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希希
自主持人大賽開始,大量新面孔入職央視,這是其一;在央視相關節目的內容呈現上,大量新面孔以主持人身份出現在觀眾視線中,這是其二。
綜合兩點來看,央視主持人正在經歷所謂的換血階段,在主持陣容開始出現明顯調整的基礎上,哪些主持人能夠脫穎而出呢?
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個人的業務能力顯然是影響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基于此,比賽成績顯然能夠體現出這些年輕主持人未來的事業發展上限。
就比賽結果來看,鄒韻、王嘉寧、尹頌、馮碩、張舒越等人在主持人大賽的舞臺上成績突出。
這是專業評審以及大眾評審對選手表現的認可,而比賽舞臺上的專業評審,皆是來自于央視的工作人員,其實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央視節目制作方的想法。
所以比賽結束,那些在舞臺上表現出色的選手都得到了入職央視的機會,而對于大多數年輕主持人來講,面對央視的邀約豈有拒絕的理由呢?
比賽結束,年輕主持人們逐一進入到央視這個大家庭中,在該階段就不僅僅是個人能力影響事業發展,央視的信任將成為主導因素,也就是說觀眾口中所說的機會。
央視給予張舒越、尹頌主持春晚的機會,給予鄒韻入職新聞頻道的機會,給予王嘉寧主持門面節目的機會。
這些機會幫助這些年輕面孔在事業發展初期迅速起步,被市場觀眾所認識,也讓她們在年輕主持人的競爭中處在有利位置,而這些機會的得到來自于年輕面孔在比賽舞臺上的表現。
當然央視的年輕面孔不僅僅只有來自主持人大賽的選手,通過招聘入職央視的主持人、通過地方臺入職央視的主持人比比皆是。
年輕主持陣容的分布同樣如此,通過主持人大賽入職央視的年輕主持人不僅僅需要和比賽時的對手進行競爭,同時也需要和央視的其他年輕面孔競爭。
在張舒越、尹頌參與主持春晚之后,龍洋、張韜的身影接替出現在央視春晚的舞臺,而在龍洋、張韜之后,年輕面孔馬凡舒同樣參與到春晚的主持工作。
不難發現,央視正在大量啟用新面孔,即便是春晚這種大型晚會的舞臺,央視依然給予新面孔足夠的信任。
能夠參與主持春晚,足以證明央視對待這些年輕面孔在主持資源上的傾斜。
基于此,市場判斷央視主持人未來的發展情況已經有一定的方向:自身業務能力出眾、央視給予主持機會。
而當兩個條件同時滿足的情況下,市場口碑則會影響到主持人后續的發展情況。
央視在主持人的選擇上不可能一意孤行,在結合市場觀眾的喜好、評價之后,央視相關節目制作方會對主持人的發展進行進一步的安排。
以此作為出發點,龍洋、張韜、王嘉寧、馬凡舒四人的市場口碑顯然更加出色一些。
龍洋在參與春晚的主持工作之后,繼續擔任《中國詩詞大會》的節目主持人,無論是節目收視率還是市場反饋,該節目都處在一個上行階段,而節目的主持人龍洋自然也會繼續被重用。
除此之外,作為央視財經頻道的節目主持,龍洋連續參與頻道315晚會的主持工作,也是對其事業發展的認可。
新聞主播張韜登上春晚舞臺讓觀眾意外,但結合其主持表現卻又會讓觀眾覺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有顏值、有實力,同時在年齡方面同樣占據優勢,央視制作方不可能忽視這么一位具備發展前景的優秀年輕人。
同理,王嘉寧的事業發展同樣處在上升階段,即便并未參與過春晚的主持工作,但王嘉寧在央視綜合頻道相關節目的存在感已經不容小覷。
央視年輕主持人這么多,但有機會成為的門面的主持人數量就那么幾個,央視所能夠提供的主持機會就那么幾個。
至于未來誰能夠成為央視的門面,誰能夠扛起門面主持人的大旗,目前已經出現大致方向。
在口碑、業務能力不出現下滑的情況下,央視為何要嘗試更多新選擇呢?
校對丨王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