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天行者傳奇》在流媒體平臺上映,這部系列的傳奇演員馬克·哈米爾參加了記者瑞安·帕克的訪談,這位演員談論了自己對衍生系列的看法。哈米爾表示:“《魅影危機》屬于新時代,盡管這部作品在上世紀上映,但是該片是星戰類電影的轉折點,《星球大戰》的外傳系列開啟了新時代。”很多專業的影評人也認為,《魅影危機》幾乎就是星戰類影片的巔峰之作,在盧卡斯影業出品的影視劇當中,這部作品具有代表性,同時《魅影危機》也是《星球大戰》幕后創作團隊的轉折點,所以該片屬于新時代。新版《蝙蝠俠》的熱度非常高,哈米爾也對這部宇宙電影發表了看法:《新蝙》還要研究周邊產品。
哈米爾對華納和迪士尼的看法不同,作為當今影壇的兩大巨頭,他們的優勢在流媒體時代更加明顯——迪士尼頻道和HBO的競爭模式已經形成,再加上奈飛平臺組成了三足鼎立的模式。哈米爾表示,迪士尼就是“滑頭”,這家影業收購了盧卡斯影業之后,他們在表面上非常注重質量,實際上迪士尼通過時代的變化,干了不少投機取巧的事情,當然這家影業的策略很成功。華納還是“老實人”,這家制片廠的創作理念已經步入了新時代,但是他們在宣傳方面還有些守舊,不懂得研究周邊產品的價值,《新蝙》就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瑞安·帕克也承認,華納運營作品的時候太老實,這家影業需要開發熱門系列,這樣也有助于《黑暗騎士》反復研究價值。
作為《天行者》的扮演者,哈米爾對星戰類作品有著自己的理解方式。在科幻片的分支電影當中,雖然很多人認為《星球大戰》的正片已經失去了潛力,然而對于迪士尼這種狡猾的制片廠來說,他們還是會繼續挖掘這部系列的剩余價值,而不是開發全新的科幻電影。對于長久以來的系列來說,尤其是那些前傳、外傳和衍生類作品很多的經典系列,他們想要生存下去,由于兩部影視劇會成為這一系列作品的轉折點。哈米爾還強調,作品和演員一樣都有轉型期,《魅影危機》代表著星戰類作品的轉型,所以該片具有新時代的特征,這部系列在很多老演員和老牌電影人看來,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意義。
從年份上面來看,《魅影危機》是99年誕生的《星球大戰》前傳,照理來說是上個世紀的影片。然而在哈米爾看來,該片無論從結構概念還是內容來分析,都是新世紀的影視劇作品。當然,《魅影危機》的超前并不是巧合,而是盧卡斯影業和二十世紀福克斯有預謀的超前。筆者(沾沾自喜看電影)也覺得這種說法沒有問題,喬治·盧卡斯采用了遠古的設定,讓人感覺這是西方版本的《迪迦·奧特曼》。恰好在很多奧特曼粉絲的心中,《迪迦》也是新時代東方英雄的代表人物,該片開啟了平成時代的奧特曼系列。《魅影危機》還有一個譯名是《幽靈的威脅》,從這部作品到后來的《天行者崛起》都有著連貫性,顯然這些作品屬于同一個時代。
《歐比旺》出現了未播先火的趨勢,從這部真人劇的創作概念來看,這些理念還是來源于《魅影危機》。所以哈米爾承認,《魅影危機》屬于新時代。迪士尼接手了星戰類作品之后,雖然哈米爾覺得這部系列進入了“不太注重質量”的時代,不過他贊揚迪士尼對周邊產品的研究,要知道《天行者傳奇》都有了相關游戲系列,不管游戲版本遇到了多少爭議,這都表明了迪士尼在特殊時期依舊能夠維持良好的經濟狀況,這與他們開發周邊系列有很大的關系。相比之下,華納就沒有開發《新蝙》的周邊產品。
如果新版《蝙蝠俠》將要呈現三部曲的模式,哈米爾建議DC工作組學習漫威工作室。因為荷蘭弟版本的《蜘蛛俠》三部曲也是收視率方面遙遙領先的大熱系列,雖然這部作品的版權風波到現在也沒有完全解決,不過索尼和迪士尼非常注重周邊產品的研究。在加上荷蘭弟的人氣很高,周邊產片也能帶動影業的收入。《新蝙》也擁有高人氣的偶像,他就是羅伯特·帕丁森,在出演了這部作品之后,帕丁森的人氣更高了。所以哈米爾認為,《新蝙》還要研究周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