戲則在冷靜中讓我們感同身受。
方一諾與肖路因為家庭矛盾漸行漸遠,貌不合神又離的夫妻,沒有一句臺詞,僅一個簡單的上班出門同行鏡頭,便把沉默中的疏離完全傳遞了出來。
好演員、好鏡頭,會成為作品脫穎而出的關鍵,當下無論觀眾是否為劇情著迷,都要稱一句“電影級”質感,這讓《親愛的小孩》嬴在了起點。
好人與壞事,沒有人想要拖家庭的后腿
《親愛的小孩》目前女主視角戲份居多,為生育付出巨大卻被丈夫背叛的母親方一諾,更受觀眾憐惜,很多窩火的劇情,觀眾都下意代入方一諾。
在男主肖路出軌之前,她已經面臨過許多觀眾氣到想掐人中的糟心事。
當方一諾在醫院努力克服恐懼待產時,借口回家工作的丈夫卻在看球賽躲懶,妻子在闖“鬼門關”,丈夫在闖“球關”,對比之下,委實諷刺。
產后坐月子更加糟心,前腳肖路承諾會好好幫方一諾帶孩子,后腳方一諾被孩子吵醒熬夜照料,肖路卻能秒睡,完全無視妻子的煎熬。
不靠譜的婆婆也一度是劇情爭議點,兩代人育兒觀念的碰撞非常糟心,一邊帶娃一邊沉迷麻將導致孫女摔車,看得觀眾揪心不已。
方一諾的育兒之旅,幾乎都是一地雞毛,復雜的矛盾與糟心的家庭氛圍,讓不少觀眾直呼害怕,但客觀來說,《親愛的小孩》并沒有“惡人”。
如果挑毛病,肖家和方家每個角色都存在讓觀眾難以理解或不適的地方,但沒有一個角色想要破壞家庭氛圍,他們都真心為家庭努力過。
以槽點最多的肖路母子為例。
肖路的性格很鴕鳥,碰到事情總是喜歡先縮一縮,實在縮不過去了再面對。
但他選擇鴕鳥應對生活,更多的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無論是面對妻子、母親還是丈母娘,他曾試圖盡可能地滿足對方,自己默默承擔壓力。
哪怕不滿母親索要胎盤,也一邊反對,一邊妥協,始終硬不下心拒絕。
妻子育兒焦慮,肖路最初也是努力跟上她的步調,為了方便妻子監視月嫂,他搬到客房,為了讓丈母娘和母親一起照顧妻子,又搬到了沙發。
面對母親與妻子的矛盾,他兩邊維護,在弟弟入住導致兩家矛盾大爆發之前,肖路面對家人的訴求,有逃避,卻一直沒有拒絕過,默默給家人當情緒發泄桶。
與兒媳育兒觀念不合又過于粗心的肖母,后續也得到彈幕很多觀眾的諒解,畢竟,真正的惡婆婆,不可能為了化解兒媳怒火伏低做小包攬體力活。
每個人的出發點都是向著好的結果而行的,他們也為之付出努力過,但為什么卻只收獲了一地雞毛呢?兩個家庭觀感的沖撞是關鍵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男女主在育兒方面的極端,一個過于松馳,導致了問題的堆積;一個過于緊繃,激化了家庭矛盾,完全不在一個節奏上。
“松”與“緊”,逃避與焦慮皆是負能量之源
新手爸爸肖路對妻子的愛并沒有水份,但在育兒方面,他太松馳了,對自己的私人空間,或者說個人生活質量非常重視,總是下意識用謊言逃避育兒責任。
他負責打包外賣回家做晚餐,妻子方一諾晚班歸家后一直等待,他卻已經在外面吃上了,是他覺得兩個人分開吃更高效、對感情毫無影響嗎?
