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尼采哭泣》是一本書,所謂的美國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寫的一部小說,講了弗洛伊德的老師布洛伊爾和尼采之間的愛恨情仇。
這是一部虛構的小說。根據一定的史實,進行的編構。
比如說,弗洛伊德是真的,尼采是真的,布洛伊爾是真的,游蕩在尼采和布洛伊爾兩人之間的美女,莎樂美,也是真的。
問題是,真過頭了!歐文·亞隆克制不住自己滿滿的治療欲,連尼采幾點吃飯、幾點吃藥,都吃什么藥,寫得仔仔細細,真讓人一看,險些有金庸以假亂真的功夫。
本來歷史中布洛伊爾與尼采沒見過面,這就算了,問題是歐文·亞隆強行把兩人扭在一起,相互治療。中間還穿插一個19世紀最著名的哲學名媛露·莎樂美,將三人的愛恨情仇以一出心理治療狗血戀的故事上演,演得驚心動魄,仿佛一場上帝對全人類的催眠治療一樣。
電影中的尼采長這樣。
本來尼采長得還湊合吧,找的這個演員,真的是…把尼采演出了愛因斯坦的感覺。
正常的尼采長這樣。
還是有點差距的吧!
梳胡子的這把小梳子倒是不錯。
上面這三張,到底是尼采還是演講中的希特勒?
話說回來,電影說的布洛伊爾和弗洛伊德長的倒是不錯。
右邊是布洛伊爾,左邊是弗洛伊德。
尤其弗洛伊德,有小李子的感覺。
重點來了,露·莎樂美長這樣!
莎樂美
漂亮嗎
忍不住多截了幾張
這個顏值,而且是個女哲學家,誰能娶回去?
行了,這部電影的照片就放到這里。
是不是有點過分?尼采和莎樂美的差距真這么大,那刨除哲學和思想部分的吸引,光是這點,莎樂美沒選擇尼采,觀眾多少也能理解一點。
然而,不說顏值,畢竟我們是聊哲學的。
言歸正傳。
這部電影和小說的差距還是有一些的,演員長相就不說了,原書中歐文·亞隆對尼采的描寫,至少遵從著貴族精神的襯托,沒違背尼采憂郁、高貴、悲傷、深沉的氣質,電影里呢,尼采就像個愛因斯坦+希特勒再除以二的翻版。
電影是真的看不下去,如果非要在書和電影之間做個選擇的話,我還是建議選擇看書吧!
當然,如果能有選擇看與不看的權利,那建議兩個都不用看了。
書的封面顏色倒是很好看
言歸正傳,說一下歷史上正式的弗洛伊德、布洛伊爾、尼采、莎樂美吧。
弗洛伊德就不用說了,大師。
莎樂美,縱橫馳騁歐洲哲學文藝圈的女強人,引無數哲學家競折腰。曾拒絕過尼采的求婚,后來成為弗洛伊德的弟子。
布洛伊爾,弗洛伊德最早的老師之一,和弗洛伊德一起研究催眠治療。
尼采,本書的主角,人類史上最著名和最受爭議的思想家之一。
從心理治療的角度來看,尼采是個病人。
他有嚴重的憂郁、焦慮、社恐,等等等等。
再加上他身體上一堆毛病,他精神上、身體上好的地方不多。
而歐文·亞隆,是21世紀美國最著名的心理治療大師之一。
歐文·亞隆除了《當尼采哭泣》,還寫過一本《叔本華的治療》,看得出來,他試圖治療歷史上一切有精神異常可疑現象的大師。
這樣本沒錯,如果真能把痛苦的哲人治成快樂的凡人,我是支持的。畢竟一個人的快樂,在我看來要比虛無縹緲的真理重要。
我是一直以來堅定并且捍衛這個觀點的。
問題是,你有那個水平治嗎?
不是每個大師都可以被所謂的心理學或者精神病學定義為“不正常”,然后通過某些治療而讓大師們正常的。
這也就是誰也沒有把哪個當代的大師治好。而只有所謂的“治療歷史人物”。
已經故去的人,你說他是什么,他就是什么。
根據記載,牛頓有多種精神疾病的癥狀。
可是,當時誰把他治好了?誰又有能力去治療牛頓?
不要在已經無法更改的歷史上,去做紙上談兵的事。
那樣的話,誰都會。
要是時光倒流,我可以阻止二戰的發生。
如果時光倒流,我會告訴秦始皇早點殺了趙高。
沒用的,任何試圖站在上帝角度來擺弄已逝之人的行為,可以自娛自樂,也能嘩眾取寵。
茶余飯后,倒也無傷大雅。
但是一個快樂的孩子,告訴一位憂傷的老人,“不要再哭了”,你看這個世界多美好。
我們是該表揚孩子的天真呢,還是應該責怪老人的悲傷?
嘖嘖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