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譚卓帶一點鄉土氣,遠沒有現在那么迷人。那個時候她27歲,但演藝事業還是不溫不火的狀態,即使在這部電影中她是個女一號,但是看完電影我還是沒怎么記住她:可能她確實是挺漂亮的,卻遠遠稱不上驚艷,特別在這部土得掉渣的電影里,她的美就更加可以忽略不計了——只有王寶強才是這部電影當之無愧的主角!
問題并不在譚卓太弱了,而在于那個時候的王寶強和樹這個角色的高度匹配,讓這個人物呈現了一種完全放飛自我的感覺,譚卓即使使盡全力,其光芒還是一定會被王寶強在劇中的表現所壓制,而我挖空了腦子里所有出色的男演員一個個往樹這個角色上套,似乎也沒有一個可以在這個角色上和他一較長短。這就有點像當年王祖賢在《倩女幽魂》那個系列里出演聶小倩,我心里只有一個詞能表達:特別合適!
劇中樹面臨的困局并不是簡單的文字游戲,而是冰寒徹骨的真實,但是中國電影的觀眾群大多在三線城市以上,那些深植于農村的苦痛對于大部分觀眾來說是難以想象的——即使是三線城市看電影的觀眾,由于其城市觀念的長久維持,對于電影中的一些特定的場景也一定是有疏離感的,更何況一二線城市。所以如果你去留心一下有關于這部電影的影評,大多冠以超現實主義的標題,覺得夸張是電影的主旋律,主創用嘲諷代表了痛苦和反思,對此
我深深不以為然!
我曾經常年在外工作,去過中國很多的三四線城市,也去過很多的鄉村縣鎮,我覺得電影中表現的很多東西都是真實的,只不過通常發生的頻率沒有電影中表現得那么密集而已。真實的中國農村生活極端無趣,重復是大多數農村人生活的日常。絕大多數人的欲望是被各種莫名其妙的理由所壓制的,其造成的結果要么就是擺脫束縛出走他鄉,要么就是屈服于命運勞作于田間。而網絡化對于農村青壯年來說無異于是一場革命,他們不但得到了更多關于外面世界的信息,也可以不需要訓練馬上成為城市的勞動力:比如快遞員或外賣員,甚至,連尋找愛情也變得不再遙不可及!
樹的欲望簡單到了極致,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老婆,是最基本的感情撫慰;孩子,是最基本的傳宗接代;熱炕頭,是最基本的生活保證!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它不會隨意滿足任何人的愿望,有時候這種殘酷還是極其撕裂的:并不會直接告訴你不行,而是讓你看見希望,讓你用盡全力,最后關頭再宣布你不行。樹的遭遇類似于極其撕裂的那種,因為他自己和生活也是撕裂的:神經分裂是病,不是獲得預見未來能力的必經之路,只會和自己希望的老婆孩子熱炕頭背道而馳!
更讓人痛心的也許并不是樹這樣的人物在農村生活中的窘境,而是各方面輿論對于這種情況的出于自個目的的各種解讀!比如前一陣子有專家們提出觀點,農村男性應該主動降低自己擇偶的標準。我聽了之后除了好笑還是好笑!有時候真搞不懂這些專家是真不懂還是裝不懂:一個沒有吃上飯的人你讓他少吃肉,這是腦筋急轉彎的加分題嗎?農村結婚難道是農村大齡男性的擇偶條件太高嗎?不可能是這樣的吧!相對于來說,農村男性經濟基礎大大落后于社會平均水平才是導致這一社會現象的根本原因,而專家們一廂情愿地倒置問題,粉飾太平的意圖昭然若揭,實在是最大的惡!
相比同年上映的《鋼的琴》,《Hello!樹先生》的表達確實更幻化一些,也更為頹廢。《鋼的琴》中,王千源飾演的陳桂林是充滿正能量的,觀眾會覺得他只是生不逢時,萬般落魄之下才會去制造一架鋼的鋼琴去滿足女兒或爭奪撫養權,但是其內心是不屈和堅韌的;劇中秦海璐飾演的淑嫻有大把愛他的理由!但是樹卻恰恰相反,他的內心就是一團稀泥,屈從于命運沒有怨言也不愿意做抗爭,我想不到小梅愛上他的任何理由,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兩個人卻在樹發病的過程中結合了……
兩部電影反映的都是東北困頓的現狀,之所以看上去完全不同,源于兩部電影各自不同的主基調。張猛作為東北人對于東北困頓現狀的反思,源于自己對于東北的熱愛,這就注定了他不會去塑造一個頹廢的東北男人的形象;而韓杰作為外來人對于東北的戲謔,卻一定要用一個瘋癲的結局來收場:因為在很多非東北地域的人眼里,東北就是個不可思議的地方!
令人唏噓的是,十一年過去了,我看到的是更加壓抑的電影《東北虎》和已經不再扮演農村角色的王寶強,看來,東北一絲未變,中國電影卻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