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星光燦爛,八月的中國洋溢著如火的熱情,謝邀八方來客,廣納四海賓朋。這里是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中國的北京。這個夜晚屬于鵬飛的中國,這份喜悅屬于奧運的北京。”
周濤作為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解說員,向全世界展現著屬于東方女性獨有的端莊和溫婉。
這不僅是中國民族百年夢圓的時刻,
也是周濤主持生涯中難以忘卻的高光時刻。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看似新時代完美的女性,
在私下卻有著無數不為人知的痛苦與酸楚。
甚至是她的女兒都說:“我不認識媽媽。”
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01.
1968年出生的周濤,家境十分優渥,
全家都是那個年代少有的知識分子。
爺爺是高級會計師,奶奶和父母都是教書育人的老師。
書香氣息十分濃郁的家庭氛圍,
也奠定了周濤溫文爾雅、知書達理的氣質。
在周濤的家里有一個大大的書房,里面放滿了各式各樣的著作,
每天家人在書房備課時,她就坐在旁邊一聲不吭十分安靜地寫字讀書。
那個時候她最喜歡的著作就是《西游記》,
每天睡前,她都拿著書找到父母,然后伴隨著西游記里的故事入睡。
在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小小年紀的她就能夠流利地說出西游記里的片段,
這也讓她從小便形成了很強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口才。
除此之外,家里也很注重培養她的動手能力,
自己吃飯、洗碗、洗衣服也是常有的事情。
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周濤完全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般的存在,
自律又獨立,有思想又有主見,
這樣的學習和生活態度也注定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從小學到高中,她一直都是學校里的尖子生,
當身邊的同學被作業折磨得抓耳撓腮時,
她卻說:“讀書我覺得是這么一回事,她會隨著人的年齡閱歷經歷不同,讀書的選擇也是不斷發生改變的。”
在她的身邊,你永遠可以看到各式各樣書籍的存在。
受家里人影響,成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是周濤青春時期的夢想。
她也一直就這樣按部就班地努力著。
然而,高中一次特殊的經歷卻讓她產生了別樣的想法。
高三那年,為了激勵全體學生,學校舉辦了一場動員大會,
周濤作為優秀學生代表上臺發言,領喊。
聽著臺下同學們激昂的聲音,她的心也被狠狠地調動了。
那一瞬間,成為一名主持人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樣的想法出現在她的腦海里。
周濤的行動力十分迅速,在明確目標后,她開始為之而努力。
當時正好北京廣播學院來到淮南招生,
在得知消息后,她第一時間報名參加的考試,
考試現場的匯聚了5000多名懷揣夢想的學生,
然而通過的名額卻只有幾個,這樣的殘酷可想而知。
周濤的心態卻一直很平穩,
當時有一項考核是現場抽題并以此播報一段新聞,
周濤憑借從小養成的讀書習慣,條理清楚、字正腔圓地完成了這項考核。
當她看到考試官露出的微笑時,便知道自己一定穩過了,
憑借優秀的專業課成績和文化課成績,
周濤成功考入北京廣播學院。
1986年秋收時節,18歲的她背著行囊踏上了北上的求學之路。
02.
真正開始接觸到更加專業的播音知識后,
她也知道自己的熱愛只是成為一名主持人的起點。
于是她每天依舊保持著高中時期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
除了平時專業課外,圖書館也成為周濤大學時期經常去的地方。
盡管學習生活十分忙碌,但她也有一段令人感到甜蜜的校園愛情。
當時周濤下課來到食堂吃飯,
她選完菜準備刷卡時卻發現校園卡不見了,
打飯的阿姨不斷地催促聲,讓一向冷靜的周濤慌亂了手腳。
這時,站在她后面的男生突然拿出校園卡,替她把飯錢交了。
別人的意中人都是身穿盔甲踏著七彩祥云而來,
而周濤的意中人卻是從亂糟糟的食堂而來,但這并不妨礙她把他當成蓋世英雄。
為了將飯錢還給幫助自己的男生,周濤與他交換了聯系方式,
這個男生叫姚科,是周濤的直系學長。
緣分的到來就是這樣的無聲無息,
當兩個人在校園中牽起手的那一刻,震驚了所有同系的同學。
因為在他們看來,兩個人的性格相差甚遠。
周濤是努力奮斗型,而姚科卻是安于現狀型,
他沒有多大的野心,只希望畢業后能夠有一個好的工作,結婚生子。
但當時沉浸在甜蜜且浪漫愛情中的二人,又怎么會思考這么多呢。
一轉眼,大學四年的時間轉瞬即逝,
