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王牌的第一期的臺本提現的是整個節目組從策劃到導演的用心,也提現著整個節目組愿意讓這個節目除了娛樂之外有更多的意義。或許對于嘉賓而言,準備不夠充分甚至提詞器放在眼前都讀不順暢實在失職,但在目前娛樂圈普遍“慣著”藝人的現狀下,我們常常看到綜藝節目全靠主持人控場,很多嘉賓連基本臺本都不熟悉,在場上暈頭轉向。相較之,讓嘉賓為節目服務,說“需要說的話”更加可貴。 1、最后一段立意可以預見(甚至套路),但男演員(張天陽)和劉濤的表演加分很多,還挺感動的:珍惜和平、江山如畫、感恩先輩。
2、整期節目透露著:疲憊和草率。不知道是團隊能力問題、還是精力有限,節目組想在娛樂性和文化性中找到平衡,但設計的極為生硬,比如:用宋朝講外語來硬嫁接英文游戲。3、這一期基本是沈騰+劉濤撐起來的。沈騰的幽默天賦毋庸置疑;劉濤的確不錯,至少綜藝節目嘛,她能放的開,這就很難得了,畢竟嘉賓不是宣傳期來跑通告的,那就應該有綜藝咖的自覺:不要端著、至少得投入玩起來。
4、作為放松綜藝,吳彤的節目是OK的;但浙江臺好歹是二臺,總的有點審美引領的責任感,要有創新,無論內容上、還是技術上,然而,浙江臺似乎從沒在乎過這一點。劉濤濤姐太有氣質了!古裝造型好適合濤姐,念詩那里的特寫太美了,感覺比一些影視作品里面還要美。眼里含淚的時候,我都心疼了。劉濤不管是現代造型還是古代造型都駕馭得很好。能一次把這么多大咖請來,不愧是王牌啊 我從第三季開始一期不落的跟著《王牌對王牌》走過來。
王牌總是能給觀眾“笑中帶淚”的體感。大批娛樂節目被要求整改時王牌還能如約而至,不是因為王牌迎合政策,而是因為王牌一直以來都規避了泛娛樂化。在王牌的游戲形式下,我們看到的是文化碰撞,而不僅僅是游戲本身。
什么是好的娛樂節目?每個人的定義都不同。但至少在真正核心的《王牌對王牌》觀眾眼里,應該是完整清晰的探索線,游戲中自然迸發的笑點,競爭中流露的真實喜怒,融洽自然的對話相處。 什么是好的嘉賓?每個人的定義都不同。
但至少在真正核心的《王牌對王牌》觀眾眼里,應該是不為凸現自我,更多的為節目整體效果服務的人。應該是專注于臺上的每一分鐘,享受身邊每一份歡笑,尊重每一個知名或不知名的嘉賓的人。應該是和觀眾一起在未知之路上探索、成長、體會、學習的人。 總而言之,第一期節目超我預料的有了更加值得探索挖掘的深刻主題,沈騰少了第六季后期的疲憊感,老年人獨有的笨笨呆呆可愛又有梗。賈玲逐漸意識到強調家族意識不代表需要與嘉賓對立,更加注重節目整體效果了。華晨宇少了一些自負戾氣,也少了一些需要全臺嘉賓捧場的傲氣。
關曉彤多了一些自信,能不再過份依賴或是依靠在賈玲周圍。宋亞軒少了一些陌生感,也總是帶著令人舒服的笑容和對所有人事物的認可和求知欲。特邀嘉賓不再有刻意重逢的戲碼,更加服務于主題。 對新一期有很多期待。也有一些不想再看到的場景,比如刻意為某一人營造人設,比如因為所謂“家族”意識讓嘉賓被排擠和尷尬(做個好客的家族,拜托),比如脫離節目本身的不必要的吹捧某人,比如太過頻繁的廣告。老粉也許有濾鏡,但是也期待節目的成長,也期待新的變化,繼續觀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