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電影,情感有些復雜,一方面是對中華兒女的敬佩和感動,另一方面,又對導演的立意很不滿意,這的確是隱者熟悉的張藝謀導演,情節緊張,畫面優美,但就像去年的電影《懸崖之上》一個毛病,看著過癮,卻經不住推敲。
本篇影評,隱者結合張藝謀導演的作品,來分析一下導演骨子里的信念對一部電影有多么重要。
1、個人英雄主義對個人英雄主義
看到劉班長飛身與敵同歸于盡的鏡頭,我仿佛在看一出美國大片,這是劉班長和對方狙擊手的個人對決,兩個人的團隊都只是為了烘托兩位槍聲的斗智斗勇。
我們是依靠這些玩意戰勝的敵人嗎?這可能嗎?你那連瞄準鏡都沒有的破步槍,真的就能和人家武裝到牙齒的大兵pk?
我們英勇,但我們不傻,以己之短攻人之長,那是老蔣,不是志愿軍。所以,隱者為什么說從立意上這部電影就輸了,因為你除了給自己超能力,拿著沒有瞄準鏡的破步槍,取敵人首級如探囊取物般,還是中眉心,你還有啥能耐?
那么觀眾一定會反問,如果無法做到槍槍爆頭,那我們這場仗是不是就打輸了?還有誰會相信我們的不可戰勝呢?
2、美軍是強盜,何來武德?
美軍在收縮撤退的途中,為了消耗志愿軍的有生力量,美軍還故意用戰機向南朝鮮議政府地區發射一連串的照明彈,把駐扎在此地的英軍第 29 旅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和皇家重坦克營暴露在志愿軍的兵峰之下。這一部分英軍還沒有來得及對美軍這種坑隊友的做法提出抗議,戰意昂揚的志愿軍50軍149師446團的官兵們,已經將英軍團團圍困。
這樣一支部隊,他們會有武德?
3、看似關懷,實則懦弱
還有片尾曲《回家》,韓紅老師唱的好不好?好。但你聽到時是什么感覺?孩子們,趕緊回家吧。我們可是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去的,我們是打擊美帝侵略者,我們是為了家鄉的安寧,怎么這旋律一想起,感覺我們不該跨過去呢?孩子們太累了,孩子們想家了。電影當然要宣傳反戰思想,但戰火燒到鴨綠江的是麥克阿瑟呀!
你再聽聽郭蘭英老師的歌聲:若是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有獵槍。不正是這種不怕犧牲的精神,義無反顧的勇氣,才讓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第一次在沒有勝利的停戰書上簽字嗎?
今天寫的有點多,因為愛之深,責之切,美國人根本不怕你的武器現代化,怕的是你的精神,所以他們千方百計要瓦解我們的精神。
最后,選擇一篇美國國父華盛頓的告別演講作為結束語,人家是怎么重視團結的,然后騙你只在乎你自己的。#電影狙擊手#
政府的統一,使大家結成一個民族,現在這種統一也為你們所珍視。最重要的乃是大家應當正確估計這個民族團結對于集體和個人幸福所具有的重大價值;大家應當對它抱著誠摯的、經常的和堅定不移的忠心;你們在思想和言語中要習慣于把它當作大家政治安全和繁榮的保障;要小心翼翼地守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