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藝術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劇種,像著名的有“國粹”京劇、豫劇、河北梆子、評劇等等,這些都是優秀的傳統文化,甚至于曾經也是老百姓的娛樂項目。
但是舊社會戲曲藝人的地位十分低,也就是所謂的“下九流”之一,甚至于一度被稱之為“戲子”。
所以說,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當時戲曲演員的地位非常低,而許多人表示懷疑那么像相聲、評書、大鼓書等曲藝演員屬于哪一流呢,其實他們也是屬于下九流的。
馬志明著名的相聲演員,是著名的相聲大師馬三立的兒子,曾經由侯寶林代拉師弟拜師朱闊泉大師。
馬志明為“馬氏相聲”的第三代傳人,深得“馬氏相聲”的真髓,形成了不溫不火、不急不躁、不喊不叫、不葷不咸的藝術風格。
然而馬志明老師曾經就談過舊社會相聲演員的地位,他說:“藝人屬于下九流第八檔,最低是吹鼓手,第八是戲子,咱只能說高攀了算戲子。”
其實確實如此,當時相聲等曲藝演員都是在天橋撂地賣藝,并且會的東西也非常雜,什么白沙撒字、唱各地小曲等等,而這也都是為了生活。
只不過,為什么那個年代曲藝藝人生活如此艱難卻出現了許多的優秀藝人呢?而如今藝人的藝術地位提高了很多,甚至于有些人端著鐵飯碗不愁吃喝,可是藝術卻遠遠不如過去的那些藝人!
(聲明:此文章內容文字系愛傳統的少年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