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有位熟面孔登上熱搜。鞏漢林,這位因演小品而讓大家熟知的老藝術家,帶著他提的觀點和建議出現。
批飯圈,錘足球,毫不手軟。有些明星收入幾千萬上億,還在偷稅漏稅。
有的行業,比如說某足球隊,年收入三五百萬甚至上千萬,球場上卻不見他們進球,完全給中國人丟臉。
沒想到批評還有回聲。這不,前國足隊長馮瀟霆發微博說要退役,并給網友留言回復說:“退了,讓位給鞏漢林。”
抱歉,鞏漢林不是專職踢足球的,他是小品喜劇演員。本職工作是很出色的。
他是國家一級演員,上過18次春晚,擔任過華鼎獎評委,多次獲得春晚全國觀眾最喜愛的小品類節目一等獎……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他提的建議針砭時弊。19年,他批虛假流量和虛假人設:什么人設都沒有做人重要。人設不是靠虛假流量流出來的,也不是靠雇傭水軍刷點擊率點出來的,更不是靠虛假宣傳粉飾出來的,虛假人設早晚會崩塌。
18年,《快樂大本營》沒停播,《爸爸去哪兒》致力于展示明星家庭的美好生活,再到《向往的生活》《奔跑吧》,都是明星、流量導向。鞏漢林則說,綜藝節目參與者應該摸著良心做藝術,不能向金錢低頭。
他總能一針見血,切合實際指出娛樂圈亂象。
這下,鞏漢林批評流量、飯圈泛濫和明星偷逃稅的話音未落,鄧倫就因偷逃稅被罰1個多億。簡直一語成讖。
他對自己更狠。上春晚是每個演員的夢想。但鞏漢林說:“沒有好的作品,就不會上春晚,要學會封殺自己。”
說這話時,因為春晚劇本不夠好,他已經離開那個舞臺,退隱多年。回首鞏漢林的演繹生涯,他能走到今天,就是這么一步步、用一絲不茍的對待藝術的態度壘起來的。
不唯流量、不泡飯圈,只憑實力。
鞏漢林出生于曲藝世家,父母都是唱河南梆子的演員,環境的熏陶讓他對戲很來勁。
那時,做演員很辛苦,賺得也非常少,家里人都不支持。這種情況下,他把滿腔的興趣埋在心底。面前的生活指給了他另一條路:下鄉插隊。
響應國家號召,鞏漢林一個猛子扎進農村生產,幾乎沒怎么回過家。鄉下日子很苦,每餐飯都是高粱米配白菜湯。
高粱米是發霉的,里面還摻雜著高粱殼兒,喂豬豬都不吃;也沒有蔬菜吃,白菜湯一勺下去全是湯,有兩三片菜已是萬幸。
雖然條件艱苦,但人們之間關系很純粹,鞏漢林倒覺得這種“吃苦”的生活很充實。
插隊時,高考恢復。父母希望鞏漢林考大學,再找個安穩的文職工作。母親更是一周三封信轟炸,催他趕緊回去參加高考。
考前半個月,被催得沒辦法的鞏漢林才趕到家。剩下的時間他幾乎沒怎么睡覺,就是看書學習,最后考上了遼寧大學的走讀生。當時高考剛恢復,學校宿舍不夠,因此要求走讀生必須住在學校所在的區。
鞏的條件不滿足。不久后,沈陽第二教師學校(現沈陽大學)給鞏發來錄取通知,上面寫著錄取的是:政治系。
鞏漢林有點不想去,但架不住父母的要求。因為當時,如果不去讀書,他就會一直待在農村。
就這樣,日后說小品逗樂的鞏漢林,成為了一名政治系大學生,學哲學和政治經濟學。
那時,鞏的父母去了服裝廠。改革開放后,服裝廠會加工賣往國外的衣服,部分服裝會作為福利分給員工。
因為這個便利,在那個顏色貧瘠的年代,鞏漢林能穿著亮眼的衣服走在校園里,大家都看他。回頭率超高。
大學畢業后,鞏漢林分配到了區教育局。但他內心始終有個戲劇夢,實習期間便偷偷報了曲藝團。進曲藝團要有正規手續才能接收,教育局領導也不愿意放人。
鞏漢林軟磨硬泡找了領導三次,終于辭掉工作,加入了他心心念的曲藝團。
進團的日子不好過。因為是辭掉工作加入的,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從普通學員干起,發節目單、把門、收票,給前輩端茶倒水。
再到裝電燈、拉大幕、置景,所有團里的雜活臟活累活他全干過。
接著,他才開始說相聲。
因為鞏漢林在團里最年輕,所以要從開頭的熱場開始。說著說著,他開始進入第二場、第三場,終于把自己說成了壓軸的。那種成功的滿足感,用鞏漢林自己的話來說,是在夢中都會被觀眾的掌聲驚醒。
他不是一炮而紅,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說相聲的時候,鞏漢林邂逅了妻子金珠。
金珠比鞏漢林大幾歲,是鞏漢林的師姐。日常相處中,她覺得鞏漢林很特別:工作認真努力,說的相聲段子全是自己寫的。
所有演員都在說笑逗樂的時候,他卻在一旁安靜地讀書,顯得非常與眾不同。
漸漸地,金珠被師弟身上的認真勁兒吸引,主動倒追鞏漢林。
一次參加相聲大賽,鞏漢林寫的本子很好,這讓金珠順利進入決賽。那時鞏漢林錢不多,還找范偉借了三百,給金珠買了條裙子。
除了買衣服送衣服,鞏漢林還會自己做衣服,送給金珠,還燒得一手好菜。
結婚時,他們沒什么積蓄,只有咬牙攢的幾百塊,并用它們買了一點必須的家當。鞏漢林的手特別巧。為了讓小家更溫馨,他用烙鐵在光板大衣柜上燙了花,還會用塑料碗制作地燈、臺燈的燈罩。
金珠懷孕時,他還親手為她做了孕婦裝。結婚多年,兩人沒有在家吵過架。
相聲是鞏漢林的起步,更上一層樓的是小品。1988年,他和趙本山合作演出了小品《十三香》。這是鞏漢林第一次演小品,也是趙本山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演小品。
沒想到就此走紅。
小品真正排練的時間很短。趙本山去鞏漢林家聊了兩天半,鞏漢林去劇場和電視臺排練了兩晚,然后直接就去審核。
效果卻非常好。演出結束,鞏漢林那時還名不見經傳,但滿大街的人見到他都脫口而出:“誒喲,你不就是那個十三香嗎!”
