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段時間,電視劇《山河月明》熱播。
劇中的很多老演員,都引起了討論。
比如演“馬皇后”的王姬。
說起來就算是如今提到王姬,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還是《北京人在紐約》。
畢竟當年那部劇,實在是太火了。
王姬也算是紅遍了大江南北。
只是多年以后,再提到讓她爆紅的《北京人在紐約》,王姬卻不止一次地表示:
那部劇,差點毀了我的生活。
1
很多人認識王姬,可能都是因為一部《北京人在紐約》。
她在其中飾演聰明、能干、漂亮、獨立的“阿春”。
作為社會最初轉型時期的女性形象,影響了不少人對傳統的顛覆與對現代女性的認識。
可以說作為演員的王姬,非常擅長塑造具有個性和追求的女性形象。
而之所以演得好,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她有生活。
畢竟生活中的王姬,就是一個妥妥的“獨立女性”。
王姬是陜西西安人,1962年7月,她出生于北京。
因為父母工作忙,她自幼就是脖子上掛著鑰匙的小“野孩子”。
自己上學放學,自己生活自己管理,4歲就學會了做飯,沒事兒還喜歡跟鄰居學跳芭蕾舞。
1977年,15歲的王姬,未經父母同意考取了部隊文工團,成了當時年紀最小的文藝兵。
只是別看年紀小,心氣卻很高。
沒見過世面的王姬,想成為中國的烏蘭諾娃。
烏蘭諾娃是前蘇聯芭蕾舞演員,被稱為是“芭蕾舞宗師”,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及的目標。
所以身邊人知道王姬的目標后,沒少取笑她。
但年少的王姬卻顯得很淡定,她想要證明自己:
往后的日子里,她練功特別刻苦,每天比團里其他人至少早起半小時練功,晚上就在被窩里打著手電學法語。
在這樣的拼搏之下,王姬在文工團越來越“亮眼”。
不過隨著年齡增大,見過的世面越來越多,王姬也越來越“清醒”:
她知道自己的好,只是在團里的佼佼者,想成為烏蘭諾娃那樣世界級的舞蹈家基本不可能。
再加上那個時候,周圍的演員有的受傷離開,有的考大學,王姬也有點著急了。
對于未來的路,她陷入了深深地迷茫。
巧的是這個時候,朋友見她沒什么方向,便推薦她去試一下吳德正籌備的新電影《塞外奪寶》,看看有沒有興趣。
此前的王姬,其實沒有接觸過演戲,但或許藝術都是相通的,通過一部戲的接觸,她對表演有了一些感覺。
本來就沒什么方向,經過一番思考,1981年,19歲的她報考了北京人藝。
據說當年報考的人數,多達1400人。
好在準備充分的王姬,還是脫穎而出,成功地考入了人藝,和宋丹丹、梁冠華成了“同學”。
2
都知道北京人藝,從來不缺好演員。
特別是八九十年代,那里可以說是老藝術家們的聚集地。
所以像王姬這樣的新人,進去了就只能跑龍套。
而且一跑就是好幾年,用王姬的話說就是:
跑龍套就像我的宿命,一年中幾乎360天在舞臺上,跑到自己都精疲力竭。
不過這其中也有例外,就比如說宋丹丹,幸運地得到了機會。
并且她也確實有實力,沒幾年就成了“臺柱子”。
眼看著同批的演員走出來,王姬再一次陷入了焦慮。
其實她也有實力,在人藝時,有一次準備話劇《家》,飾演梅表姐的演員當時狀態不好,最終由王姬替換上場。
關鍵是王姬沒有辜負機會,成功地演繹了角色。
只是下場以后,她自己躲到廁所哭了很久:
她覺得自己被“埋沒”太久了。
一定程度上,怪不得王姬“哭”,畢竟那些年的她,真的錯失了太多機會。
記得剛進人藝,因為口才好,應變能力強,王姬還在北京臺客串過節目主持人,成績很亮眼,人氣也得到了提升。
然而人藝有個規定:一般不允許演員出去接戲,王姬私自外出錄制節目,還受到了批評。
無奈的她,只能放棄大好的機會。
據說在人藝的幾年,王姬一共放棄了兩屆春晚(1986年、1987年)的主持以及多部影視作品的拍攝。
更讓她頭疼的是,就算她已經放棄了很多,在人藝依舊得不到重用。
時間久了,“隔閡”也越來越深。
到了1987年,“怨氣”徹底爆發了。
那是勞動節期間,王姬參演了劇院安排的電視劇《秋天的旋律》的拍攝。
拍攝地點在郊區,當時王姬的姥姥從外地專程看她。
