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清明節,《封神》三部曲官微發布節氣海報,配文“滿屋和煦迎春色,雨落風起正”,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但網友并不買賬,評論區嘲諷聲此起彼伏,大家都在關心兩個問題:什么時候上映,到底還能不能上映?
不能怪網友心急,《封神》三部曲就像《琵琶行》里的藝伎,千呼萬喚就是不出來。官微早在2017年就成立了,最開始還會發一些影片相關訊息,包括導演的專訪、拍攝進度、制作團隊什么的。到了2021年畫風大變,只發24節氣及祝賀演員生日。
好好的一個宣傳電影的賬號,硬生生搞成了裝神弄鬼的營銷號,真是滑稽可笑。《封神》的微博還鬧出過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今年3月劇組成員過生日,官微送祝福,演員評論說這是他“在‘封神三部曲’里過的第5個生日了”。
演員本人絕無取笑的意思,但話說出來就是那么好笑。
影迷都在關注這部重量級魔幻作品,在于其投資夠大,制作周期夠長,演員陣容足夠強悍。早在2012年烏爾善就震撼宣布,自己將著手打造中國最大的魔幻IP——封神,影片的投資將是天文數字。之后這個數字得以證實——30億!
烏爾善決定籌拍《封神》很可能是受《畫皮》的影響。2008年陳嘉上導演的《畫皮》豪取2.32億票房,力壓周星馳的《長江七號》、成龍李連杰的《功夫之王》排名年度第3。
2012年烏爾善接棒陳嘉上,《畫皮2》票房狂飆至7.26億,僅比成龍最后一部大型動作片《十二生肖》少8000萬!
巨大的成功刺激了烏爾善,在他眼里,傳統IP+魔幻巨制是國產片票房制勝的不二法寶。因此才有那么大的信心招演員搞培訓實地拍攝,怒砸30億拍《封神》三部曲。烏爾善對票房很有信心,三部戲連著拍!
然而信心只是主觀意志,影響不到客觀事實。《封神》三部曲一路走來頗多坎坷,最大的問題就是生不逢時。
《封神》三部曲籌備至今整整10年,遇到了4個幾乎無解的問題。
首先是疫情的問題。2019年底新冠肺炎爆發,電影業受到的沖擊最大,整整8個月各地電影院都是關門狀態,一直到《八佰》上映才有所緩解。
當時沒人能想到,疫情竟然肆虐了2年之久,現在仍然此起彼伏,馬虎不得。在這種情況下電影院再次關門大吉,2022年3月營業率只有48.48%。而清明節當天的票房大盤,已經跌到了可憐的2800萬。
然后是影業寒冬期。從2017年起影視行業進入寒冬期,演員沒戲拍,票房沒保證,各大影企出現巨額虧損。以萬達、華誼為例,萬達僅2017、2018兩年就虧了60多個億,華誼更是差點破產倒閉。
《封神》耗資30億,顯然不適合在這種情況下上映,因此只能拖,拖到市場回暖。
其次,是東家出事了。
《封神》最大的投資方“北京文化”2021年接連爆雷。先是因涉嫌違規披露信息被立案調查,接著副董婁曉曦舉報公司老總、董事財務造假后畏罪潛逃,再之后曝經營狀況不佳連年虧損,不得以轉讓《封神》25%的持股權抵債。
《封神》會不會受到影響很難說,但至少在輿論層面上失了先機。
最后一個問題,也是最黑色幽默的一點——過時了。
烏爾善可能都沒考慮過這個問題:電影可以精益求精,但市場不會等你。黑澤明說過一句名言,一部劇本當下不拍,放兩年再看就過時了。流行文化一直在變,今年流行武俠,明年可能就都看警匪了。
烏爾善籌拍《封神》是在2012年,那時候國產魔幻片確實受歡迎。但如今時過境遷,國產魔幻早已是明日黃花,觀眾還愛看嗎?30億的成本誰敢冒這個險!
搞笑的是演員也過時了。10年前的陳坤確實能打,《畫皮》《龍門飛甲》非常賣座,但這幾年實在是拉胯了,沒有一部片票房是爆的。
黃渤一直是“票房轟炸機”,國內第一個票房過100億的演員,但上了幾年《極限挑戰》后,票房號召力肉眼可見的下滑,2018年自導自演的《一出好戲》票房僅13億,跟過去動輒二三十億完全不能比。
面對這4個無解的問題,《封神》三部曲拒不上映自然在情理之中。但錢花了就要回本,臭媳婦早晚要見婆婆,一直這么拖下去也不是辦法。倒不如快刀斬亂麻,選個良辰吉日上映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