這樣的結果并不令人吃驚。早在說相聲時,鞏漢林就因為認真刻苦的態度,被多位業界前輩,推薦給了相聲大師唐杰忠做入室弟子。
相處下來,唐杰忠評價說:“漢林對藝術認真、嚴肅,精益求精。”正是這種少見的、對待藝術嚴肅認真的精神態度,讓鞏漢林不斷向前,走得更高更遠。
繼續演小品的路上缺不了引路人:趙麗蓉。
那時,小品《母親的心》要尋找一位會說唐山話的演員,有人給趙麗蓉推薦了鞏漢林。
初見趙麗蓉,鞏漢林充滿了崇拜。小品里,兩人要演母子,趙麗蓉就直接稱呼他“兒子”。吃飯時,她把鞏漢林拉在身邊,安慰道:“雖然這里是北京,但是跟在家一樣。”
鞏漢林很感動。
等到小品彩排,反響一般。劇組工作人員就對趙麗蓉提議:“咱們是不是換個演員啊,是不是鞏漢林大家不太認識。”
趙麗蓉當場否決:“人家是咱請來的,年輕演員好不容易有這樣一次機會。你讓人家回去,家里人知道了,他回去咋辦?”因為趙麗蓉的堅持,鞏漢林留了下來,并走到了離舞臺中央、離觀眾更近的位置。
臺前兩人是搭檔,私下卻像母子,鞏漢林更是稱呼趙麗蓉為:趙媽。鞏漢林對趙麗蓉一直懷有感恩之心。多年后,一提到趙麗蓉,他的心情就難以平復。和趙麗蓉搭檔后,兩人演出了不少令人叫好的小品:《如此包裝》《打工奇遇》《老將出馬》…
表演中,他的語言技能滿分。方言是小品中的常用技巧。如果只會一種方言,在各地觀眾面前就顯得眾口難調。鞏漢林的功夫就在于:南腔北調,張口就來。
小品《都市外鄉人》中,鞏漢林南北方言能無縫銜接。
一次到杭州做節目,有人還對鞏漢林說:“沒想到你是我們浙江老鄉。您家是杭州的還是上海的?”
東北人學南方方言,達到了亂真的效果。
演電影,他的要求同樣很高。臺詞上,他除了記自己的詞兒,還會把對手的臺詞給記下來。
等到去片場和搭檔對臺詞,對方忘詞了他還能記得搭檔的臺詞,和他拍戲不能馬虎。
排節目。在家做飯練,出去騎車買菜也練,走路也練,睡覺之前也練,不放過任何空閑時間。
他始終記得趙麗蓉說的那句話:“干我們這行要講究,不能將就。”
所以沒有好作品,他就不上春晚,慢慢地就成了退隱狀態。
演藝圈也開始出現亂象,偷稅漏稅的、天價片酬的、飯圈泛濫的,認真搞藝術的太少。
回首鞏漢林的演藝道路,也有一些遺憾。
他在圈里是出了名的孝子:母親去世那陣,他在北京抓藥,每天送到火車站,托乘務員帶回沈陽老家。但母親去世當天,因為工作原因,他沒能見母親最后一面。
把孤單的老父親從沈陽接到北京,夫妻倆為他騰出了采光最好的臥室。可平時兩人在外演出,沒時間陪老人。
一次回家,鞏漢林見到父親正蹲在魚缸前和金魚說話,心頭一陣心酸。
給父親找老伴兒,他不要。父親說:“孩子,爸和你媽一起生活了四十多年,感情很深,爸的心里再也裝不下別的女人。”
無法彌補,無法補救。
作為演員、藝術家,總面臨著家庭還是觀眾的兩難抉擇。作為演員,他是為觀眾、為舞臺而生,就注定會造成某些缺憾。
再就是他的趙媽,鞏漢林也沒能陪她到最后。
見趙媽的最后一面是演完《老將出馬》。
演完剛下場,趙媽的身體就開始不適,鞏漢林和妻子金珠將她送上救護車。
只記得,在前往醫院之前,趙媽握著鞏漢林和金珠的手,深情地對他們說:“你們好好過年,來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再來我家看我。”沒想到一別成永別。
得知噩耗,鞏漢林堅決中斷演出、連夜趕回。葬禮上,他再也忍不住,悲痛地流下了淚水,并以義子的身份為趙媽守靈。
再看當今的演藝圈,對戲敬業,對家庭認真,感恩前輩師長,甚至因此而面臨兩難抉擇和遺憾的太少有。
只剩唯流量下的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