但王姬和劇組請假卻怎么都通不過,王姬最后一次請假未通過的時候,她沖進領導辦公室,發了一通脾氣,選擇了辭職離開。
可辭職容易,重新生活卻充滿了挑戰。
或許是厭倦了演戲,王姬迫切地想要開始新的生活。
趕上“出國熱潮”,敢于挑戰的她,選擇隨大流,跑到了國外。
3
其實王姬出國的時候,還有一個青梅竹馬的男朋友高峰。
王姬18歲那年,他們就在一起了。
王姬從人藝離職后,小情侶本來打算一起出國,結果王姬拿到了簽證,高峰卻沒有拿到。
兩個人被迫分離,王姬一個人漂在了國外。
雖說出國前,王姬就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打算,卻沒想到現實遠遠超出了她的想象。
初到美國,最難的時候,只能吃面包喝涼水充饑。
日子過得很辛苦,所幸的是她堅持了下來,并且3年后,男朋友高峰終于拿到了簽證。
兩個人團聚,生活也漸入佳境,甚至在1991年,他們還有了一個女兒,取名為高麗雯。
生完孩子沒多久,王姬就繼續工作了。
也是在工作的間隙,她得到了拍攝《北京人在紐約》的機會。
說起來當年,鄭曉龍、馮小剛拍《北京人在紐約》,也是孤注一擲,本來資金就很緊張,別人都讓他們在北京搭棚拍,兩個人非要跑到美國、要拍就拍真實的。
該花的錢一分還不少花,像是為了拍攝曼哈頓高樓大廈后面墓地的一個鏡頭,鄭曉龍租了一架直升飛機進行航拍。
拍攝的過程中,他自己雙腿在外,被一根繩子綁著。
結果第一次拍完,因為鏡頭搖晃得太厲害,他又租了一次重新拍攝。
就那一個鏡頭,光飛行員小費就給了800 美元。
只是該花的錢花了,能省的劇組也是一點不含糊。
為了減少成本,拍攝強度非常高,對演員的考驗很大。
當時拍攝主要場景的餐館白天營業,只有晚上打烊后才能供劇組拍攝。
王姬曾經4天4夜沒睡覺,只能在空隙間躺在沙發上補覺。
身體已經睡著了,但是耳邊一聽到導演那句“預備,開始”,立馬進入狀態,開始演戲。
然而拍攝前期,王姬就發現自己懷孕了。
可為了整部劇順利拍攝,她還是堅持了下來,雖說劇組已經很照顧她,但拍攝的過程中:
王姬平均每天,只有5個小時的睡眠。
后來回憶起這件事,王姬感慨道:
因為當時太過辛苦,孩子在肚子里4個月沒有成長。
不過在當時,影響并沒有顯現出來。
王姬拍完了以后,回家安心養胎、產子。
緊接著電視劇播出,紅遍了大江南北。
王姬也算是走出來了。
誰知道兒子一歲半那年,被診斷出自閉癥和智力障礙。
王姬一下子懵了,她覺得兒子之所以患病,是自己懷孕時,拍戲勞累過度導致的。
帶著“內疚”的心情,王姬帶著兒子四處看病。
家里的錢用光了,她就只能一邊回國內拍戲,一邊帶兒子看病。
一家人再次過上了“聚少離多”的生活。
4
遺憾的是盡管王姬很努力,可兒子的病很難完全“痊愈”,這意味著她的兒子永遠不可能和其他小孩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
屢次醫治無效后,王姬非常受挫,甚至很長的一段時間,都在以淚洗面的“哭訴”:
戲可以拍很多部,但兒子只有一個。
作為演員,我贏了 ;作為母親,我輸了。
等到稍微緩解以后,王姬又開始瘋狂的拍戲,她想攢一筆錢,留給兒子當“未來生存保障金”。
結果沒想到2011年,又出現了意外。
當時王姬把多年積蓄600萬元拿出來投資,想著能賺錢,卻遭朋友騙,“賠”了個血本無歸。
無可奈何之下,她只能重頭開始。
后來等到女兒高麗雯長大,也開始拍戲掙錢,情況才稍微好了一些。
然而女兒長大了,丈夫高峰卻拋棄了她。
所以這些年來,王姬基本上是一個人帶著女兒、兒子生活。
一直到最近幾年,她依舊在拼命地拍戲,為的就是可以給兒子存一些錢。
對于兒子,王姬始終沒有釋懷,就像她曾在采訪中說的:
如果上帝站在我的面前說,一個給我成功,但給我一個殘疾的孩子。
另外一邊說,讓我做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但給我一個健康的孩子。
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
全文完
是結束也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