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跑去看了一部女性婚戀的紀錄片,來看的也都是女性。可能只有女性愿意了解女性,也只有女性能真的理解女性。
紀錄片的名字《煉愛》,不是練習的練,而是煉獄的煉,英文翻譯是hard love,婚戀之難,顧名思義,可想而知。
第一位出場的女嘉賓談婧,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清華保送,跨國企業的女副總,足夠精英也足夠有趣。從世界金融到航海紅酒,妥妥的電視劇中大女主的人設。
但是大女主,拋開才華和物質的光環,她在28歲的時候也瘋狂想要結婚,和各種男性相親,周轉在各式的交友局。但是有時候人真是奇怪,越是想抓住什么,越是抓不住。要是把找男人看作找工作,offer很多,想去的一個沒有。
▲談婧
10年過去了,談婧已經過了想結婚的年紀。她說,男人就像買彩票,不是誰都有那份好運氣;但是愛自己就像銀行定期儲蓄,存的越多,利息越高且風險系數低。
幸運的是,談婧的媽媽完全能尊重女兒的決定,包括談婧去美國凍卵這件事。
豐厚的物質基礎和家人無條件的支持,必然是一個人底氣的來源,談婧就是這樣的角色,任何事情,就算一輩子不結婚,也底氣十足。
可其實,這樣的底氣,其實還是難得的少數。
《煉愛》里的另一位女性嘉賓,紅梅。農村走出來的本科生,在北京打拼。紀錄片拍攝時,她28歲,陷入婚戀的困境。
對于一個觀眾來說,如果要用幾個詞匯來評價紅梅,我首先想到的是“認真”和“努力”。紅梅是一個對任何事情都要有所準備的認真且努力的女孩。
▲紅梅和媒人
從北京回老家的綠皮火車上,她靠著車窗,翻開一本紙質書,學習關系戀愛約會的技能,以及兩性關系如何相處等等。
拿紅梅的父親話說,在鄉下老家,紅梅是個頂個的優秀,唯一遺憾的是沒能帶個女婿回家。
家人明里暗里的催促,紅梅不愛聽,但是家人安排的相親局,她都沒拒絕。
▲紅梅和家人
和其中一位身高180+,長相不錯的小伙子相親時,談到“男性會不會出軌”的話題時,紅梅就像一個被戳破幻想的孩子,眼淚止不住的流。
小伙子問,你想依附男人的話,那男人總會犯一些不傷害家庭的錯誤,甚至也有可能出軌,被捉奸在床,你怎么辦?
紅梅反問,為什么要出軌?我為什么要捉奸?喜歡一個人就是絕對的信任他,他一定不會干這樣的事。
小伙子繼續問,沒有不一定,而且這是一個假設。
紅梅重復:沒有這個假設,沒有不一定。當我對這么一個人付出絕對的真心,真心是可以換真心的。
反復兩三次,紅梅情緒崩潰:你為什么一定要拿這樣陰暗的話題來為難我——話沒說完,情緒崩潰。
▲紅梅和相親的小伙子
紀錄片只是播放出這么一段,可以想見這個初次見面男性分寸感不足,以及他確實不喜歡眼前的紅梅。
后來,紅梅又回到了北京。繼續相親,在大公園里一群30歲的男男女女像小學生春游一樣,用最孩子的方式,讀詩牽手做游戲來尋找緣分。當然,她還一如既往地認真努力,學習金融會計,準備各式各樣的成人考試。理由也很簡單:一方面是提升自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有一天遇見足夠優秀的他,我也不會差。
30歲的少女,對愛情充滿期待。其實只要她愿意下沉,分分鐘能脫單,可是難敵那句“不愿意”。
▲喜歡紅梅明媚的笑容
我一直覺得,紅梅是那個大多數。資質平平,不管是天賦、家境還是別的什么,在物質的評價體系中找不到一絲壓倒性的優勢,但是她們走在自覺努力的路上,不甘心也絕不愿意隨波逐流,竭盡自己的力量守護自己的心意和一份純粹。而在獨自奮戰的路上,時而猶豫時而搖擺想要依附,終究還是做不了攀援的凌霄花,也未必成為大樹,至少是能獨立綻放的植株。
《煉愛》里面讓我印象深刻的另外一位女嘉賓是李桃。
她曾經是一位演員,從筷子兄弟導的《你在哪里》走紅,被大家稱為“筷子女郎”;《密山名單》搭檔靳東李立群;《高手如林》和楊冪胡歌搭戲;和影后李小璐做朋友;《轉山》作品廣受圈內好評;數次提名“最受歡迎女演員獎”。現在的職業是帶貨主播,在直播中和觀眾分享曾經有過的高光時刻。
▲直播中的李桃
然而她的生活,全然沒有原來演員的光環。被前男友騙走幾百萬,分手時肚里的孩子已經5個月了。成為單親媽媽,蝸居在不通水的屋子,只能去其他地方拎水回家。好在趕上了直播電商的風口,白天帶孩子晚上工作,掙錢還錢攢錢。
現在5歲的女兒是她的壓力也是她的動力。創辦自己的公司,希望能夠做大傳給女兒,成為她未來生活的保障。
▲李桃和女兒
有一個場景是,女兒生病住院,李桃白天在醫院陪護,晚上回家直播凌晨回醫院,她坐在車里抽煙,看著遠處,眼中氤氳著淚。
后來女兒出院,她就帶著孩子從北京到上海,相了一個對象。
她說,有時候覺得難抗希望能有人一起分擔,但是他必須足夠愛我的孩子。
男人希望她生孩子,她只愛她唯一的孩子。只能不了了之,沒有下文。
婚戀市場是功利的,綜藝偶像劇里王子文和羅拉式美好故事的只是美麗泡沫。
▲王子文和羅拉,兩位單親媽媽都在相親綜藝里,找到了理想對象。
“你這年紀太尷尬了,能確保一結婚就能生孩子嗎”
“你這個年紀生孩子恐怕不容易,二婚的能接受嗎”
“這些女嘉賓活該單身,這么大年紀還這么幼稚相信童話”
“她們對未來另一半又諸多期待的時候,不看看自己什么樣嗎”
……
以上這些是對女嘉賓的抨擊,不在少數,不是個例。
想起女歌手金莎的遭遇。在《女兒們的戀愛》中,39歲的金莎談到擇偶標準時說:一米八以上,大眼睛,高鼻梁,笑起來要好看,圈外人。
這樣的標準也是大部分女生喜歡的,可金莎這一番訴求卻遭到了“羞辱”,同臺的一位嘉賓直接質疑她對自己的年齡沒有充分認識。言下之意,這個年紀,不該有這些標準了。
不過金莎的回應也很堅定:“降低標準等于否定了自己的過去,我做不到。”
而《煉愛》的幾位女嘉賓,導演跟拍幾年,誰也沒輕易妥協。
《2021-2022中國男女婚戀調研報告》中有一份數據,三分之一的男性愿意在適婚年齡降低擇偶標準,而有同樣想法的女性不到五分之一;反之,表示不愿意降低擇偶的女性接近二分之一,持同樣想法的男性不到五分之一。
最近經常用梁永安教授的話,這次也還是忍不住借他的話來說:“很多女性大齡未婚,其實是不將就,這不是失敗。她們是真正有生命的人,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真愛,在精神內部,維護一種珍惜的價值。不能隨隨便便開始一段戀情,不會被世俗推著進入婚姻,而是是那種的去選擇。”
所以,奔向月亮吧,即使偏航,也會與星星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