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大環境不景氣,不少影星轉戰小熒幕,其中不乏奧斯卡影后級別的女演員。
畢竟江湖地位擺在那里,出演美劇也是量身打造的C位大女主。誰曾想,“肉絲”凱特.溫斯萊特不按套路出牌,跑去客串“小糊劇”。
鬧了半天,原來是為了捧紅自己21歲的女兒Mia!
不止“下凡”當綠葉,還屈尊在一個毫無熱度的小劇組里。為了成全星二代的“特權”,可憐了老母親的良苦用心。
溫斯萊特母女同框的電視劇叫《I Am》,是一部純女性視角的群像作品。豆瓣和IMDb的平均分數在7.5分左右,稱不上佳作。豆瓣兩季評價人數加一起不到一千,IMBb的評分人數只有幾百。
該劇的編劇兼導演多米尼克·塞維奇作品數量不多,名氣不大,沒有足以吸引大牌的能力和人脈。
所以不論從口碑還是熱度的角度來看,都是一部毫無存在感的電視劇。縱向對比,與溫斯萊特主演的高分爆款劇《東城夢魘》也完全不是一個層次。
作為獲得過奧斯卡獎、金球獎和艾美獎的一線女演員來說,46歲的溫斯萊特為什么這么想不開?
其實非也。
溫斯萊特為女兒保駕護航雖不遺余力,但仍然保持清醒。
Mia曾參與過一部低成本的獨立電影,并未引發關注。只因為她是溫斯萊特的女兒,而被報道過幾次。
對于親爸是導演,親媽是影后的Mia來說,并沒有贏在起跑線上的沖擊感。
換句話說,即便她的顏值、身高、氣質、演技完全比不上媽媽,比同期小花也毫無優勢,至少不招人煩。
而且,Mia凹的是自力更生人設。她說自己隱姓埋名去試鏡,家里根本沒幫忙也不知情。
雖說靠著媽媽賺人氣是事實,她的故事邏輯經不起推敲,但是沒有天降S級資源,網友便不會義憤填膺,不會去攻擊她。
溫斯萊特的聰明之處在于,利用投喂資源去打磨女兒,順便保護女兒。
《I Am》這種級別的劇與Mia咖位匹配,部分出演不會引發霸屏反感。
重點是,《I Am》與Mia出演的那部小成本電影一樣,起點低才能加深“自食其力”的印象。
保持人設一致,是認證人品的曲線路徑。
雖說溫斯萊特的出演已經打破了Mia獨立的“假象”,但是影后的自降身價,反而帶著母愛的犧牲感。
溫斯萊特就像去基層臥底的霸道總裁,她并沒有利用裙帶關系讓女兒一飛沖天。
另外,女性視角劇是如今主流思想非常推崇的類型,溫斯萊特是順應潮流。出演小糊劇就像做慈善,還能賺一波好感。
像溫斯萊特這種被認證的實力派,就算電視劇出來效果不好,也有編劇、導演、制作等一堆鍋可以甩。就像口碑普通的影片也能出影帝、影后一樣,演技和戲劇某些時候可以被分開來看。
里外里,溫斯萊特都不吃虧。
幫女兒和自己賺了吆喝,助Mia追求星夢,不妨礙大部分人的利益便不會引發反感……溫斯萊特的無微不至應該經過了深思熟慮,且權衡利弊,很有大局觀。
除去《I Am》溫斯萊特母女主要角色的首次同框,8年前的《小混亂》母女就合作過了,看來凱特早有了為Mia鋪路的打算。
在大量星二代涌入好萊塢的狀況下,無法勝任偶像劇的外形,仍需歷練的演技又如何?投胎也是技術活。
擁有如此周全的媽媽,穩固的靠山,是Mia的幸運。后續發展如何,還要憑本事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