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你,在2021年:
你最喜歡的國產喜劇片是哪部?——你可能會說《你好,李煥英》;
你最喜歡的國產愛情片是哪部?——你可能會說《白蛇傳-情》;
你最喜歡的國產劇情片是哪部?——你可能會說《我和我的父輩》;
你最喜歡的國產戰爭片是哪部?——你可能會說《長津湖》;
你最喜歡的國產動畫片是哪部?——你可能會說《雄獅少年》;
以上電影,我只是舉例了一部。你實際的回答,肯定能說出至少兩三部,甚至更多。
那么,如果有人問你,在2021年:
你最喜歡的國產科幻片是哪部?——你可能會??????
你最喜歡的國產動作片是哪部?——你可能會??????
你最喜歡的國產恐怖片是哪部?——你可能會??????
你最喜歡的國產懸疑片是哪部?——你可能會??????
你最喜歡的國產倫理片是哪部?——你可能會??????
你最喜歡的國產文藝片是哪部?——你可能會??????
我不知道你會不會如我一樣,回答這些問題時,第一印象就是發“懵”。要在頭腦中尋找思索很久,甚至有些問題,完全找不到答案。我不禁開始疑惑,這是怎么了?難道是我落伍了?又或者是我的品味缺失了?
然后,我就去看了豆瓣評分,逛了瀏覽器收藏的各大電影網站,看上面2021年的電影排行榜,最后我發現,也許不是我怎么了,而是國產電影怎了?
在2008年以前,國產電影又叫香港電影。相比內地電影量少質樸的風格,港臺影片更顯得刺激、夸張、新潮,更能迎合人們的品味。那段時期,也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后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資本的介入,內地電影市場也進入蓬勃發展時期。那時候,很多國產電影開始追求“逼格”。歐美大片是公認的高逼格電影,尤其是在畫面效果,已經場景規模上,完全碾壓國內所有電影。
也是在那時候,國產電影圈開始刮起了逼格風。要名場面,要大場景,要光看表面就給人真實的華麗感。總之,怎么高大上就怎么來。大手筆注定大成本,那幾年新電影的投資逐年攀升,形成了攀比風氣。誰的電影投資多,誰的電影質量就好。畢竟,便宜沒好貨。
甚至在那個時期,甭管你是唱歌的,還是跳舞,講課,說相聲的,只要你有名氣,夠紅,那就能主演或者參演電影。至于演技怎么樣,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露個臉兒,讓大家認出你是誰,那就行。
可事實證明,打腫臉充胖子,最后吃疼的都是自己。觀眾看了這些所謂的大投資電影后,發現除了能混個,好像在哪見過你的錯覺,或者看到木桌染了土豪金色,院子換成廣場外;電影在人性的解讀,以及精神的建樹上,并沒有任何醍醐灌頂式地升華。就這樣,大成本電影像中了魔咒一般,紛紛遭遇滑鐵盧,入不敷出。
然后,電影圈開始進入資本寒冬。
近幾年來,也陸陸續續誕生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比如《瘋狂的石頭》、《非誠勿擾》、《我不是藥神》、《大圣歸來》、《流浪地球》、《戰狼2》等等。
如果你統籌地去分析這些電影,你會發現:
小成本的劇情片更容易爆黑馬,可謂成本不夠,演技來湊。很多實力派演員,都是靠著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小電影,一鳴驚人,步入大咖行列。
科幻片則是需要依托,大投資以及嚴謹可塑的IP主題才能票房大賣。投資方都不缺錢,唯一成問題的就是IP,中國的科幻故事太少。目前除了《三體》,其他的,都拿不出手。
其次是戰爭片,喜劇片。以前科普歷史的,現在主要賣情懷;以前賣噱頭的,現在開始賣回憶。如果你覺得電影很假,很弱智,大家就會認為不是電影的問題,而是你不夠愛國,你不懂中國式幽默。以前看國產電影是精神享受,或哭或笑,都能感受到發自肺腑的充實感;現在再看國產電影,更多得像是精神綁架或者施舍。
如果唯一值得稱贊的,可能就是國產動畫片了,始終在不溫不火中,砥礪前行,沒有那么多嘩眾取寵的浮躁感。
最后再說說恐怖片,倫理片,文藝片,驚悚片,懸疑片,舞蹈片,音樂劇———嗯,,,,,,,其實真沒什么可聊的,它們基本都能用一個詞來概括——瀕危物種。
我想起古惑仔,我想起僵尸,我想起周星馳,周潤發——–我想起夕陽下的裸奔,那是我逝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