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刻,他在毒品與暴力的世界里穿行,手起刀落,無比狠辣;
下一刻,他手戴鐐銬,氣定神閑,嘴角帶著不易察覺的一抹譏笑;
鏡頭切換間,還看到他衣著光鮮儀表堂堂,與太平紳士舉杯共飲。
身后的維多利亞燈火絢爛,他竟成了參與競選的政壇新星,滿眼掩不住的野心算計。
絕了。
金錢與刀刃他握在手,黑白兩道他踩過界。
到底是什么身份,敢如此囂張?
囂張就對了。
因為,你現在看到的,是打破香港電影格局的臥底——
《邊緣行者》
昨天(4月2日),電影《邊緣行者》開啟全國點映。
作為老港片迷的院長,一早就乖乖買票“鑒寶”。
看完電影,我大呼過癮——想過會爽,沒想到這么爽!
人物,復雜帶感;劇情,跌宕起伏;余味,細思極恐。
說它是清明檔最大驚喜,甚至,年度“罪”炸港片。
一點不虛。
任賢齊,任達華,方中信,譚耀文,吳卓羲,陳國坤,林曉峰……
演員陣容,集結了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半壁江山,已然值回票價。
如果說,洪金寶與曾江的壓陣是一重驚喜。
那么,雙“任”出鞘,更于我有圓夢的意義。
2004年的《大事件》。
任賢齊飾演悍匪,開場七分鐘街頭喋血看得人不敢喘息。
任達華飾演的警務副處長坐鎮指揮破案,有勇有謀還深諳職場深水。
2006年的《放·逐》。
杜琪峰徹底挖出任賢齊那股“不安分的邪氣”,戴著墨鏡叼著煙,不動聲色間子彈出膛,令人脊背一涼。
任達華則成了暴戾跋扈的黑幫大佬,一邊痛下殺手一邊邪魅一笑,強大氣場撲面而來。
可惜的是,在這兩部電影里,二人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正面交鋒,因此少了戲里戲外的火花四濺。
終于,16年后,《邊緣行者》生猛來襲。
海報一出,港片DNA大動。
一邊是眼神難掩狠厲的神級臥底,一邊是氣場不怒自威的幫派龍頭。
雙雄對決還是背水一戰?
懸念的鉤子,已然勾起好奇。
與卡司同樣吸睛的,是電影的題材和背景。
香港電影,向來擅長拍警匪,拍犯罪。
換個角度說,也只有犯罪題材才襯得起港片癲狂過火的氣質。
而《邊緣行者》的故事背景,為驚心程度再加一碼——
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
人心惶惶暗流洶涌,多方勢力勾結,矛盾不斷激化。
從港英政府到龍頭勢力,均處于一片混沌。
新舊勢力更迭,正邪善惡難辨。這其中,必然會誕生血色傳奇。
任賢齊飾演的阿駱,便是這樣一位梟雄預備役。
他是黑幫龍頭林耀昌(任達華 飾)的親信,兩人并肩闖過槍林彈雨。
他亦是警隊安插在幫派的臥底,必須做好準備除暴安良,滌濁揚清。
多重身份、復雜情態,令他的內心愈加捉摸不透。
一出無比震撼、刺激的大戲,隨之拉開帷幕……
臥底,“吃”港片長大的觀眾見多了。
從《英雄本色》 到《無間道》,從《寒戰》到《使徒行者》。
要么如履薄冰,把臥底身份藏到最后;要么謹言慎行,活得盡量不招人注意。
阿駱不同——
明知走鋼索,他卻走得硬核囂張。
甚至,以雙向身份通吃黑白,讓你根本猜不透,他走的是哪條道,“臥”的是哪方的“底”?
一開始,他是黑幫大佬的兄弟與“恩人”。
三年前土瓜灣暴力拆遷害人致死,阿駱替社團頂罪鋃鐺入獄。
大哥林耀昌每周探監從不間斷。
二人來往,有愧疚,有關懷,更有情義。
阿駱出獄,適逢林耀昌準備金盆洗手,將龍頭之位傳于他人。
手下三個候選人——算爆、阿添、輝煌。
三人既是兄弟又各自為戰,一出鬩墻大戲轟然開響。
這個經典的權力更迭橋段,“逼”出了原本低調的阿駱。
情勢之下,他站出來替社團出頭,于是迎來第二重公開身份——新聯盛龍頭。
臥底警察當上了黑幫老大。
別說一般電影不敢這么拍,就算拍的話,往往只將它設為一個難解的結局,讓觀眾自己去做定奪。
而《邊緣行者》的野心大得很。
走到這一步,劇情的又一個高潮才洶涌而至——
阿駱西裝革履,立于明暗交界。
擲地有聲:“幫我洗白,我要從政!”
聽得我虎軀一震。WTF!