此時擺在周濤面前的有兩個選擇,
一是接受家鄉電視臺的邀請,二是留在北京,自己找工作。
由于此時的姚科已經畢業,并成功進入央視。
于是為了愛情周濤選擇留在北京。
北京的競爭壓力可想而知,主持人在當時也是比較冷門的職業,
比起畢業的學生,招聘人員更喜歡有經驗的老手,
所以那段時間,周濤的面試幾乎都是以失敗告終。
迫于現實的壓力,她找到了一份在警察局做資料員的工作。
盡管外人可能不理解她這樣的做法,
放棄學習多年的知識,放棄熱愛的舞臺,只為跟男友留在北京。
可周濤的心里卻十分清醒,
因為她知道回家有安穩的工作,可北京可能再也來不了了。
但留在北京意味著多種可能性。
盡管成為一名資料員,但周濤依舊沒有放棄自己的主持夢。
1992年,北京電視臺公開向外招收主持人,
得知消息后的周濤,第一時間參加了工作面試。
憑借出眾的氣質和真誠的態度,順利進入北京電視臺。
對于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周濤也是十分珍惜。
每天都像是陀螺一樣不停地在北京電視臺里跑來跑去,
有一次,她收到一份采訪林青霞的任務,
但由于林青霞之前的行程延誤了,導致采訪的時間只能退后,
而周濤只能在節目現場一直等到,
等到采訪的那一刻,她拿出手表一看已經凌晨4點了,
采訪的稿子沒有整理,第二天還有早班,
于是她連家也沒回,就跑到臺里繼續工作。
這樣的勤奮刻苦,領導也都看在眼里,
沒過多久便把她調到《北京新聞》欄目組做主持人。
事業上逐步穩定的周濤,在愛情上也開花結果。
姚科的母親對周濤這個兒媳婦十分的滿意,
見了面便拉著她的手一直不放,平時也會關心她生活和工作上的問題,
給她從老家寄各種各樣的食物。
也會一直在兒子耳邊念叨著:“這樣的媳婦上哪找去,趕緊娶回家。”
1993年,周濤與姚科在北京領證結婚。
一個人在央視、一個人在北京電視臺,
夫妻二人盡管工作很忙,但一直都為家庭的未來而努力著。
婚后,周濤也沒有放棄自己前進的步伐,
憑借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和過硬的主持功底,
在1994年,周濤榮獲了北京市電視藝術家協會頒布的最佳節目主持人獎項,
這對于剛剛入圈2年的新人來說,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嘉獎。
就連之前合作過的導演都這樣評價周濤:
“你給她一個主題,她自己就能給出你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和啟發。”
漸漸地,她也逐漸在北京電視臺站穩了腳跟,
但她并沒有就此停下自己的腳步,依然踏實努力,無懼前行,
只為遇見更好的自己和更多的可能。
03.
在北京電視臺的幾年時間里,周濤先后主持了多檔節目,
不論是少兒節目還是戲曲節目她都表現的游刃有余。
是金子總會發光,這樣全能型人才自然也不會埋沒。
1995年,中央電視塔的《綜藝大觀》欄目組向外招聘主持人,
這檔節目的之前的主持人是央視的當家花旦倪萍,
作為新加入的主持人,必定會拿來作比較,新人的壓力可想而知。
但周濤卻是一個敢于面對壓力的人,
她知道這可能是今生唯一一次進入央視的機會,
所以當時她毅然決然的選擇參加了欄目組的面試。
經過激烈的角逐和層層的選拔,周濤站在了央視的演播廳。
盡管此時她只是這檔節目試用主持人。
剛開始的時候,加上周濤一共有三個試用主持,
可隨著節目不斷錄制,留在臺上的就只剩下她一個人。
沒過幾天,一封從央視發來的調用通知就發到了北京電視臺領導的手上。
領導將周濤叫到辦公室對她說:
“你出去代表著北京臺,好好干,我看好你。也祝愿你以后能夠前程似錦。”
就這樣,經過3年的不懈努力,周濤實現了進入央視的夢想。
《綜藝大觀》這檔節目在她的主持下散發新的活力,
而她也收獲了許多觀眾喜愛和認可。
1996年,周濤與前輩倪萍和趙忠祥等人合作搭檔主持央視的春晚,
在這之后的16年間年,她自始至終都是春晚導演主持人的第一選擇。
站在舞臺上大方自信的她,散發著東方女性獨有的溫婉和書香氣質。
這也讓她成功走出國門,
她不僅與奧地利國家電視臺合作主持節目,
還拿下了德國國家臺的最高獎項“金皇冠”獎,
然而在事業上風生水起的她,感情方面卻出現了重大危機。
雖然二人現在共同處在央視,但周濤迅速發展的情況下,
讓兩個人之間形成了“女強男弱”的趨勢,
每次周濤結束完一天忙碌的工作回到家,
看著家里亂糟糟,吃飯剩下的碗、隨處可見的衣服時,
心里便升起一陣怒火。
這也逐漸加劇了他們之間的矛盾。
日常生活中一丁點的小事都能讓二人吵得不可開交,
彼此之間的感情也在這不斷爭吵中徹底消散,
最終二人在相識的第十個年頭,選擇和平分手。
離婚后的周濤并沒有因為感情的破碎而一蹶不振,
反而更加沒有負擔的努力工作,開始嘗試新的工作和挑戰。
2001年,周濤辭去了《綜藝大觀》的工作,
以制作人和主持人的雙重身份策劃了一檔名為《真情無限》的節目。
她說:“我覺得這個世界是很有意義的,我喜歡主動去選擇,因為我覺得跟我的性格也有些關系,我一直都很想做一些全新的東西,而且我覺得我心里住著一個年輕人。”
這檔以環保為主題的節目一經播出,收視率便節節高升。
而周濤不僅成功完成了轉型,也憑借這次轉型收獲了一段新的愛情。
04.
