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家家戶戶都貼上了“福”字。“福”從哪里來?原來,一半都來自山東濰坊市高密的東李村!
據了解,這個村子生產了全國50%的福字和春聯,年產量6000噸,產值超1億元,因此也被稱作“福村”、“春聯村”。
東李村占地僅300畝,約有100戶均從事紅紙福字、對聯的制作和加工工作。村子的紅紙制作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這里的紅紙顏色鮮亮,長時間不掉色,很多人就買來手寫或印制對聯。直到后來,當地人才盯上了紅紙的上游產業——印制春聯。如今,東李村及其周邊村莊所在的夏莊鎮已經成了全國聞名的福字和春聯生產基地。
目前,剪紙“福”字是東李村最具代表性的春聯附屬產品,結合了“高密三絕”之一的剪紙工藝。不少商戶表示,剪紙“福”字要比春聯的銷量更好,能占據春節產品銷售額的50%以上。
王剛是地地道道的東李村人,從爺爺的爺爺開始就和紅紙打交道。7年前,大學畢業的他毅然選擇回到了東李村。彼時,當地的春聯產業還是傳統的家庭作坊式。一臺機器,一個小作坊,就可以批量生產出精美的福字和對聯。
如今,東李村做春聯的家庭作坊已經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工廠。王剛接替父親作坊創辦上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東李村最大的福字和春聯生產廠家,年產約2000噸。
在王剛公司的生產車間,一年到頭,機器轟鳴。“訂單雖然是到年底才發,但我們每天得加班加點生產才能滿足全年訂單需求。”王剛說,元旦前,面向各地市場訂單已經全部發完,現在主要是給一些大公司做定制訂單。
“一般一臺機器每天能制作出8000套,相比人工的話應該至少提高了5倍效率。”王剛還以機器上正在生產的“福”字向舉例,機器每分鐘可印制120米的紅紙,也就是說,一卷15000米的紅紙,兩小時就能用完,一卷紅紙大概可以生產3萬個福字,相當于每秒鐘可生產250個福字。
以往,東李村的春聯主要售往東北、華北、華東以及義烏等一級批發市場。不過,借助互聯網,村子的春聯開始走向全國。市場嗅覺敏銳的王剛也迅速組建起了自己的淘寶電商團隊。
“我們剛開始做電商,現在日均在10000單左右,電商市場份額已經占到公司生產總額的十分之一。”王剛說,除了傳統的市場,電商渠道又開拓了廣東、湖北、湖南、四川、寧夏等地的新市場。
現在,不少網上的福字店鋪更符合年輕人的喜好,造型更卡通、色彩搭配更豐富……刷新了大家對傳統“福”字和對聯的認知。
2016年1月支付寶啟動“五福”活動,集福逐漸成為一種新年俗,無形中也拉動春聯和“福”字的檢索及銷量上漲。來自淘寶的數據顯示,僅過去1年,春聯和“福”字銷售量就分別上漲180%、105%。
一位天貓印刷品店家負責人董銀芝表示,從“集五福”活動以來,買春聯、“福”字的顧客群體越來越年輕,他們追求的產品也更加個性化。
遠離大城市的王剛似乎也關注到了消費群體的這種變化。“現在城市流行‘DIY’,需求也更加多元,我們正籌劃推出紅紙、毛筆、墨水組成的大禮包。”
王剛還聽說今年直播賣貨非常火,打算明年就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