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扒姐刷劇,發現一部劇的編劇真的好多。
像張含韻的新劇《玉面桃花總相逢》,只是一部小網劇,光署名的編劇就有9個人。
可編出來的劇情呢,也就那么回事,甚至節奏還很拖沓。
頗有點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架勢。
再往前翻翻,各個電視劇中編劇的數量,《語嫣錄》6個,《鏡雙城》16個,《最好的時代》15個,《沙?!?2個,《黃金瞳》10個,《有翡》9個。
有時候覺得,集數都快不夠編劇分了。
這種編劇團隊的創作模式,現在已經成為了影視圈的常態。
優點是適應目前影視劇快節奏的產出,盡可能發揮各自的優勢。
比如《黃金瞳》的10個編劇,會有總編劇確定大方向,然后小編劇們各自分配集數寫,最后匯總再調整。
再比如《終極筆記》也是幾個編劇開會碰頭,一起討論填原著的坑,效果也不錯。
這樣做能盡可能縮短影視劇制作的周期、降低成本,還能用有經驗的編劇帶新人,讓行業的后備力量有成長。
出發點是好的,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集體翻車。
如果你平時看劇的時候,突然感覺劇的走向逐漸奇怪,且味道不對了,多半就是換編劇了。
之前《少年派》女主角前幾集還是個樂觀活潑可愛的高中生,編劇換成六六后,女主就變成了一個自私自利、沒有禮貌又自甘脫落的神經病。
還有前幾天喬欣徐正溪的《嫣語賦》,前期的劇情人設還比較出彩,可最后幾集整個崩塌,觀眾全在吐槽編劇是不是人格分裂。
不是編劇人格分裂,是因為這劇有6個編劇,觀眾看到的感情線、事業線、大結局,都是幾個人分開寫的。
編劇團隊被罵慘后,總編劇寫了篇小作文,態度極其誠懇的給觀眾道歉。
他解釋說,雖然編劇是6個人,但他們合作了很長時間,不是臨時搭建的班底,只是大家第一次寫古裝劇,錯都在他這個總編劇沒經驗。
如果協調不好各個編劇之間的關系,不僅影響影視劇的內容,還很容易出現一些內部的利益糾紛。
劇爛,N個編劇之間會互相甩鍋,或者給導演甩鍋,給制片甩鍋。
劇紅,編劇之間爭搶功勞。
年度狗血大戲《今生有你》,因為李小冉和鐘漢良又一次演虐戀,所以也小紅了一下。
只是很多觀眾都對劇情的后半段不滿意,質疑編劇的能力。
然后編劇就內訌了。
其中一位編劇開始甩鍋,自己提交的結局跟現在完全不一樣,都怪總編劇非要亂改。
她還放出來了自己寫的最后一場戲,來證明自己這個版本更好。
她還吐槽不止結局被換了,自己寫得很多精彩片段,都被總編劇改的七零八落,最終呈現的版本她自己都很無語。
但總編劇并不想搭理她,美美的慶祝《今生有你》圓滿收官。
前面咱也說了《玉面桃花總相逢》這劇有9個編劇,有觀眾看完劇覺得劇情真的很拉垮。
編劇看到十分不高興,根本不是我們的問題,全是導演把精彩的劇情刪掉了。
包括有人吐槽節奏慢,編劇也甩出來劇本,第一場戲全文就這么多,明明導演把5分鐘的戲,拍成了15分鐘,編劇能有什么辦法。
甚至還爆料,她們辛辛苦苦寫的戲,導演覺得難拍,一句話全給砍了。
還有之前《香蜜》也遇到過同樣的情況,后半段被觀眾吐槽劇情注水,編劇第一件事就是甩鍋。
編劇控訴制片方將43集的劇本強行擴充到63集,才導致影視作品效果差。
編劇還爆料,明明她才是執筆的編劇,結果影視劇署名時,策劃人員變成了編劇,甚至排名在她之前。
而制片方也不想背鍋,把責任甩回給了編劇,指責編劇修改的劇本不符合要求,后面劇情非常差。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反正名聲我賺,挨罵肯定是對方的問題。
而且在大ip面前,所有人都渴望拿到掌控權,讓自己的名聲一炮而紅。
像之前的《月上重火》,編劇爆料劇組搞“陰陽劇本”,他被迫退出這個項目。
編劇改編時投入了大量精力,結果開機前他收到了另外一個版本的人物小傳和故事大綱。
新版劇本,硬往原本的武俠片里塞入大量宮廷戲份,還多了憑空造出來的人物。
但之前導演組騙他說是劇組練習版本,結果變成了真劇本。
經過這波操作,新的編劇團隊,把他直接擠出了劇組,想獨吞流量大ip的果實。
只不過這劇被折騰的撲街了,最后誰也沒享受到紅利。
現在影視劇疲軟,如果能小爆一個劇,編劇就會一窩蜂沖上去搶功勞。
《半是蜜糖半是傷》在桃播出后收官熱度超過了8500,是桃2020年獨播的現偶里指數最高的一部。
當初桃下了血本給這劇辦了慶功宴。
劇紅了,這劇的9位編劇坐不住了。
其中一位編劇劉十八手撕總編劇王文通。
大概的意思是,王文通和他的團隊只寫了兩集的內容,卻在劇播出期間冒領功勞,而他們這些辛辛苦苦的碼字人,成為了幫編劇寫劇本的人。
劉十八爆料,王文通是一個完全不喜愛蜜糖,毫無責任心的總編劇,可現在劇紅了,卻有很多公司找他推薦王文通做項目,讓他很生氣。
爆料之后,剩下的七位編劇也火速站隊,形成了兩大陣營。
站劉十八的人發文力挺。
王文通這邊當然不是這么認為的,曬了聊天記錄和后期劇本的創作與修改,他覺得劉十八就是誹謗。
王文通的團隊也有其他人,把質疑一一diss回去。
作為外人很難判斷到底誰有理,畢竟劇紅了,編劇的名聲就會在業內迅速打響,身價也會直線飆升。
這巨大的利益盤子,誰都想吃上最大的一口。
人少了未必不好,《康熙王朝》的編劇就兩位,《覺醒年代》的編劇只有一位,依舊可以產出精品。
人多了雖然能加快進度、分擔工作內容,可也要避免風格不統一和成員互撕的問題。
片方組建編劇團隊,還是要以質量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