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侃侃 編輯 | 范志輝
提起華語樂壇鮑勃迪倫一樣的人物,一個繞不過的名字就是羅大佑。出道40年,近70歲的年紀,從《童年》《戀曲1980》到《東方之珠》《你的樣子》,羅大佑一直用他詩人般的創作影響著兩岸三地的華人,他的音樂兼具西方搖滾的獨立氣質與東方美學的含蓄,不斷記錄著時代與人的關系。
知名樂評人馬世芳在第32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給他的致辭中講到:“羅大佑唱的是曲折沉重的歷史,我第一次發現,一首歌,也可以像一本長篇小說,像一部電影,站在史詩的高度,為大時代留下見證。”
羅大佑曾經說“最好的創作就是忠于這個時代”,但在2022年,他發行了一張純翻唱專輯《安可曲》,11首歌精選自他從孩提時期就在腦海中回蕩的旋律,這些歌曲的原唱者早已離世,但感動的力量卻與世長存。
正值羅大佑出道40周年之際,4月8日、4月15日、4月21日,這位“音樂教父”以“歲月留聲”為主題,選取新專輯《安可曲》中的三支歌曲在QQ音樂陸續發布由三張數字黑膠組成的數字藏品。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時代記錄者羅大佑發行的數字藏品,也是送給這個時代的禮物。
歌曲與人
2021年,羅大佑“宜花東鹿”天臺直播演唱會在網絡刷屏,年逾花甲的他,斑白頭發手拿吉他,怒吼的唱著《未來的主人翁》,“我們不要一個被科學游戲污染的天空…我們不要被你們發明成電腦兒童”,這首創作于90年代的歌曲,如今看來仍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可以說,對于人類命運的隱憂,是羅大佑的創作原動力之一。
1974年,在醫藥學院上學的羅大佑與護理系的女生夏志仁相戀,他將這段戀愛時光寫成了《光陰的故事》,而真正讓他聲名鵲起的,是他送給后來女友張艾嘉首唱的歌曲《童年》。
《童年》這首歌,羅大佑前前后后寫了三年,直到1979年畢業前才寫完。創作過程中,他將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如何讓歌曲與旋律密合,從此“詞曲咬合”成為他創作的重要命題,也為后來的創作打下了基礎。
1982年,羅大佑的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橫空出世。那個一頭卷發帶著黑色墨鏡的憤怒青年,唱著“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震撼了整個臺灣。
《鹿港小鎮》這首歌的創作靈感,來源于羅大佑做實習醫生時意外結識的一位摩托車學徒。當他幫助學徒拿工具時,卻看見他一直在抱怨,羅大佑好奇發問,學徒說出了自己不開心的原因,本以為從老家來到臺北可以光宗耀祖,結果沒想到賺的錢全部用來吃喝玩樂,自己沒有臉面回到家鄉,只能在修理鋪慚愧度日。
聽完這個故事后,羅大佑想起徘徊在臺北大都市中迷茫的年輕人,他們懷抱希望而來卻失敗而歸,而“鹿港”象征著年輕人回不去的故鄉和破碎的理想,羅大佑在歌曲中表達了無盡的心痛與憤怒。《之乎者也》這張專輯上線后,羅大佑遭到一些外部壓力,故而選擇離開臺灣。
80年代末,羅大佑來到香港,在這里寫下了《海上花》《戀曲1990》和傳唱兩岸三地的《東方之珠》,還為導演杜琪峰的電影《阿郎的故事》譜寫的主題曲《你的樣子》。在這期間,他成立廠牌“音樂工廠”,挖掘了林夕等優秀音樂人,對于香港樂壇的發展也起到了推動影響。
電影《阿郎的故事》劇照
而被大陸觀眾最為熟知的《東方之珠》,是羅大佑在1987年根據鄭國江的詞寫成的。“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樸實的旋律唱盡了香港風云變幻的滄海桑田,成為傳世經典。
近些年,大眾對于羅大佑最后的印象,似乎停留在了他與李宗盛、周華健組成了“縱貫線”樂團上。在參加各大晚會之后,羅大佑選擇了沉靜。女兒的出生對羅大佑的影響很大,他也第一次懂得了家的意義。
這個漂泊了半生的浪子,在半輩子后萱蕚回到了他的家鄉,因為他想讓女兒親眼看看他成長的地方。
歌曲和時代
