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曾是一個時代的標志,他代表了中國武術的最高境界,也將中國武術發揚光大到更大的世界舞臺,他的名字時至今日仍被時常提起,他的故事也被很多影視劇改編,不停演繹著他傳奇的一生。
有人用天妒英才來形容李小龍的英年早逝,畢竟他曾有過一秒踢6腳打9拳的記錄,至今無人能破,這真的是因為他天賦異稟嗎?
01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體育、武術名人光鮮亮麗地出現在各個社交場合,卻忽略了在這背后是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勤奮練習,俗話說的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李小龍對自己制定了超乎常人想象的嚴苛計劃,我們常說他是天才,是為中國武術而生的人,但其實并不是他骨骼驚奇、天賦異稟,而是他近乎自虐式的訓練造就了他世界巨星的地位。現如今,他依舊是中國武術最具說服力的代名詞。
童年時期的李小龍,身體并沒有后來這么強壯。他自小就體弱多病,這讓他的父親,唱粵劇丑角的李海泉非常頭疼,那個時期的社會本就動蕩不安,孩子的身體卻日漸消瘦,這可怎么是好。
后來他想到用太極拳的方式來讓兒子增強體格,多鍛煉總沒壞處,因為他平時也喜歡打打太極拳,這么一來父子間的相處也比之前多了很多。
后來李海泉只要一有空就帶著李小龍打太極拳,過了一段時間后李海泉發現,兒子不僅身體變得健康了很多而且他表現出了對武術極大的興趣,有一天兒子告訴他,自己很喜歡武術,這一發現讓李海泉又驚又喜。在經過多方輾轉考慮后,14歲的李小龍成為一代宗師葉問的弟子。
02
李小龍非常地勤奮刻苦,在拜入葉問的幾年時間里,他不僅將師父所教的內容經過不斷地重復訓練諳熟于心,還自學了其他幫派的功夫甚至開創出了屬于自己的一套武術方法,這樣的行動力、自制力不可謂不強大,當然也為他后來的種種埋下了伏筆,自然這都是后話。
通過不懈地努力,李小龍在武術界開始有了名氣,再之后他登上了更大的舞臺,自然這也意味著更大的挑戰與壓力,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社會,華人演員的生活是很艱難的,不但面臨著被歧視輕蔑,而且飾演的角色也都是些風評不好的角色。
而李小龍改變了這一結果,他以一己之力摘掉了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的東亞病夫的稱號,也讓中國武術走向世界,到今天,他仍然是一些老外提到中國的第一名片,甚至他們覺得每個中國人都會一點功夫。
為了在眾人眼里展現更完美的自己,也為了擺脫白人對華人的歧視,李小龍比以往更加刻苦拼命地訓練,因為覺得自己大汗淋漓的樣子在屏幕上不太好看,也為了能夠呈現出武術打斗的最佳效果,他決定去摘掉汗腺。
汗腺和我們人體新陳代謝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摘掉汗腺,雖然能在打斗過程中減少體力的消耗,但是對身體仍然會有一定的不良影響,比如身體的散熱能力會減弱,而武打戲往往少不了汗液揮灑,再加上他多年來的超負荷工作,身體早就已經支撐不住了。
03
他對武術有著一種超乎尋常的熱愛,可以說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武術,甚至到了不顧一切的地步。
在為一部電影配音時,為了達到最佳效果,即使是在高溫的酷暑中他仍要求關掉配音室的空調,最后他被工作人員發現暈倒在配音室,在醫院經過驚險的搶救后他醒了過來,但由于當時的醫療手段還不怎么先進,醫生最后誤診為腦水腫。
而且在經過一系列專業的醫療測試后,判斷他的身體有著18歲的年輕體能。這一結果讓李小龍包括他身邊的工作伙伴、親人在之后的時間里都掉以輕心。
后來李小龍為了疏解壓力開始吸食大麻、沒日沒夜地練武術,這些種種加在一起,鐵打的身體也無法承受得住。
他將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武術,雖然一些極端的行為我們不提倡,但從中能學到一些自己缺少的東西,定能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