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劇《心居》爆火。
馮紹峰扮演的施源,是中專畢業,負債百萬,依靠小零工過活的窮小子。
而童謠飾演的顧清俞,是“三高女神”:高學歷高收入高顏值,追求者眾多。
按理說,倆人地位懸殊,是絕對不可能有交集的。
但抵不過二十多年前,他們是彼此的初戀情人。
于是,倆人破鏡重圓,火速結婚。
當施源把顧清俞帶回家的時候,施媽媽卻對兒媳表示出了嫌棄——
“我就是想讓她知道,我們施源娶了她,是她占了便宜。”
“這長相也就是一般般,長了一張沒有福氣的臉。”
“我現在真是替施源可惜。”
原來,施家以前是大戶人家,雖然現在家族沒落,窮困潦倒,但施媽媽身上依舊保留著那份傲氣與清高。
而顧清俞雖然現在家境優渥,但之前出身卑微,小時候只能住出租屋。
看到這,不得不替施源的原生家庭感到可悲。
俗話說,孩子的問題,大多都能從原生家庭中找到根源。
一個自命不凡的母親,怎能養出心態健康的孩子?
你以為的清高,維持住了自己的臉面。
殊不知,卻讓孩子吃了大虧。
01
極度自尊的父母
更容易養出一個自卑的孩子
要說全劇最拎不清的人,當屬施源媽媽。
她明知兒子已經結了婚,還把好姐妹的女兒請來做客,當眾羞辱兒媳;
自己身患重病,沒錢醫治,可面對兒媳的慷慨解囊,她卻又擺出一副視金錢如糞土的模樣:
“早知道是她的錢,我就是死也不動手術!”
自己住在破舊不堪的小閣樓里,卻還瞧不起別人的高檔住宅。
兒子施源40多歲了還一無所有,但她還盲目自信,覺得兒子就是天下最優秀的男人……
施媽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自尊心太過強烈,她以為內心上的自尊,可以驅趕經濟上的匱乏,殊不知這種極度自尊,已經給孩子套上了一道道枷鎖。
在這層枷鎖之下,孩子要么容易盲目自大,要么容易自卑敏感。
而施源,無疑是后者。
結婚后,施源的這種性格缺陷更是一覽無遺。
他寧可看著母親身體一天比一天差,也不會舍下面子找老婆借錢;
因為自己負債累累,父母的家,老婆的家被刷滿油漆、扔死老鼠,他也不肯接受老婆的錢先去還債。
最后,顧清俞無計可施,只好假裝基金會給施媽媽捐款,才讓手術順利進行。
可得知是老婆出錢后,施源惱羞成怒:
“我要啥啥沒有,干啥啥不成。
你小手輕輕一揮,就把我所有的尊嚴,所有的執著都付之一炬。”
然后,為了在短時間內把手術費50萬還給老婆,他不惜偷老婆的商業機密和上司交換,搞臭顧清俞的業內名聲……
你看,這一幕是不是很像施媽媽?
明明一無所有,卻還要守著那點可憐的自尊心,把自己放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
別人的“好心”,對于他來說就像一把匕首,無情地戳穿了自己的貧瘠和自卑。
父母是孩子的復印件,你是什么樣的人,孩子就是什么樣的人。
一個終日活在過往榮光中,不肯回歸現實,不肯自視缺點的母親,當然會養出一個極度自尊自卑的孩子。
02
父母“音量”越大,孩子越沒擔當
顧昕,劇中的“頭等渣男”。
為了自己的前途,他拋棄相愛10年的女友,和局長的女兒葛玥步入婚姻。
后來,岳父家的地位一落千丈,他對妻子的態度也急轉直下。
整天夜不歸宿,心猿意馬。
三番五次找前女友哭訴,祈求復合:
“我現在過的日子不是我最想要的,我們重新開始吧。”
當老婆被檢查出懷有身孕,他沒有表現出一絲關心,反而多次在微信上提出離婚。
勉強等老婆生完寶寶,他又開始冷言冷語,還出軌了親戚家的妹妹。
其實,顧昕的渣男行為,在顧媽媽身上一看便知。
顧媽媽氣量小,攀炎附勢,強勢庸俗,從沒有給孩子樹立過正確的價值觀念。
對于葛玥這個兒媳,最初本是看不上的,因為相貌一般,身材矮小。
可得知她爸是局長,態度就發生了180°大轉變,盡顯小市民姿態,整天在親戚家嚷嚷著“昕昕的丈人是局長。”
而且音量大,一副囂張跋扈的刻薄嘴臉。
兒媳家落魄,她沒有一句關心和安慰,句句帶著刺:
“什么時候了,還當自己是闊太太啊?”
“我就心疼我家昕昕,老丈人出事了,他還得受委屈。”
兒媳好心請她住高檔酒店,吃高檔餐,可她整日絮絮叨叨,嫌棄這個,抱怨那個。
就連兒子帶岳父去體檢,她都能陰陽怪氣“兒子白生了,肥水全流外人田。”
氣得顧昕崩潰大喊:“我什么東西都可以選,唯獨父母,我沒辦法挑。”
一個說話夾槍帶棒,惡語相向的母親,養不出性格溫和,具有家庭責任感的孩子。
所以,他成年后就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性格懦弱,毫無擔當的人。遇事只會抱怨他人,功利心極強。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投射在孩子身上,你的修養,就是孩子的教養。
為人父母,我們都需要明白,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人,首先家長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03
格局大的父母
才能養出成功的孩子
孩子未來能走多遠,很大程度取決于父母的見識與格局。
顧清俞的爸爸,退休前是一名高中老師。
他中年喪妻,晚年喪子,命運坎坷。
歷經滄桑,卻依舊知分寸,明事理。
兒子為攔住鬧離家出走的兒媳,意外離世后,全家人都和兒媳馮曉琴對著干。
唯獨他看到了兒媳的難處,主動拿錢貼補家用,分擔家務。
還冒著瓢潑大雨,給送外賣的兒媳送傘,并告訴她“今后還是一家人,好好活。”
兒媳的妹妹長期居住在自己家中,他毫無怨言,而是把她當作自家人看待。
看到自己女兒條條是道地分析家長里短,他說的話更是一針見血: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是講情的地方。”
成功的家庭教育,一定得是自我教育。
正因為顧爸爸把自己教育得如此大度,所以顧清俞的人生才會那么寬廣。
作為知名投行的外企高管,在事業上,她具備精英思維,別人都不敢做的單子,她不僅搶著做,而且都能做得很好。
在感情上,雖然年近40,但她依舊有一種執著與勇敢,哪怕對方是個窮小子也不畏不懼。
在生活中,她愛憎分明,雖然不喜歡弟媳馮曉琴,但還是會竭盡全力幫助她開養老院,讓她少走彎路。
在家庭上,她大小事包攬,成了家里人最堅實的避風港。
這就是格局大的父母養出的孩子,活成了別人眼中最艷羨的模樣。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M·斯科特·派說過:
孩子會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貝父母的處事方式,將它視為人生的標準和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流父母,才能教出一流孩子。
真正格局大的父母,往往有良好的人格和廣闊的全局觀。
他們為人謙和,既不自恃清高也不會趨炎附勢,攀高踩低;
他們遠見卓識,不論是為人處事還是教導孩子,都有條不紊;
他們張弛有度,對于孩子的個人和婚姻生活,不會過度介入。
父母的格局,就是孩子行走于世的底氣和自信。
只有父母學會修煉格局,孩子的路才能越來越寬。
而這,才是我們送給孩子最好的傍身能力。