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茰I
香港樂壇的星光一向強盛。
不但凌駕于整個華語樂壇的頂端,甚至可以橫壓影壇。
一個簡單的例子。
在九十年代TVB的勁歌金曲頒獎禮上。
奪得最受歡迎歌手獎的天王、天后,比一年一度的金像帝后都要更受矚目。
而在歌手的背后。
從歌手包裝、歌曲制作到市場宣發,再到演唱會和獎項運作。
唱片公司巨頭們的角力無處不在。
但千萬不要認為,大牌歌手純靠包裝。
因為世界或有偶然。
卻并不常見。
歌神許冠杰。
以及八十年代的三王一后,即譚詠麟、張國榮、陳百強和梅艷芳。
歌手巔峰期涉及的唱片公司,包括有寶麗金、華納、華星和百代、DMI唱片。
他們都是同時代歌手中的絕對大牌。
其中許冠杰和譚詠麟在寶麗金從一而終。
梅艷芳在華星唱片出道并巔峰,其后在1997年轉投藝能動音,2001年轉大國文化。
張國榮1979年在寶麗金出道,其后數年毫無建樹,于1983年轉投華星,漸上巔峰,開始與譚詠麟分庭抗禮,其后再度回到寶麗金旗下,復出后簽約滾石,四年后簽約環球。
同年度,陳百強在EMI百代出道,次年轉投華納。
從銷量來講,作為粵語歌開派歌手的許冠杰,歌影雙棲兼一家獨大,最高銷量專輯或是1978年《賣身契》,在東南亞地區銷量達55萬張。
緊隨其后的譚詠麟,第三張專輯突破四白金銷量,1988年發行的粵語專輯《迷惑》銷量達七白金。
張國榮轉投華星后,發行專輯《Leslie》破四白金,開始緊追譚詠麟,1987年加盟新藝寶(寶麗金旗下公司),發行《Summer Romance’87》,銷量破七白金。
陳百強早期唱片銷量基本就在白金數字徘徊,后于1986年加盟DMI唱片,1988年發行專輯《無聲勝有聲》,銷量達五白金。
樂壇獎項方面。
最強的則是譚詠麟,其次張國榮,再次梅艷芳,陳百強因個人原因略遜。
而從獎項角度觀察,寶麗金毫無疑問大占上風。
以十大勁歌金曲為例。
譚張爭霸期間,譚詠麟不提,張國榮手里四個大獎,其中兩個最受歡迎男歌手與一個金曲金獎,也都是在寶麗金旗下時奪得。
短暫的“譚張爭霸”落幕。
更短暫的樂壇“真空期”轉瞬即逝。
1992年,四大天王列位,將一眾同期歌手碾壓得光芒盡斂。
相對上個十年的“三王一后”,他們將自己的影響力延展到了整個華語世界,更無人可追。
很多人總會顛倒事情的邏輯。
這些人認為,封王是一種人為操控,四人只是時代的幸運兒。
但真相恰好相反,事實是,這四個人以無可辯駁的實力,催生了“天王年代”的到來。
數據說話。
封王之前,張學友和郭富城就創造了迄今為止絕無僅有的銷量紀錄。
一個是首發粵語專輯突破四白金銷量,在整個粵語歌壇,也唯有他們兩個人做到,專輯分別為《Smile》和《跳不完·愛不完·唱不完》;另一個是普通話精選集在香港突破四白金銷量,整個華語歌壇也只有郭富城一個人做到過,該精選集名為《請把我的情感帶回家》。
與之同時,劉德華和黎明也各自手握破四白金銷量的粵語專輯在手。
即《真我的風采》和《是愛是緣》。
而在他們的巔峰期。
牽涉到的唱片公司則有華星、寶麗金、華納和藝能動音這四家。
但有件事情很有趣。
早期的華星唱片幾乎等同TVB的附屬機構。
而這家唱片公司,是當年唯一有機會將四位天王都收入囊中的巨頭。
背靠無線的華星,于1982年舉辦了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這一年脫穎而出的歌手正是梅艷芳。
張國榮也在這一年簽約華星。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同年度張學友也參加了這屆比賽,不過撲得無聲無息,及至兩年后參加十八區業余歌唱大賽才大放異彩,加盟寶麗金。
1985年,無線藝員劉德華簽約華星,推出首張專輯,銷量慘敗,次年轉投百代。
1987年,新秀大賽第三名的黎明簽約華星,坐等三年發不了唱片,于1990年借戴思聰之力轉投寶麗金。
1991年,謀劃回港發展的郭富城簽約華星,他的情況就比較復雜。
普通話專輯在飛碟、粵語專輯則在華星,這樣的交錯也留下了后來的隱患,在華星期間發行了三張粵語專輯和一張精選集。
1993年,解決了合約糾紛的郭富城轉投華納。
沒有留住張學友和劉德華情有可原,畢竟當年二人還沒有表現出極大潛力,但黎明的“冷板凳”和郭富城的出走,則完全是華星“走眼”兼全不重視,尤其是郭富城。
當年的郭富城,借臺灣飛碟之力,已經可謂紅遍了整個亞洲。
但回到香港之后,除了首張粵語專輯和舊歌精選銷量爆棚外,后續唱片的宣傳和資源就完全沒跟上,尤其離開華星前的最后一張專輯《Merry Christmas》,就完全不被重視,甚至有湊數之嫌。
其后郭富城轉投華納并晉升一哥,成為華納與寶麗金抗衡的最重量級砝碼,待足十五年。
寶麗金發掘了張學友,捧紅了黎明,劉德華和郭富城則先后步入華納。
香港樂壇至此進入唱片業的“雙雄”年代。
華星則開始夾縫求存,迥異于八十年代盛況。
兩大巨頭的博弈。
以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為例,即可一目了然。
從開局的寶麗金碾壓群雄,到華納與寶麗金逐漸互有勝負,再到1999年被收購的寶麗金全線潰敗。
大牌歌手的軌跡,也印照了唱片公司之間實力的此消彼長。
其實也就應了一句老話。
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光。
與其怨天尤人。
不如反求諸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