原來,被視為“棋子”的人早已心有不甘,化作金鱗攪動風云。
隨著一顆政界新星冉冉升起,劇情的大膽尺度拉滿。
而故事到這里還遠遠沒有結束。
越往后走,《邊緣行者》設置的“番兒”就越多。
如剝洋蔥一般——
阿駱在黑道摸爬滾打,是第一層;
披著匪的外衣與黑警纏斗,是第二層;
順著黑警線索排查其背后勢力,是第三層;
阿駱自己的目的與欲望通向何處,則在最里層。
一層一層地剝開,就愈加覺得觸目驚心,狠辣刺激。
既要直面警屆上峰的威壓,又要應對財閥政要的要挾,還要顧及江湖兄弟的情義,小心臥底隊友的變節反水……
阿駱在黑白兩界來回游走,與多方勢力環環相扣地斗。
一方面,你看不穿“黑”的背后有多深的水,多龐大的力量;另一方面,你也看不清阿駱不斷攪起漩渦、制造沖突,到底意欲為何。
更何況,電影中還不止他一個“邊緣行者”。
多方懸念交織,反轉不斷,讓觀眾在看爽、看嗨之余,理解了什么叫真正的“殺瘋了”——
不是刀光劍影,血濺當場。
而是兵不血刃,難辨忠奸。
值得一提的是,劇情人物多、反轉多,但敘事明晰,在氛圍營造上也有一手。
電影里,阿駱有多個在生死邊緣試探的時刻,令我印象深刻。
一次,他與聯絡人羅警司見面。
二人不僅是上司下屬,亦是多年老友。
好心的羅警司自掏腰包給阿駱購置人身意外險,為原本緊張的氣氛添了一絲暖意。
誰知兩人分開下一秒,飛車襲來,羅sir瞬間成為輪下冤魂。
阿駱瞪大雙眼,內心震蕩。卻根本來不及多看一眼,必須盡快拔腿逃命。
硝煙、轟鳴,伴著逃脫的急促呼吸,看得人一顆心懸到嗓子眼。
一條人命背后,到底是敵人泄密,還是友人叛敵,亦或有更大的隱情?
只能一路跟隨阿駱抽絲剝繭。
懸疑感拉滿,觀影體驗大大提升。
另外,任賢齊的表演為人物塑造加分不少。
觀影過程中我一直按捺內心的尖叫:一個情歌王子,怎么能將大佬氣質拿捏得這么穩準狠!
祠堂劈友拳拳到肉,抽雪茄放狠話,一刀扎進爺叔手背眼都不眨。
頷首,吐煙,似笑非笑。
把表面的囂張跋扈,內心的深沉狡黠,詮釋得動人又駭人。
眼神戲也極好地體現了阿駱心境的變化。
質問上司“我到底是兵還是賊”,眼里有拼命抑制的糾結與憤懣。
目睹兄弟相殘時的不忍與悲憫,幾欲奪眶而出。
率直下的狠辣,霸道里的隱忍,都被他演得恰到好處,感染力十足。
當然,與任達華、方中信、譚耀文等戲骨的對戲,也酣暢淋漓,讓我想直呼一個“爽”字。
人物夠扎根,劇情才夠扎實,令人信服。
回首港片經典,從不靠狗血獵奇來糊弄觀眾。
于黑暗中野蠻滋長的欲望,亂世中梟雄跌宕的人生,是永恒的母題。逼仄嘈雜的堂口,煙火繚繞與車水馬龍,滋養出奇異的暴力美學。
可惜,這樣的電影好久不見了。
這次《邊緣行者》讓我看到爽,視聽效果自然在線——
幫派械斗,槍戰交火:
飆車,爆炸,肉搏:
一個都沒落。
但更重要的,還是心理層面的震撼。
97之前,香港社會暗潮涌動,多方勢力勾結,力圖一手遮天。
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一個試圖逆天改命的小人物,跟他身邊一群人的際遇,恰恰成為時代群像的縮影。
就像大哥林耀昌,你很難界定他的好與壞。
為兄弟,他兩肋插刀;為社團,他盡忠效力。
他試圖堅守作為中國人的底線,卻不得不跟英國佬一起做害人的生意。
任達華游刃有余的表演,將一位大佬的風光與落幕,催生出一種悲壯的宿命感。
那句“我是你老大,有事我來扛”,聽來刻骨銘心。
那代表的是港片精神內核中的情義與傲骨。
同樣,還有一個細節直戳我心——
狂傲的英國督察在街邊勸說林耀昌,希望回歸之后,林繼續幫他經營毒品生意。
話語間,諷刺與恥辱劈頭蓋臉。
突然,旁邊一個衣衫襤褸的老頭站出來,一頓痛罵回擊,看得人拍手稱快。
他是誰?
可不是編劇靈光一閃虛構的人物,而是現實中幾代香港人的共同記憶——“九龍皇帝”曾灶財。
老曾曾走遍香港大街小巷,在所有能寫字的地方瘋狂涂鴉,以獨特的方式宣誓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電影里“他”的出現,既意味著底層民眾敢怒不敢言的時代已經過去,也代表著香港電影人對熱土、對港片的拳拳之心。
“九龍皇帝”曾灶財
顯然,《邊緣行者》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打打殺殺的故事。
它更似一曲獻給時代的挽歌,看完在腦海不斷盤旋。
尤其影片尾聲,阿駱自揭新聯盛成員身份轉做“污點證人”,當庭口出金句:
“我只是一個普通香港市民?!?/p>
那一刻,他確立了自己最本質的身份,主人公意識豁然覺醒。
影片格局徹底打開。
電影之外,港片又何嘗不是成為了市場上的“邊緣行者”。
看著一張張熟悉的面孔,聽著依然動人的《當年情》,感受腥風血雨中的人情味……
恍然間又回到了最精彩的港片江湖之中。
但必須承認,江湖不死,既爽燃又深刻的港片卻是看一部少一部了。
慶幸在當下,還有《邊緣行者》殺出重圍。
于港片迷,它是大銀幕上難得的狂歡。
于香港電影,它是一場不賣情懷卻滿眼情懷的致敬。
《邊緣行者》已經開啟全國點映,將于4月15日正式上映。
我只想,趁還有機會——
多看一眼前所未見的囂張臥底,留住心中癲狂過火的港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