其實她跟第二任丈夫路云是舊識,二人一直都是相處很好的朋友。
路云作為一名從事傳媒行業相關的商人,經常會投資一些節目,
這也促成了他與周濤之間認識的橋梁。
對于這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女生,路云充滿了賞識。
但那時的周濤身邊已有姚科的存在,路云只是將這份欣賞放在心里。
直到周濤離婚,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那段時間,他頻繁的出現在周濤的生活中,
知道她工作忙起來會忘記吃飯,于是便天天拿跑到央視的大樓下送飯,
知道她半夜下班不好回家,不管多晚都會接她回家。
路云的貼心照顧讓周濤感受到了“小女人”的感覺,
她的心漸漸被路云俘獲。
2004年,周濤與路云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周濤依舊將重心放在事業上,
而路云也對此表示十分尊重和支持,
他依舊像追求時那樣,給足了周濤安全感。
2005年,周濤憑借在央視出色的表現被借調到北京奧組委工作,
而此時,她卻意外發現自己懷孕了。
但奧運會是國家大事,能夠將這樣一份工作叫到自己手里,
是國家對自己的信任也是一份責任。
那段時間她一邊懷著孕,一份工作,直到臨產前才從工作崗位中停了下來。
女兒出生后的第三個月,她便又奔赴一線。
忙碌的生活讓她每天回家沾床就睡。
妻子對于工作的認真程度,路云心里十分清楚,
他甘愿做周濤背后的男人,將家庭和孩子照顧的僅僅有條。
一次周濤提前下班回到家,卻發現家里空無一人,
她連忙給丈夫打電話,這才知道女兒發燒在醫院里打點滴,
作為一個母親在女兒生病時沒能陪在身邊,
讓周濤心里充滿了愧疚感。
但是臨近奧運會越來越近,工作也變得越來越繁忙,
為了節省每天上下班的路程,
她在奧組委附近的酒店里開了一間房間,一住就是半年,
根本無法與女兒培養感情。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如期而至,
作為解說員周濤不僅完美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也向外界展現了中國的熱情好客與美麗。
開幕式結束后,周濤一直緊繃的神經終于能夠放松了下來,
她也終于能夠回家與家人團聚。
然而,當周濤回到家伸出手準備抱女兒時,
女兒卻呆呆的站在客廳一臉陌生的看著她,看了好久。
直到認出她才猛地撲到她的懷里:
“媽媽,我都不認識你了。”
聽著女兒奶聲奶氣的抱怨聲,周濤的心里十分難受,
她知道自己虧欠女兒太多了。
在這之后,她漸漸的放緩了自己的步伐,從臺前走到幕后,
2009到2016年間,她制作人的身份帶領團隊完成了數十場慰問演出,
為身處于老少邊窮地區的觀眾送去溫暖。
2016年,周濤選擇退出央視的舞臺,就任北京演藝集團首席演出官,
盡管有時工作依舊很忙碌,
但她現在的工作更加的自由和輕松,她能夠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在女兒的身邊。
當面對外界對于女兒是否會子承母業的疑問時,
她則表示:“會尊重女兒的選擇。”
結語:
回看周濤的前半生,她無疑是成功的,
連續16年主持春晚,成為奧運火炬手,
也曾登上過全球著名的舞臺。
但誰又能想到這樣一位看似新時代完美的女性,
在私下卻有著無數不為人知的痛苦與酸楚。
魚和熊掌就像家庭和事業不可兼得,
選擇工作畢竟會忽視家庭和孩子,即便是多成功的人都無法扭轉這個事實。
但好在周濤及時進行了補救,
現如今54歲的她,有穩定的事業、幸福的家庭和可愛女兒,
盡管很少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里,但每次出現卻依然給人驚艷的感覺,
在她的臉上看不出歲月留下的痕跡。
周濤的一生都在不停的改變,她也始終保持清醒,
知道自己每個階段所追求的目標,
也正是這份清醒果斷,讓她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雖然有些人對于她離開央視的選擇不能理解,
但周濤卻說:“出鏡對于我來說不是首要的考量,會不會被觀眾淡忘不在我的價值判斷里面,我只想用更多的時間去做我認為更有價值的東西。我認為要把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因為向前走的每一步都會變成寶貴的經驗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