并不是,否則他不會在妻子詢問時下意識撒謊說沒吃。
這一舉動與看球賽、秒睡等情節非常相似,可以說是一個男人壓力太大抽時間放空,也可以說是他回避了育兒的付出。
壓力,絕對是有的,工作與家庭瑣事兩手抓,放任何人身上都很累,但有些東西,不能因為壓力而逃避,當你逃避一次時,就可能持續的逃避。
方一諾后續很多情緒化行為,一定程度上都是因為肖路太“松”了,很多地方都不斷缺席,讓她不得不更加關注,心態無意中變得敏感起來。
為了送胎盤不管妻子便是典型,產前方一諾還主動讓丈夫回家處理工作,但產后發現丈夫缺席后,她便產生了對方“不重視自己”的想法。
丈夫“松”一時,后面的責任便越大,等到問題積累到自己無法掌控的程度,再選擇隱忍去解決問題,困難程度就更高了。
妻子方一諾對孩子的愛,讓很多媽媽共情,她在監督月嫂、照顧女兒方面的很多執念,做過媽媽的人幾乎都能理解,激素與焦慮讓她很難淡定下來。
但站在旁邊者的角度,我們也能明顯看出角色把自己的情緒與生活都拉到了極致,像一個緊繃的弓,稍微一碰,就容易斷,狀態比肖路更加危險。
這種緊繃,讓方一諾越來越焦慮,處理問題便逐漸沒有那么冷靜理智,原本處于被迫害狀態的她,反而因為過度緊繃給自己和周圍的人都帶來了壓力。
一對夫妻,兩個極端,一個過“松”,一個過“緊”,丈夫的過度“松馳”造成了妻子的過度“緊繃”,妻子的過度“緊繃”,又加深了丈夫的“松馳”。
惡性循環,便這么產生,到了最后,即使沒有出軌問題,這對夫妻也形同陌路,維持他們婚姻的東西,已經變成了名義上的責任與孩子。
感情,就這么被消磨掉了。
面對這種真實又復雜的劇情對比,很多人覺得《親愛的小孩》讓大家更加“恐婚恐育”,客觀來說,這部劇的確有過度負能量的痕跡,缺點很明顯。
肖家全員奇葩便是國產家庭劇常見的拱火手段,育兒矛盾之后的出軌問題,也很有拼湊狗血的嫌疑,但七話覺得,《親愛的小孩》更有意義的地方在于警醒。
一方面,認清父母的責任,育兒不能抵觸“犧牲”。
如果太執著于個人空間,認為有了孩子對生活影響不大,那就大錯特錯了,沒有太多責任時,肖路可以下班就喝啤酒看球賽解壓。
但當成了父親后,下班的時間便不能只考慮自己,與妻子一起參與育兒,均衡雙方的育兒壓力,才能更好地平衡自己的心態,淡化潛在矛盾。
另一方面,打破傳統家庭分工思維,父親不能甩手,母親需要放點手。
仔細看劇情細節,你會發現方一諾與肖路過度的緊繃與松馳育兒觀,其實與傳統家庭分工思維息息相關,兩個人都深受影響。
丈夫能在妻子熬夜照顧孩子時呼呼大睡,是因為他仍舊保有妻子負責育兒、丈夫養家的傳統思想,下意識覺得自己“偷懶”,是正常現象。
現實亦是如此,《親愛的小孩》彈幕中經常出現這種言論,“大多數老公都不靠譜”、“這已經算可以的了”,肖路“松”的底氣,便是因為大家都這樣。
方一諾與很多母親一樣產生育兒焦慮,有懷胎10月的母愛羈絆,同時,還有一個外因,當孩子沒有被妥善照顧時,母親永遠是最大的責任人。
劇中丈母娘與婆婆在討論育兒話題時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兩個人經常以“XX都是我帶大的”為豪,相互攻擊時,也專挑對方的育兒錯處。
無論是老一輩還是年輕一輩,在她們成為母親時,就已經自動把自己帶入到“育兒分工”狀態,這間接催生了新手母親不斷出現的焦慮情緒。
社會分工早已改變,新一代的育兒需要父母共同的努力,不能甩手,也不能急迫,但傳統的家庭分工思維,仍在影響著年輕父母們。
育兒并不是只有一地雞毛,生活也不是驚悚片,“狗血”皆有起因,《親愛的小孩》呈現出的矛盾,是現實呈現,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