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武俠故事,你最向往的是什么?至少就個人而言,只期待兩件事,一是看主角如何從無名之輩成長為大俠,最終擊敗惡人,大快人心,二是看主角如何排除萬難,最終與心愛之人走到一起,大多數武俠故事中的主要情節也就是圍繞這兩條線索推進的,前者幾乎沒有什么變數,而后者卻不一定。
在大多數武俠故事中,盡管男女主角的情路可能十分坎坷,但他們對彼此都應該是忠貞不渝的,畢竟讀者向往的就是“完美的愛情”,然而金庸筆下那《神雕俠侶》中,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似乎就有些許雜質,比如當年甄志丙的惡行,又如她后來與公孫止走到一起,哪怕最終的結局是龍楊二人重歸于好,筆者仍是如鯁在喉,有些意難平。
(小龍女劇照)
尤其是小龍女與公孫止在一起后,是否守住了清白?
一、單純的小龍女,根本不懂愛
小龍女是個怎樣的人?她的樣貌雖美,卻有種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之感,楊過第一次見著她的時候,就不是驚嘆于她的美貌,而是感覺這女子不似活人。
原文道:“楊過抬起頭來,與她目光相對,只覺這少女清麗秀雅,莫可逼視,神色間卻冰冷淡漠,當真潔若冰雪,卻也是冷若冰雪,實不知她是喜是怒,是愁是樂,竟不自禁地感到恐怖:‘這姑娘是水晶做的,還是個雪人兒?到底是人是鬼,還是菩薩仙女?’”
小龍女為何會這樣?書中也解釋過,她常年深居古墓之中,根本不懂七情六欲,這也是她為何楊過老了,她的容顏卻始終不被歲月侵蝕的原因。
(甄志丙劇照)
小龍女不懂愛,她對楊過產生愛意還是因為當年的甄志丙事件,有人說自那時起,小龍女就已經談不上冰清玉潔了,其實不然,在筆者看來,那次事件,小龍女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遭了甄志丙毒手,并非她本意,她仍是冰清玉潔的。
然而在她邂逅了公孫止之后,卻未必是如此了。
二、移情公孫止,龍女已動心
小龍女真心愛過公孫止嗎?
盡管從結局來看,小龍女心中始終是愛著楊過的,但正如前文所說,小龍女是個壓根就不懂“情為何物”的人,她對楊過的愛并不像楊過對她那般刻骨銘心,這也是為何小龍女在書中幾次三番離開楊過可以不帶一絲糾結,而楊過卻始終做不到放下小龍女。
小龍女是在絕情谷底安靜地生活了十六年,甚至從結果來看,她絲毫沒有因為思念楊過而神傷,以至于她的容顏如十六年前一樣,反觀楊過,一個比她小幾歲的男子,居然看起來像她的長輩一樣,足見楊過才是這段感情中陷得更深的一方。
正因為如此,小龍女向來是比較涼薄的人,所以她會移情別戀倒也正常。
(公孫止、小龍女劇照)
關于她對公孫止的態度,舊版中有這么一段描述:“小龍女心感公孫谷主活命之恩,又見他荒谷幽居,正是避開楊過最適當的處所,這才答允委身。與他相處數日之后,覺他氣度沉穆,識見淵博,實不似個鄉居孤陋之士,兼之文武全才,也不禁微感傾心,暗想陪著他過一輩子,也就是了。”
從這里來看,她已經“答應委身”于公孫止,并且已與他在一起住了數日,我想金庸給出的信息已經夠多了。
當然,也有人會說,既然還沒拜堂成親,那小龍女自然還沒有真正“委身”于公孫止,但你看看后世武林中的周芷若和張無忌的對話就明白了。
三、周芷若的要求,張無忌的回答
周芷若與張無忌的婚約被趙敏給毀了,盡管后來她已不再執迷于復仇,卻仍是不甘心看著趙敏和張無忌成婚,于是她提出要求,讓張無忌永遠不可娶趙敏,此時你看張無忌是如何回答的?
(周芷若劇照)
原文道:“張無忌道:‘不拜堂成親,自然不違背俠義之道。我跟你本來有婚姻之約,后來可也沒拜堂成親。好!我答允你。到了蒙古之后,我不和趙敏拜堂成親,但我們卻要一樣做夫妻、一樣生娃娃!’周芷若微笑道:‘那就好。’張無忌奇道:‘你這樣跟我們為難,有什么用意?’周芷若嫣然一笑,說道:‘你們盡管做夫妻、生娃娃,過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會想著我,就只不舍得我,這就夠了。’說著身形晃動,飄然遠去,沒人黑暗之中。張無忌心中一陣惘然,心想今后只要天天和趙敏形影不離,一樣做夫妻、生娃娃,不拜堂成親,那也沒什么。”
他們這里說的“做夫妻”指的是何意?自然不是拜堂成親了。
事實上楊過的母親穆念慈在《射雕英雄傳》中也有過類似的說法:“穆念慈低聲道:‘你沒胡說八道,是我自己糊涂。我……我跟他做了夫妻,可是沒……沒拜天地。只恨我自己把持不定……’說到這里,淚水簌簌而下。”
(張無忌與眾女子劇照)
顯然在金庸筆下的“做夫妻”和“拜堂成親”并不沖突,而小龍女與公孫止只是沒有真正拜堂成親而已,但根據書中的種種線索來看,至少在連載版的故事中,小龍女是委身于公孫止了,而且這不比當年甄志丙對她下毒手那次,這次是她自愿想要與公孫止走到一起的,結合張無忌和周芷若的那番對話,小龍女的形象在筆者心中已然幻滅。
不過還好,后來的版本中,金庸刪除了絕情谷中的那段描述,甚至還提到這么一段:“小龍女在新娘裝下暗藏雙劍,只等公孫止救活了楊過,便伺機行刺,倘若被擒,那便自刎以殉,決不將貞操喪在絕情谷中。”
也算是還了小龍女一個清白,筆者心中也好受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