高曉松曾說,“羅大佑在30年前就已經寫出了這個時代的所有挽歌”。羅大佑的歌曲繼承了鮑勃迪倫那一代美國搖滾歌手的人文性與責任感,他始終在用歌曲記錄時代,傳承時代。
在這次發布的三首數字藏品中,羅大佑將自己創作的第一首作品《歌》與民國歌曲《西風的話》進行重新改編,還混編進了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新世界》,希望在2022年能夠有平安健康的新世界。
《歌》對于羅大佑是一首意義非凡的作品。深受民國詩歌影響的他,將徐志摩的詩改編成詞,“當我死去的時候親愛的,你別為我唱悲傷的歌,我墳上不必安插薔薇,也無需濃蔭的柏樹?”,羅大佑在第一首歌中,旨在探索愛與死亡的意義。
而《西風的話》這首創作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廖輔叔作詞,黃自作曲的一首童謠,起源于民國的白話文運動,羅大佑創作《歌》就受到了它的影響。歌曲以其“西風”的口吻進行對話,這種開創性的語言方式,被羅大佑稱為現代中文歌曲的鼻祖。羅大佑感覺自己跟作詞人黃覺有相似之處,都曾經漂泊異鄉,獨自面對遙遠的文化隔閡,反而更能懂得歌曲中的初心。
把《西風的歌》與《歌》這兩首歌曲鏈接起來,對他來說就像一個延續,穿越百年之后,將歌曲通過時間譜寫出新的意義。
羅大佑一直癡迷于歌曲背后的時代隱喻,《鹿港小鎮》是臺灣經濟崛起之后“臺漂”一族對于鄉愁的追思,與現在的北漂一族不謀而合,《童年》輕快的歌曲背后則藏著對農業文明的追逝,《戀曲1990》則是批判經歷臺灣工業社會后,人們對物質的追求和精神世界凋零。
數字藏品中的三首歌,在2022年全人類抗擊疫情的大背景下,花甲之年的羅大佑想傳達的內容是治愈。
歌曲《幸福在這里》,羅大佑采取了只有木吉他和聲的不插電版本,盡可能還原歌曲中的純凈、大愛與溫暖。《幸福在這里》翻自日本歌曲《幸せはここに》, 這首日本戰敗后撫平人心的歌曲,羅大佑在1984-1985年與歐陽菲菲前往日本時,喚醒了對這首歌的幼年記憶.
羅大佑認為,流行音樂的本質是安定,所以在今年人們普遍因為疫情焦慮的情緒下,他希望通過音樂傳遞一些治愈的力量。
而《情人的眼淚》,則是羅大佑極其喜愛的一首臺灣六十年代爵士金曲,“時代曲”時期的代表音樂人姚敏的巔峰之作。歌曲中宛如舊上海般的觥籌交錯,紙醉金迷,神秘的皇宮感,給他一種強烈的西方世界感覺,羅大佑認為音樂是時間的藝術,他認為有必要去記錄和了解背后的因素,用他的方式去傳承經典。
這三首歌濃縮著不同時代、語言的表達,但都能讓聽者感知到同樣的情緒,這就是音樂跨時代的力量。
數字藏品的雋永意義
回望百年,音樂產業走過了好幾輪載體引發的變革:從黑膠、CD、磁帶到MP3、流媒體,如今來到了數字藏品為代表的虛擬時代。
“數字藏品”是騰訊音樂以騰訊云至信鏈為基礎,依托在音樂、明星、IP等方面優勢發布的創新型電子收藏品。作為一種載有音樂文件的數字收藏品,相比普通數字音樂,數字藏品既滿足了觀眾“收聽”的需求,且限量發行、獨一無二,對于音樂產業也是一次全新革命。
自去年以來,TME已經攜手多位知名音樂人推出黑膠數字藏品,包括騰格爾《天堂》25周年紀念黑膠、張楚的未公開數字磁帶《山羊》、胡彥斌《和尚》20周年紀念黑膠,通過音樂與技術的結合,為廣大樂迷帶來更多獨特的收藏體驗,也為音樂留下更為歷久彌新的藝術價值。
此次羅大佑將三首傳世經典唱片以數字藏品的形式發行,在互聯網邁入Web3之際,這個動作本身就像是一場記錄實驗。而對于深愛羅大佑的樂迷來說,以頗具有儀式感的形式收藏,背后蘊藏的獨一無二性,更讓這張數字黑膠藏品更具收藏價值。
據悉,此次數字黑膠將采用分批限量的方式發行,《歲月留聲·情人的眼淚》數字黑膠、《歲月留聲·幸福在這里》數字黑膠、《歲月留聲·西風的話》數字黑膠,發行數量分別為5000份、3000份、1000份,每張數字黑膠售價199元,羅大佑各預留10份,對外公開出售分別為4990份、2990份、990份,第一批藏品《歲月留聲·情人的眼淚》已于4月6日17點正式開啟預約。
羅大佑一直時刻站在時代的最前沿,用音樂記錄、反映不同時代的真實心聲,這就是羅大佑的魅力穿越世代、經久不衰的秘密所在。而如今釋出的數字藏品,更預示著他再度成為時代的弄潮兒,“風采浪漫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